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解读中国第一病——让我们携手应对乙肝的挑战
8449400000022

第22章 丙肝,助纣为虐

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并发明了敏感的检测方法之后,人们过于乐观地认为,从此肝炎问题可以划上句号了。谁知后来又发现一些患者肝功能不正常,他们患的既不是甲肝又不是乙肝。人们只好暂时称这类“两不像”的肝炎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因输血而引起的肝炎,被称为“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8年,美国科学家从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即丙肝病毒,并于1989年得到了国际公认。

丙肝病毒一经发现,立即成为世界上研究肝炎的热门课题之一。因为这种病毒是输血后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这类肝炎虽然在表现上与乙肝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很容易转变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且与肝癌形成有关,因而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

随着检查丙肝病毒抗体的试剂得以问世和不断升级,目前及时发现和诊断丙肝患者并不困难;据科学家调查,在我国肝炎患者中,丙肝约占16%。它虽然远不及乙肝所占的比例,但在乙肝患者中,有25%同时存在丙肝。这充分说明丙肝处在仅次于乙肝的地位,而且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形成难脱干系,因而成了肝炎治疗的一大难题。虽然丙肝的发病率不如乙肝,但是它对患者的影响不容低估。如果说乙肝是“纣王”,那么丙肝就是助纣为虐的帮凶。

由于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因此,必须密切关注献血者的丙肝病毒感染状况。据调查,在职业献血员中,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为10%左右,有的地区可达20%~30%。职业献血浆者又比献全血者患丙肝的概率高。现已证实,在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中,80%是带毒者,并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事先未经筛选,输血时就会有10%的机会将丙肝病毒输给患者,使患者染上丙肝。如果输的是血浆,则患丙肝的危险性更大。因为不仅献血浆者丙肝的感染率比献全血者高,而且血浆制剂是由多份混合而成,如果有一份血浆带有丙肝病毒,就会“一粒老鼠屎,搞坏了一锅粥”,污染了全部血浆。

可见,对献血员或献浆员除了要做乙肝检测外,还应进行丙肝检查,以筛除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的献血员或献浆员。这是目前预防丙肝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如果把这一关把好了,丙肝的发病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丙肝病毒能藏善变。这一方面使它容易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在人体内长期作恶,引起慢性肝病等;另一方面也给研制丙肝疫苗出了难题。目前,甲肝和乙肝都已经有很成熟的疫苗,而丙肝由于其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国际科学界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在丙肝疫苗尚未研制成功以前,大家只能好自为之,尤其是在使用血液或血制品上慎重一点,以免引火烧身。

除了输血后感染丙肝外,还有22%的患者从未输过血,也未用过血液制品,医学上称其为散发性丙肝。这类患者的感染途径,目前尚不清楚,也有可能是通过注射、针灸、拔牙、手术等,不知不觉中感染丙肝病毒的。有人还从唾液、精液中检出丙肝病毒,认为丙肝至少在传播途径上可能与乙肝相似,也可以通过家庭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现已证实,丙肝也可发生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