书城亲子家教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8450100000035

第35章 婴幼儿的计划免疫(6)

外耳道炎与外耳道疖肿

主要症状

外耳道炎是宝宝常见病。往往由于用不干净的手或火柴棍去掏耳朵解痒,或是眼泪、呕吐物、洗脸水流入外耳道而引起的外耳道皮肤(或毛囊)和腺体发炎,最后形成外耳道炎或疖肿。宝宝患病后常哭闹不安,有的可出现发热。如果发展成外耳道疖肿,痛得更厉害,尤其是夜阆疼痛明显,宝宝常可哭闹不睡。出脓后疼痛减轻,逐渐恢复正常。病程大约1~2周,如果治疗不当可并发中耳炎。

护理要点

★早期可用热毛巾热敷患耳,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流脓后可用消毒棉花棒不断轻轻地擦去耳道里的脓液,涂些紫药水或红药水,每天涂1~2次。给宝宝洗脸或洗头时,应防止脏水流入耳道。不能用火柴棍、发卡等未经消毒的用具给宝宝掏耳朵里的脓痂,以防加重感染。宝宝睡觉时,要采取患侧卧位,使病耳向下,以便脓液流出。

★宝宝患病后,由于耳痛厉害,要吃米粥、烂面片、藕粉、面糊、菜泥、豆浆等流食或半流食,以减轻咀嚼时的疼痛。疼痛减轻后再恢复正常饮食,还应让宝宝多喝开水或果汁。急性炎症期尽量让宝宝多卧床休息,通过控制活动量,可以减轻疼痛。此外,妈妈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给宝宝用药,不要给宝宝滥用抗生素和退热止痛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常见鼻病

滴鼻药的注意事项

宝宝鼻子不通气多数由受凉、感冒、鼻炎等引起,造成鼻黏膜充血,治疗时常用0.5%或1%的麻黄素液滴鼻。

在给宝宝滴鼻药之前,妈妈要先让宝宝把鼻涕擤出,使宝宝鼻腔干净。滴药时让宝宝仰卧,头向后仰,鼻孔朝上,把枕头放在宝宝肩下,头放低,这样滴入的药不致流入口内。滴药后继续让宝宝躺5~6分钟,头左右转动,使药液流入鼻腔各部,充分发挥作用。每次滴鼻应在宝宝睡觉前或吃奶前进行。每3~4小时滴药1次,每侧鼻孔滴2~3滴即可。

宝宝鼻孔不通气时应遵医嘱,不要乱滴药,最好不使用鼻眼净,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鼻出血

鼻子出血也叫鼻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造成鼻出血的原因很多。由于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器官,受外伤的机会多,加上鼻腔的黏膜血管较多,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有四个大血管的分支交织成网,形成易出血区,一旦碰伤后就可发生鼻出血。夏天气候炎热(血管容易扩张),春秋季节气候干燥,都易造成鼻腔出血。此外,挖鼻孔或因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腔及鼻窦的肿瘤),也可引起鼻出血。患有其他疾病,如感冒发热、某些急性传染病、风湿热、血液病和血管疾病等,也可造成鼻子出血。

主要症状

鼻出血多数是单侧,有时血液绕过鼻咽部从另一侧流出,对此常误认为双侧出血。鼻出血可自行停止,如果持续大量的出血,宝宝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弱快、头晕、全身乏力等。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

护理要点

发现宝宝鼻出血时,妈妈不要惊慌,应速让宝宝取坐位或卧位,用盆或碗接鼻血,以免血到处流而引起宝宝精神紧张。同时,用手指捏住宝宝的鼻子,嘱咐用嘴呼吸,以便压住出血点,起到止血的作用。然后用清洁的棉花、布头或软纸塞入鼻孔,压迫出血点止血。如果在上述填塞物上浸渍麻黄素或肾上腺素后再塞入,止血效果更好。还可在宝宝的额部和颈部进行冷敷,用于冷敷的毛巾每2~3分钟浸冷水1次。或用止血粉或将头发用火烧成灰(中药称血余炭)吹入流血的鼻腔,也可起到止血作用。还可用人乳喷入出血的鼻腔内,往往可以止住正在流的鼻血。此外,由于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对于反复出血的宝宝应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妈妈除了遵医嘱给宝宝按时吃药、打针外,还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教育宝宝不要用手挖鼻孔,不做有危险的游戏,防止鼻子碰伤等。另外,还应该注意宝宝的饮食。平时要给宝宝多吃青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对于常出鼻血的宝宝,可经常吃钙片,或用中药白茅根炖瘦肉或鸭蛋吃,对治疗一般的鼻出血有一定的效果。在天气炎热或气候干燥的季节,要让宝宝多喝水,还可在鼻腔内涂些植物油,如香油、菜子油等,也可涂四环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等,以滋润鼻腔黏膜,防止出血。

鼻疖

主要症状

鼻疖就是鼻腔内的疖肿,我们知道在鼻腔的最前部叫鼻前庭,这里也是鼻腔内最宽大的地方,它不同于以下的鼻黏膜,而是和皮肤的结构一样,具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毛囊可以长出鼻毛,鼻毛的作用在于阻挡灰尘和异物,使进入呼吸道的空气得以净化。鼻疖最容易发生在鼻前庭。宝宝有时无意中扇手指挖鼻孔,损伤了这里的皮肤,细菌则乘隙侵入。引起鼻疖子。发炎初起时宝宝感到鼻子局部皮肤胀瘴、眺痛、发红充血、发热,接着是形成脓头,为黄白色,一周左右脓头破溃,炎症也就消退了。严重时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发冷、发热、头痛等。

护理要点

长鼻疖并非是严重的疾病,一旦脓头儿破溃了把脓引流出来就会不治自愈。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如可用75%酒精清洁鼻疖部,然后再局部涂金霉素软膏。必须注意的是,妈妈不要用手为宝宝挤压鼻疖,更不要在疖子肿胀、跳痛时让宝宝用手去搔抓,以免抓破引起感染。要经常给宝宝剪指甲,保持手的清洁,避免宝宝乱抓鼻部。

防止宝宝长鼻疖的根本方法是保持鼻腔清洁,教育宝宝不要养成挖鼻孔的坏习惯。还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因为这是起码的自我清洁鼻腔的好习惯。擤鼻涕是鼻炎及鼻窦炎的重要护理方法,目的是将病理分泌物引流出来,也是鼻腔用药前的准备工作,只有把鼻涕擤干净才能使药液与鼻黏膜充分接触,达到治疗目的。

鼻囊炎

主要症状

鼻窦炎是前额窦和颊窦感染。小宝宝鼻窦发炎的机会很少,因为它们并未发育完成,较大的宝宝通常在感冒、咳嗽或喉痛时并发鼻窦炎。由于所有鼻窦的内衬和鼻子是同一个黏膜,而且和喉咙的上方连接,因此这一部位的感染很容易蔓延。鼻窦亦有小孔通到鼻子,当宝宝感冒时这些小孔可能会阻塞、感染。如果宝宝流青黄色鼻脓,便是感冒波及鼻窦了,常见症状有清鼻涕变为青黄色脓状的鼻涕;两颊会痛;头动时会痛;略微发烧、鼻塞。宝宝的鼻子里,如果有,鼻涕会有恶臭并带血。如果拿不出异物,要立即送宝宝去医院治疗。如果不是由异物引起,可以给宝宝吸溶在热开水内的薄荷晶体的蒸气,注意别让宝宝碰翻碗。

口腔、咽喉常见病

口角炎

主要症状

口角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烂嘴角。多发于冬春季,宝宝发病率较高。初起时宝宝常感嘴唇发干,随后可出现裂口而引起少量的出血,以后形成结痂。如继续发展,就会形成白色糜烂区。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局部可出现红肿、下颌淋巴结肿大,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发热。

护理要点

对于患口角炎的宝宝,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多吃含维生素B2的食品(因为维生素B2具有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如瘦肉、鸡蛋、豆类、水果和新鲜的蔬菜等。口角糜烂严重的宝宝,可给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浆、稀米粥、烂面片汤、鸡蛋汤等。要让宝宝多喝水,最好喝些白糖水、果汁及蜂蜜水。对于糜烂严重的或已经感染的宝宝,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妈妈要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给宝宝吃药。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在吃饭前后和睡觉前要让宝宝用温盐水漱口。可用蜂蜜、猪油或香油兑上一半开水涂抹在口角和嘴唇上,以保持局部皮肤润滑。对糜烂区,可涂金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来。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一种霉菌引起的,因为这种菌是白色的,形状是长形、成串排列的,所以也叫白色念珠菌。口腔黏膜有白色的点状或片状物,它附着在黏膜上。会融合成大片白膜,边缘不充血。这种白膜不易擦掉,如果强行剥落,则露出粗糙、破损的鲜红色黏膜面,并有出血现象。“鹅口疮”多发生在两侧的颊部,在比较多的时候,可发展到舌、牙龈、腭部等。有时还可延伸至咽喉、气管和食道。

怎样区别鹅口疮与“马牙”

鹅口疮是因感染引起的,会融合成大片状的白膜,也会产生疼痛,宝宝在吃奶时会出现拒乳现象,发生的部位多在宝宝口腔内的双颊部。“马牙”是上皮细胞的堆积物,所以呈黄白色的小颗粒,不融合成片,也不会产生疼痛。发生的部位多在牙龈上。

宝宝患了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治疗及时而且得当很快就会痊愈,反之可沿消化道和呼吸道蔓延到咽、食管、气管、肺等部位。这时宝宝还会出现呕吐、腹泻、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鹅口疮”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制霉菌素涂口腔,用25万单位制霉菌素溶解到两毫升温开水中,用棉棍涂抹“鹅口疮”的患处,每天3~4次。一般2~3天即可痊愈。也可用1%的龙胆紫抹在患处,每天两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龙胆紫的颜色,而影响观察宝宝病情的变化。

不论给宝宝的口腔中涂什么药,都应在喂奶后半小时,因为刚刚吃完奶就涂药,异味会引起新生宝宝呕吐,而喂奶前抹药,会因马上吃奶,将刚抹的药被奶水冲掉而影响效果。如果霉菌已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要请医生给予宝宝全身性的制霉菌素治疗,并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

喉炎

主要症状

喉炎是指喉头或音腔发炎。许多较小的病毒或细菌经喉咙进入人体会迅速感染喉头。最明显的症状是嘶哑、干咳,有时也会发烧。喉炎并不严重,即使是其他严重感染的一部分,如扁桃腺炎或支气管炎也会在一周内康复。但是对较小的宝宝而言,喉头肿胀会阻塞呼吸道而使呼吸困难和引起嘶酵,这是很严重的并发症,要做紧急处理。

护理要点

给宝宝量体温,如果超过38℃则表示有其他感染。同时注意宝宝是否有嘶哮的哮咳。若有,要尽早去医院。如果可能,使宝宝的房间保持潮湿。打开窗子让空气流通,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干咳。避免让宝宝大声讲话。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全家人说悄悄话。给宝宝足够的热饮来舒畅喉咙。试试热柠檬加蜂蜜或果汁加温开水。

喉痛

主要症状喉痛通常是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是由链球菌造成的扁桃腺炎引起,亦可能由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其他部位的发炎如喉炎等,也会引起喉痛。如果宝宝对链球菌敏感,而在喉咙有链球菌感染时,有可能引起肾脏炎和风湿热等并发症。

护理要点

如果宝宝叫喉痛,或因为不便吞食而不肯吃东西时,让他仰头并用干净的汤匙柄轻轻压下舌头,用光照看喉咙。要他说“啊”。如此可以让喉咙张开检查是否发炎。用手指在颈部两侧及颚下的部位探探,看是否有腺肿。腺肿时摸起来像是在皮下有大豌豆。量体温看有没有发烧。由于喉痛多由传染引起,在送宝宝去医院治疗以前,别去幼儿园。要尽早送宝宝去医院就诊。喉部的链球菌感染要立即处理,以免引起并发症。用冷饮或热柠檬饮料来给宝宝减轻喉痛。给宝宝充分的流质,如果吞咽会痛,可把食物打汁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