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8450100000017

第17章 “0岁”婴儿的科学养育(16)

不要一次选送得太多,这样会分散婴儿玩玩具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玩具结实耐用,假如有破损或故障,应该得到保修保换。

婴幼儿常用、专用药品

感冒发烧

祺尔百服宁60毫升¥12.00元

泰诺林退热口服液120毫升¥18.00元

幼儿百服宁(水果香味)15毫升¥14.90元

儿童百服宁(退热镇痛)120毫升¥18.00元

泰诺(儿童感冒用)100毫升¥19.40元

小儿热速清10毫升×6支¥19.60元

抗菌消炎

利君沙12片×2版¥15.90元

阿莫仙糖浆(即儿童用阿莫仙药剂)¥14.00元

止咳润肺清咽

小儿止咳露120毫升¥23.00元

蛇胆川贝液(潘高寿制)6×10毫升¥10.70元

儿童清肺丸3g×10丸¥8.60元

小儿咽扁冲剂8g×10袋¥17.50元

补钙、锌、维生素及矿物质

盖中盖(钙)48片¥13.00元

凯思立TMD(橙味含片)20片¥25.70元

小儿盖存(维生素+矿物质)30片¥34.00元

小施尔康(维生素)30片¥25.50元

葡萄糖酸锌10袋¥8.80元

消化不良

醒脾养儿(另治腹胀、便溏、多汗)12袋¥17.70元

东圣厌食灵0.3g×40粒¥22.70元

三九童泰(可改善儿童吸收不良)10毫升×10支¥20.30元

腹泻

妈咪爱15袋¥29.80元

至宝丸1.5g×10丸¥5.50元

克痢痧21粒¥16.00元

东圣止泻灵6g×6袋19.20元

外用杀菌包扎

三九汉莎防水卡通创可贴6条¥2.80元

碘酒20毫升¥1.40元

药棉1包¥2.50元

纱布普通用宽度1小卷¥1.50元

医用纹布1卷¥2.90元

婴儿出牙的规律

乳齿

3岁以前长出的牙齿为乳牙,通常早自4个月迟至10个月,第一只乳牙萌出,到2~2岁半时,20颗乳牙全部出齐。

20颗乳牙萌出的顺序遵循这样的规律,一般先出下中切牙,随后依次萌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

孩子6岁以后乳牙脱落,随后第一颗恒牙长出。常常是最先长出的乳牙先脱落,到了12岁左右20颗乳牙全部退掉而换上恒牙;18岁时长出第二颗恒磨牙,第三颗恒磨牙何时长出因人而异,也有人终身不长。

【提示】

①婴儿出牙的情况反映身体骨骼发育状况,出牙过于推迟可能患佝偻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②个别婴儿从一出生就长出了乳牙,这种牙齿很容易脱落,要是落人气管还会引起窒息,应该及早请医生拔除。

③乳牙到时不脱落而恒牙已按时萌出,这时也应早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以免影响恒牙生长的正常位置而致牙列不齐。

婴儿健身——跪站抱

跪站抱

适宜年龄:6~12个月。

锻炼意义:

妈妈——锻炼腰及髋部的力量,自我动作的控制能力和柔韧性。

婴儿——锻炼腰及髋部的力量和柔韧性,利于学习爬行。

动作方法:妈妈跪坐或跪立,当婴儿跪坐自如后,妈妈可轻提腕让婴儿成跪站,也可反复做从跪坐到跪站的练习。

【提示】

当婴儿跪立也很自如后,可试做跪走。

站立抱

适宜年龄:2~10个月。

锻炼意义:

妈妈——加强腕、臂力、腰腹的自控力和本体感觉。

婴儿——锻炼踝关节、腿、髋、腰的力量与协作能力,感受重力及平衡力。

动作方法:妈妈站立,左手搂住婴儿的腰部,右手托住其双脚,并不断向上刺激双脚,使婴儿做出蹬腿的反应。每当婴儿蹬腿时,妈妈右手托住其双脚,左手放松一下。

【提示】

婴儿腿力增强了,托的时间也要加长,4~5个月后,可以右手托住婴儿离开妈妈的身体,左手只起辅助作用。

跪坐抱

适宜年龄:4~8个月。

锻炼意义:

妈妈——锻炼腰及髋部的力量,自我动作的控制能力和柔韧性。

婴儿——锻炼腰及髋部的力量和柔韧性,利于学习爬行。

动作方法:妈妈跪坐,双手托住婴儿腋下,将其举起,让婴儿的双腿放松,从后向前依次让婴儿的脚、膝着地成跪姿,同时,妈妈握住婴儿的手。

【提示】

时间可随婴儿的年龄增长和能力增强,由短到长。

滑梯抱

适宜年龄:4~12个月。

锻炼意义:

妈妈——锻炼股四头肌、腹直肌和腰背肌。

婴儿——训练位置感、动感及前庭器官、半规管。

动作方法:妈妈坐好腿伸直,婴儿坐或躺在妈妈腿上,让婴儿顺势滑下。开始妈妈可以握住婴儿的上臂,拉上来再滑下,逐渐过渡到让婴儿自己滑。

【提示】

妈妈可随着婴儿能力的增强选择抬高双腿让婴儿倒滑回来或让婴儿滑到脚上,婴儿上抬腿时可掂一掂婴儿。

8~9个月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

男婴9.03719

女婴8.48705

8~9个月的婴幼儿的特点

在这个月的婴儿不用扶也能坐很久,并会由坐姿改为爬行。只要扶着婴儿的手,就能站起。有的婴儿能抓住东西站起来,甚至扶着东西挪动,但还不能自由地迈步。

婴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能把纸撕碎放进嘴里,能把玩具来回倒手,能用手拍桌子,能拉住吊着的绳子玩耍。手中的物品掉到地下,会立刻低头寻找。

由于婴儿运动能力增强,这时把婴儿独自一人留在屋内是很危险的。

婴儿这时也能进行简单的模仿。有的会用小手一张一合表示“再见”,或把双手叠在一起上下晃动表示“谢谢”,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语,如“吃饭饭”,“喝水”,“看灯灯”,“妈妈呢”等等。会发的音还不太多,有的婴幼儿喜欢不断重复某个音节,如“ma”,好像是要叫人。

“认生”的婴幼儿见到陌生人会比上个月哭闹得更凶。也有的则见人就笑,一点也不认生,这是各自的性格所决定的。

喜欢音乐的婴幼儿会随着音节摆动身体,并高兴地笑。

这时的婴儿虽然还不能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带婴儿到外面看别的孩子玩耍时,会显得格外高兴。

有的婴儿坐在学步车里,已能用双脚撑地到处跑了。

好动的婴儿白天睡觉时间往往很短,夜里也睡得不多,妈妈经常担心这样的孩子睡眠不足。

这个月龄的婴儿,夜里常常要小便2~3次。有的婴儿夜里醒来后,只要妈妈拍几下就能继续入睡,也有的却非要妈妈抱起来走一走才肯再睡。以前一直单独睡小床的婴儿,可能非要与妈妈一起睡不可,否则便哭闹不休。

这个月的婴儿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吃辅食了。一天究竟吃几次辅食为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应因人而异。不爱喝牛奶的婴幼儿,可以以吃烂面条、粥、奶糊等为主,但必须注意多加些高蛋白的鱼、肉、蛋等食品。爱喝牛奶的婴幼儿一天加上1~2次辅食也无妨。有的宝宝吃完辅食后,无论如何要再吃些牛奶才行,不必勉强让婴幼儿改掉这种习惯。

这个月龄的婴幼儿不用只喝果汁,可以刮果泥吃,或直接喂香蕉、葡萄、橘子等水果,但必须把籽去掉。

选用一些比较松脆的饼干做点心,让婴幼儿自己拿着吃,锻炼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吃饼干时,可能会把饼干渣弄得到处都是,做妈妈的不应因此而不让婴幼儿吃饼干。

由于辅食种类增多,婴幼儿的大便渐渐有臭味了,颜色也较深,往往一天排便1~2次。尿的颜色更黄,气味也更重。

有的会用便盆了,排便前把婴儿放到便盆上,就能顺利地大小便。但这并不意味着排便训练已经成功,因为妈妈多数是算计到婴幼儿该尿、该拉了,才让婴幼儿坐便盆,使得坐便盆的时间恰好和婴幼儿排便的时间吻合。

天气寒冷时,婴幼儿大都不愿坐便盆。还有的即使在温暖的季节,也拒绝使用便盆,对这样的婴幼儿,还是随他去为好。

这个月龄的婴幼儿发生外伤的可能性较大,照看者必须注意婴儿的安全。

如何喂养8~9个月婴幼儿

满8个月的婴幼儿,即使母乳充足,也要练习吃饭了。母乳所含的营养成分已满足不了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仍以母乳为主食,就会造成营养供给不足。

这个月可以增添各种肉类食品,除以前吃过的鱼肉外,还可吃些瘦猪肉、牛肉、鸡肉以及动物内脏。肉类食品是婴幼儿今后摄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合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必须把肉剁成很细的肉末再给婴儿吃。由小量开始,慢慢增加,每日不可超过25克。

主食可选用粥、烂面条、软面包。

每日副食有:鸡蛋半个;鱼肉25克;肝泥20克;鸡肉泥20克;猪肉泥20克;豆腐40克;蔬菜50~60克;水果50克。

新鲜水果可刮成泥、榨成汁或用勺弄碎后再喂给婴幼儿。注意一定要把籽除掉。两顿奶之间可给婴幼儿吃些饼干以锻炼其咀嚼能力。

一日食谱安排举例:

上午6点母乳或牛奶200毫升,饼干少许。

10点稠粥半小碗,鸡蛋1/2个,碎青菜20克。

下午2点母乳或牛乳200毫升。小点心适量。

3点苹果泥或香蕉泥。

6点烂面条、瘦猪肉20克(或豆腐40克、肉松10克)、碎青菜30克。

晚上10点母乳或牛乳20毫升。

不要错过婴儿说话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人类语言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关键期现象,8岁之前人类语言有三个重要的发展关键期:即出生8—10个月是儿童开始理解语义的关键期;1岁半左右是儿童口头语言开始发展形成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倘若在每个关键期都得到科学、系统、并且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和训练,孩子相应的语言能力将得到理想的发展。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展

发展正常的婴儿在1岁2个月左右就能讲出一些有意义的词和含三四个字的短句子,如“爸爸好”、“上街去”等。一些发育较快和受到理想早期教育的婴儿,也可能在11~12个月左右就能达到这个水平了。研究发现,在讲话方面,不同的儿童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大约1~3个月,女孩的发音也比男孩清晰、准确。

没有经过家长专门训练、自然发展的婴儿,最晚在1岁半左右,也能讲一些2~3个字以内的短句子、一般情况下会用一两个字表达一个句子的含义。如果1岁半的婴儿只会讲“妈”、“爸”等几个字,那么可以认为该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迟缓了。

儿童说话晚的原因

先天性:遗传原因导致的先天性痴呆儿、先天聋、哑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后天性:大脑神经受到过伤害,如分娩时难产造成孩子颅内出血、缺氧以及出生后早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外伤、某些高热症状的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孩子语言的正常发展。

以上因素导致的语言发展迟缓较难治愈,但是,只要利用各种手段,采取更多的训练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还有一些正常的婴儿也会出现说话较晚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1)孩子语言理解力较强,但性急好动。

有的婴儿可能在7~8个月左右,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能够理解成人许多话的意思了,并且能通过成人的语言学会一些东西。如,对婴儿说:“欢迎叔叔来。”婴儿便会拍手,表示欢迎。问婴儿:“电灯在哪儿?”他会用手指电灯,显然,这些婴儿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了。可以说,他们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发展得很好。

但由于此时的婴儿已能领会成人的一些语言,他们便因为性急而急于尝试,于是就变得什么都想自己干,做不了的就用手势“指挥”。这使婴儿把精力主要放在行动上,而非语言上,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思去行动,如果成人干涉,阻止他,婴儿便会大哭大闹。而成人是不愿意让孩子哭闹的,结果就依从了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减少了说话的兴趣。

(2)成人过于理解孩子,反而限制了孩子说话的需要。

婴儿10个月左右,通常就能理解成人的语言了,同时也能用手势、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许多父母总是过多地关心孩子的愿望,通过孩子的手势、表情来猜测孩子的需要,这样做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阻碍了儿童语言的发展。说话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为达到某些需要而采取的交流手段。婴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正是最大地刺激他们说话欲望的时候,而一旦愿望得到了满足,说话的需要自然就减少了。

例如,孩子想吃饼干,用手指着饼干盒,有的父母一看往往马上将饼干拿给孩子。孩子一下子就满足了需要,但却失去了一次学说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从而阻碍了语言的发展。

(3)孩子开始说话后,缺乏必要的指导。

有的婴儿在11个月左右就已经能发一些简单的字词,并能用一两个字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了。这些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正常的。但是,当这些孩子到了1岁半左右时,仍然只会讲这些词,几乎没有什么进步,甚至延续到两岁,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发展迟缓现象。它主要是孩子缺乏外界必要的语言指导造成的。

当婴儿能说一些简单的字词后,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成人的科学指导关系极大。如果成人抓紧这个时机,引导孩子多说话,多发各种音,刺激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孩子的语言就会快速发展,很快便能掌握许多字词的用法,语言表达、语言记忆、语言思维能力也会迅速发展起来。倘若家长没有抓住这个时机,那么孩子所表现出的说话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变得不喜欢说话了,语言发展迟缓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