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灵魂潜入向日葵
8445300000009

第9章 拜自己为师

对孩子来说,苦头可能是打针吃药,是体育课的奔跑训练,是摔倒之后的肉体痛苦。

苦是苦事,没人歌颂痛苦。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改进,包括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科学与技术上的进步,是为了减轻与消除人所遭受的苦。

但,苦对涉世之初的人来说,它推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子,就像经历春天的人又经历冬天一样。

它的存在,就像四季的存在一样。

甚至可以说,苦时时刻刻地围绕着人们,有时候冒头,有时候没冒头。在人们达到极限的时候,在人们准备不足的时候,有时甚至没有任何理由,苦,来到人的身边。

这时候,面临它,会减轻苦的敏感度,退缩却能延长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不就是退缩造成的一大笔痛苦吗?

如果人生有固定数量的苦头要吃的话,早吃比晚吃好,吃尽比留个尾巴好。

还有一句话,叫“苦尽甜来”。苦尽不一定甜来,因为敢吃苦,对此事养成了一颗平常心,苦也就淡了。

举例子,运动员每天高强度训练,你以为他们靠的是毅力吗?不仅有毅力,还有习惯。习惯是抵御苦的一面很好的盾牌。

苦还有相对性。没有遇到的事情,感受谓之苦。超越它,有可能还以为甜,此为“转心念”。

譬如,贫困的患者为能打针吃药而乐,治好腿疾的人为奔跑而乐,有一位下肢瘫痪的作家每每梦到跑步。

世上万事万物都勿绝对观之,苦也是这样。

在谋略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一般人都有两面性:一、遭遇自己的难题一筹莫展;二、针对别人的难题妙计迭出。

一个人,无论多么不成功的人,对别人的困境都能不假思索地提出一整套完善的方案。至于自己为什么这样不成功,则另有缘由,譬如运气不好。如果用录音机把一个人劝谕别人的话录下来,就是一部人生宝典。

如,对待孩子学业——别给太多压力,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树大自然直;对待财务困境——钱是人赚的,够花就行,为了赚钱累坏身体不值;对待职务升迁——没升职不等于没能力,职务越高,操心的事越多,不如平头百姓自在;对待夫妻矛盾——两口子不忍让,还对谁忍让?夫妻之间无是非;对待老人——能孝敬赶紧孝敬,免得后悔;对待诉讼——官司能不打就不打,伤神伤身;对待健康——有什么都不如有一副好身子骨,少进烟酒多运动。

上述种种,谁都听别人说过,谁也如此这般劝过别人。当自己遇到难题时,听别人所劝的也是这些内容。

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修行的人准备下山,临行时请教师傅:“我怎样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师傅说:“你怎样劝别人,你就照所劝的话去做,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这是说,我们原本是自己的人生教师,为什么还常常地求助于别人呢?

原因是:不自信、不自觉和不自制。

在大的理念上,人们熟知如何应对困境,就像他们为别人提供的办法。自己为何不起身一试?要么这些话有虚伪的成分,不具备实践的可行性,要么就是不相信自己或抵抗不住自身的惰性。

就人的一生而言,不需要太多的招法与谋略,若肯躬行,一两条善念足以受用终身。人们不打算按劝别人的方法做,是这些方法太“好”了,好的含义是需要耐心与毅力。人的内心深处藏有一个秘密,即走捷径,走不成捷径宁肯苟且也不想付出太多的辛苦。这些“好主意”的成本高,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奉行。也就是说,谁都清楚,实行一个好主意需要人格的支持。既然做不到,干脆送人算了。人们不按劝别人的方法去做的第二条理由是“当局者迷”,情急之下,忘了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好主意,此为不自觉。遇事不妨对着录音机“哇啦哇啦”说一遍,然后照着办就是了。劝不了自己的第三条理由是懒惰,因此,虽为别人解套,受困的却是自身。

闯天下可先拜自己为师,仔细倾听自己是怎么劝别人的,然后一心一意地奉行,多数情况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