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8445500000105

第105章 灵武教场滩旁果园“叼荷包”的习俗

段怀君

灵武古韵淳厚,民风淳朴,多少年来,百姓洁其庭院,耕其园圃,在生活和生产中,沿袭了很多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在灵武城东郊,20世纪50年代前,逢端午节有一个习俗叫“叼荷包”。“叼”为灵武方言,意为“抢”。在阴历五月初五前,手巧的姑娘、少妇就开始悄悄地绣荷包了。荷包用丝绸、彩线绣制而成,形状各种各样,有心形、四方形、菱形,图案也繁多。荷包内装薄荷、香豆子叶等,闻起来很香;下面垂着彩丝线的流苏,非常好看。这些荷包有几种戴法和特殊作用。老年妇女一般戴深色的荷包,上面别着针,内装一些白黑线,为的是给孙子缀个纽扣、缝个衣服时用起来方便。而小孩子戴上一是好玩,二是“避五毒”。青年妇女及大姑娘戴荷包的意味就复杂了。一是作为装饰品,戴在外面,有炫耀自己心灵手巧的意思。二是作为给对象的信物。解放前,城里的居民在端午节这一天都要到县城东郊教场滩东边的果园游园。这个园子历史很长,据《宁夏新农志》记载,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宁夏建设厅在黄灌区七个县分设农事试验场,作为区域性农作物示范推广中心。1945年2月(民国三十四年),灵武农事试验场改名为园艺试验场,直属宁夏省建设厅农林处管辖。这个试验场栽植果树和花卉,果树品种有桑、梨、桃、杏、李子、沙果、槟子、花红、核桃、枣树等;花卉有丁香、月季、蜀葵、鸡冠、牡丹、玫瑰等。试验场里修建了5座亭子。据说这园子还有一种作用,目的是为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夏季避暑所用。园子有专人管理,每年端午节向百姓开放,游园赏花。这个园子占地50多亩,小桥流水,树木葱茏,为灵武一景。

端午节这一天城里城外来游园的人很多。小媳妇、大姑娘将她们的荷包戴在衣服的第三粒纽扣上(那时候穿斜襟大褂),有的女子衣裤里还装着更好看的、工艺更精美的荷包。有些青年男子来游园本来就带有窥视对象的目的。这个游园等于为青年男女找对象、观察未婚夫或未婚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而大姑娘也是早已做好了订情的荷包,利用这个机会,看到意中人让他将荷包“叼”去。当男青年在游园中发现了自己的对象,便向对方打个招呼,这时姑娘会悄悄地从裤兜里拿出早准备好的荷包递给自己的意中人,荷包也算是那个年代珍贵的定情之物了。过去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男女青年定亲时有的双方只见过一面,有的还未见过,连对方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因此端午节游园,为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会见情人、倾吐爱情的机会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