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一定要挺,抬头挺胸收腹,头别仰上天,胸别挺出去了,一切要平,这是最起码的站姿,而且不管在哪里,在哪种场合,只要是站就要保持这种形态,长久下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如果你说不行,我站不出那效果,那就回家,脚跟、臀部,两肩、后脑勺贴着墙,两手垂直下放,两腿并笼做立正姿势站上个半小时候,天天如此,一定能站出效果来。
2.坐。
坐姿一定要雅,上身要正,臀部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腿可以并笼向左或向右侧放,也可以一条腿搭在另条腿上,两腿自然下垂。但切忌不能两腿叉开,腿也不能翘到椅子上,如果孩子还不习惯,父母要监督她多锻炼一下自己。
3.走。
走先用一下站的词,抬头挺胸收腹,别总是低头数自己的脚指头。但也不能走的横行霸道,要走的旁若无人,目不斜视,走出自己的气势,不要急步流星,也不要走的生怕踩了路上的蚂蚁,不快不慢,稳稳当当。剩下的就是走姿了,可以扭,臀部的扭动会更显女孩的腰姿,但不要上身全跟着动起来,给人看上去轻浮感,两手垂直,轻轻前后摇摆,别是走军姿,也不是走正步,要自然。
4.着装。
外型上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服装了,不一定要非是名牌,但是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身材,要穿出自己的个性,一件好的衣服穿在人家身上很好,但不一定就非适合自己穿。
5.自信。
外型已具备,那现在要的就是自信,自信你是最美丽,最优秀的。不要摆在嘴上,做人一定要是谦虚的,聪明的人一直都是在夸别人的。也千万不要在网上这样宣传自己怎么,怎么样了,给的希望越大,大家看到你的时候失望也就越大。要放在心里,从心里往外的散发,表现在你的脸上。
6.表情。
说到脸那就要说说脸部表情,要微笑,记得是微笑,不要呆若木鸡,也不要笑的花枝乱颤。做不到笑不露齿,那就轻轻上扬一下你的嘴角。最重要的就是眼睛,听别人说话,或者跟人说话时一定要正视着人家,不要左顾右盼的,记得有本书上说女人的眼睛是她心的一道闸门,那就好好的利用这道闸门,把你的自信表现出来。
好了,一切具备了,不管女孩是高的矮的,还是美的丑的,给自己一点信心,相信自己就是最有个性的,展现你们的自信,给自己多加一分气质。
还有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要有修养,要有内涵,千万别被人在背后说,那人看上去很有气质,但一张嘴脏话连篇,记得,不管是做美女还是有气质的人,千万不要骂人,那样会毁了你所有的形象。
优雅尽管需要天赋与气质,但一定是可以学习和增进的,只要您和孩子一起努力,关注仪容仪表,一定能使您的公主在举首投足间,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与魅力。
39.规矩,不是对女孩的限制,而是对女孩的矫正
性情活泼的女孩,当然令人喜欢。但如果活泼得过了头,太放肆了,没有一点儿规矩,那就令人生厌了。父母在培养、教育、训练和管理女孩的实践中,绝不能不讲任何纪律,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一点儿规矩也没有。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6岁的小女孩,和长辈们聚餐。大人端上一盘排骨,小女孩心中欢喜,夹起排骨一块接着一块地吃,直到把盘子里的6块排骨吃个精光,抹抹小油嘴,转身离去。整个过程,小女孩没有丝毫谦让,长辈们感到很失望。
显然,这个小女孩很没礼貌,如果家长给予孩子正确指导,为孩子立餐桌规矩,教孩子先为长辈每人夹一块排骨,最后给自己来一块,事情就会好很多。
专家建议为家规设定等级:遵守餐桌礼仪、礼貌招呼长辈、做错事道歉、每天定时刷牙洗澡排便、物品复位等可设为必须遵守的家规;选择服装、图书、玩具等可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度,父母适当做指导即可,这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我们把为女孩设置的规矩比喻为“栅栏”和“墙”,看一看它们的作用。
刚开始的时候,设置栅栏是为了安全。
不要在大街上玩耍,否则你会被汽车撞伤的;不要碰炉火,否则会烧伤的;不要上陌生人的车,否则我们会找不到你的;不要把玩具放在楼梯上,妈妈会踩着并摔倒的;不要吃鲜红色野果子,它们可能是有毒的……这些栅栏,我们称之为“砖墙”。因为,忽视这些栅栏的结果是非常危险的。父母必须找到可以阻止孩子超越这些栅栏的方法,并准备好发展自律行为的方法。砖墙必须被牢固地建立起来,没有商量的余地。耐心和勤奋对父母来说是关键,因为这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孩子,在第一堂课就能学会一些东西。
随着女儿的成熟,边界和后果不再只是用来划分危险人物、事件或物品的小红旗,它们成了让女孩子们能够聪明行事的内在的界线。
作为栅栏的建立者,父母需要避免只对女儿的行为表示赞成或不赞成,而应该强调需要什么样的栅栏和犯规出现的后果的重要性。
1.“木栅栏”。
“木栅栏”勾画出期待行为的框架,个人卫生、整洁、分配的家务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很明确的,有规律的,周而复始的:我们要刷牙,要洗脸。每个人都有一些家务安排:你需要在每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早晨上学前倒空垃圾筐。一个7岁或者8岁的小孩偶尔会越过某种“栅栏”,那是因为她忘了、累了或是烦了。如果她还愿意做她的家务,那么只需要提醒一下就够了。要是她反复地不能遵守,那就需要协商或是给予一点小小的后果。可能她年纪还小,分配给她的工作对她来说太难了,或者,她就是不喜欢这种工作。
2.“橡皮墙”。
好的边界可以促进健康自我的觉醒。边界设置的范围必须足够大,可以让女孩探险甚至失败。从自己的失败中,女孩子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极限。因此,亲身体验的教训远比由爸爸妈妈帮助渡过难关要深刻得多。“橡皮墙”就是这种边界的范围,大到足够可以让孩子自由活动,小到足够可以把她们带回到安全放心的地带。如果没有明晰的限制来确定女孩的行动范围,她们常常感到迷失,感到被抛弃;相反,如果边界过于狭窄,不能让她们冒险、犯错误,不能让她们面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和后果,她们就会感到窒息。“橡皮墙”的结果对女孩的行为有着更为重大的影响。
3.口头协议。
家长和女儿之间保持的不能引起任何后果的口头协议。很少需要提醒,要保持协议需要双方的关注。当协议被打破的时候,需要及时地进行弥补、道歉。保持口头协议的动机是内在的,来自于一种对双方关系的义务感,因此口头协议最适合9岁以后的女孩。
4.“铁栅栏”。
如果女儿的行为已经失去控制,就需要父母、学校、青少年犯罪署或是精神病医院的全天候监督。这是一种极端的边界,我们希望多数父母都不需要这种边界。如果女孩不能够习得一种内在常识,亦即不知道她们是谁、她们的行为的始末、她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责任是什么、怎样管理自己的行为等,那么,她们就可能需要“铁栅栏”了。出于对女儿的公平,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清晰而又坚定地告诉她们,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那么,如何设置“栅栏”呢?
当我们和女孩谈论“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问题时,我们是在帮助她找出她内在的声音和需要。让自己做出的选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女孩就可以学会决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她在各种情况下的权利。她学会了,不必在刚刚产生奇想或念头就立即采取行动;她没必要听从一位没有经验的朋友的建议;她也没必要屈服于来自同伴的挑衅或冒犯。
在恰当的时机设置适当的“栅栏”,不应该强化我们和女儿之间的冲突或拉大我们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帮助女儿建立清晰的个人边界,那就一定要听女儿方面的意见。对许多父母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坚持恰当地设置犯规的后果,可以加深父母和女儿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发展女儿的判断力,进而使她理解父母这样做,不是要说明她是一个坏孩子。“栅栏”和犯规后的后果能说明我们在什么地方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该做些什么,谁该为什么事情负责任。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设置最好的规矩。女儿们则有责任遵守这些规矩,或提出修改,要不就围绕这些规矩承担后果。就这样,女孩子学会了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分辨遵从什么样的内在要求或感觉,学会了关于生活的价值。边界和越界的后果可以培养关系和信任,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一起度过困难时刻。
在少女时期,如果女孩认为她已经可以超越个人的和法律的“栅栏”,那就会变得更危险。一种错误的力量感,或者是错误的无力感,使得她在面临青春期的困难抉择时缺乏常识。例如,要不要吸毒?加入什么样的同伴组织?跟谁约会?性问题上要不要活跃一点?要不要看重学习成绩等等,她们将很难处理这些问题。
所以,帮女孩设立明确的规矩,可以使女孩清楚地意识到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感,可以保障她们自由、快乐而有目的地追随自己的命运。40.进行监督式管理,提高女孩的自控能力
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要温柔关怀。这是培养高素质孩子的关键,尤其是培养女孩。
研究人员认为,最佳方法包括:父母要求孩子的表现与年龄相符,制定纪律,监督他们的行为。同时还要非常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回应,既善于倾听,又能与孩子温和地交流。
研究报告说,家教对女孩的成长尤其重要。如果父母教育“不温不火”,没有给予足够关怀和监督,会使女孩有性格缺陷,自控能力差,可能缺乏信心,甚至吸毒。
父母教育“点到为止”,只能教出“差不多”的孩子。很多家长工作生活都很忙,认为教育孩子可以“点到为止”。其实不然,要想教育出行为更规范、更有能力的女儿,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管理。
实际上,孩子的意志力都很差,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她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做到自制力强。
参加喜宴,带回两块糖。给了女儿一块,留在手里一块。
“这块留到明天再吃,好不好?”我问田田。
“好!”女儿爽快得让我吃惊。
还没到两分钟,田田就把糖嚼碎咽下去了。
“这么快就吃了啊?”我有点生气。
“妈妈,含在嘴里,大灰狼来了会把糖抢跑的,吃到肚子里它就抢不走了呢!”她边说边看着我的手。
“妈妈,把那块也藏到我肚子里,好吗?”
——吃糖的理由够不够冠冕堂皇?
这就是孩子,越小的孩子自控能力越差。但人生的成功与自控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请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吧。
培养女孩的自控能力,加强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的自制力薄弱,家长不应消极地等待她能树大自然直,而需要从小培养。首先使孩子感到家庭中是有约束力的,是不可以为所欲为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校,都应有要求,有规矩。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实现目标。然后,由这些日常小事进而扩大到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强化。
有一位母亲,每天接孩子都要经过一小片葡萄园,面对举手可摘的葡萄,孩子想摘下一串,但母亲不为所动,并晓之利害。有一天,母亲故意隐蔽暗处,想考验一下孩子一个人时候的反应,可孩子经过此地,仍如从前一样不为所诱。
坚持这种抗诱惑的训练,并监督执行,孩子的道德水准,自控能力就会有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