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8446900000016

第16章 中华魂

铁肩担责任,铸造新中华——老一辈革命者崇高的责任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1920年的一天,一位先生走出北大红楼,脱去灰长衫,换上短褂,熟练地驾着马车,载上一位神秘的客人,向东疾驰,直奔天津码头。他时而吆喝牲口,时而甩个响鞭,俨然是位赶车的老把式。月光下,驾车人跟车篷里的那位神秘的客人低声密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立中国共产党。那位赶车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神秘客人就是南下上海筹备共产党成立事宜的陈独秀。

对于朋友,对于亲人,对于青年,李大钊是那么地平易近人,一点名教授的架子都没有。他品德高尚,为人正直仗义,为了事业和情义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

“为人热情勇敢,有气节有操守。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李大钊,适其人也。”就连与李大钊有敌对政见的人都不得不发出这样的佩服感叹之语。

1918年,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领着一位高个儿青年来到位于北大红楼的图书馆,想给他找份工作。这位青年就是毛泽东。在学界颇有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李大钊,一向愿意提携有志青年,他对这位助理员——毛泽东,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并介绍了胡适等名师,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

在新文化运动史上,作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李大钊始终关注青年问题,关心青年的教育和成长。“……以青年之使命为使命。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

李大钊非常注重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他把北大图书馆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同时李大钊也非常注重青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只是偏重知识,而忽于使用知识之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因此,他要求教师“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使人们相互之间,都能以赤裸裸的真面目相见,而知识教育的效用也因此增进。”

李大钊希望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消灭世间的黑暗、人类的苦难作为自己的目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名,而唯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状态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积极主张青年教育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尊重劳动,走到农村锻炼自己,他认为劳动能使青年解脱苦境,获得快乐。这对广大青年深入工厂农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多青年深受他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以及后来的国家主要领导人,如邓中夏、高君宇、毛泽东、周恩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