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8446900000012

第12章 挑起一个家

责任是创造一切奇迹的先决条件。黄凤创造的奇迹,连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其中的秘诀就是小黄凤懂得的大担当——挑起一个家。

有一个叫黄凤的女孩,她曾有快乐的童年,但有一年春天,随着父亲黄志仁从楼梯上摔下的那一刻,她所有的快乐戛然而止。

颈椎伤了两节,经过二十多天的抢救,黄志仁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他无力承担继续治疗需要的30万元医疗费,回到了安徽蚌埠的农村老家。

一年后,黄凤的妈妈彻底离开了这个家。爸爸瘫在床上无法动弹,6岁的黄凤不懂什么叫“绝望”,她那时的梦想只是要让全家不饿肚子,要让爸爸躺得舒服一点。

那时候,黄凤的个子不如灶台高,踩着板凳做米饭或者清水煮面,喂完父亲,剩两口自己草草吃掉。

瘫痪病人要经常翻身。1.72米的黄志仁体重130斤,可小黄凤比爸爸的床没高出多少,她就用牙咬着爸爸的衣服,用头拱爸爸的身子,每次要花20多分钟,才能给爸爸翻个身。

黄凤一直坚持着上学,直到四年级,她实在无力承担学费,辍学了。

所有的生活费用,就是每年1700元的低保,只撑了5年,家里就连锅都揭不开了。11岁的黄凤决定带着爸爸去上海讨饭,要钱给爸爸治病。

村里人用铁架做了个车,将他们拉到汽车站,大巴车司机免了他们的车费。

到了上海,他们白天乞讨,晚上露宿在一个商场的门口。铁床上躺着爸爸,床下放着他们全部的家当,还有黄凤的书包。

他们在上海乞讨了两个月,讨来4000多元钱。回到老家,黄凤重读了四年级。

一天,黄凤偶然得知武警总医院能治高位截瘫,就带着借来的一点钱,央求同乡带他们来京给父亲看病。下了汽车,黄凤拿出随身带的木板、锤子、钉子和轮子,钉出一个木板床,拴上一条布带子,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父亲走上大街。

钱远远不够,父女俩继续着乞讨的生活。

后来,黄凤救父的事被网友拍下来,发到网上。许多人被感动了,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们陆续收到爱心捐款两万多元。武警总医院也破例让交不齐费用的黄志仁住进了医院。

给黄志仁做完检查,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安沂华连声称奇:“长期瘫痪卧床的患者极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下肢血液栓塞等并发症,但他统统没有,这往往需要3个专业护工24小时轮流照顾才可能实现,而黄凤一个什么医学常识都不懂的小孩子竟奇迹般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