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8446900000021

第21章 白求恩的梦想

虽然白求恩大夫离开我们已有六十多年了,但是他的遗言仍回响在人们的耳边:“不要难过……你们……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他那种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细致认真的责任和精神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向前!

10岁的白求恩曾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而他的梦想也是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1911年,年仅21岁的白求恩宣布休学一年,作为一名“边疆学院”的志愿者,前往北部人迹罕至、大半年被冰雪覆盖的伐木者和采矿者营地,为这些人提供教育服务。

3年后,一战爆发。白求恩再次宣布休学,加入加拿大第二师医疗队,从事欧洲战场外科救护。然而,白求恩在一战后感到十分迷惘,战争结束了,他却不知该归向何处。

不久,他到美国底特律挂牌行医,由于医术精湛而名声大噪,却同时日益强烈地滋生了一种烦恼。1934年,他对妻子弗朗西斯说,医学“已走进死胡同”,因为原本应服务于全体人民健康的事业,如今却成为需要“随行就市的商品”,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他表示,自己要放弃名医所享有的一切,“到人民中间去”,并呼吁改变整个医疗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福利医疗。

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更需要他的帮助。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意。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请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役爆发,他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指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死去。

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是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子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白求恩大夫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伤员伤口里的细菌,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感染了进去,导致他病倒了。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

1939年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恶化,左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领导强迫白求恩向后方医院转移。

11月12日清晨5点,白求恩大夫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