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坚韧的心
8445200000030

第30章 挑战挫折篇:演奏人生乐曲的最美音乐 (1)

发愤努力的后进生: 童第周是我国着名的生物遗传学家,他曾用细胞移植的方法,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的 研究上,与他人合作,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核糖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培育 出一种有鲫鱼和金鱼特征的“童鱼”,否定了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遗传学上是一个重大的 突破。他先后发表论文、专着七十余种,一生着作等身。

童第周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少年时期刻苦好学,战胜挫折是分不开的。

少年时期的童第周家里贫困,欠债度日,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他没有上过小学,到了 17岁才有幸迈进中学的大门。

在中学的第一学期,由于没有小学的基础,考试成绩全部是“红灯高挂”。校长决定给他两 条路选择,要不退学,要不留级。

童第周没有气馁,怯生生地走进校长办公室,请求校长再给他一次机会,并诚恳地说:“为 了我那含辛茹苦的父母,为了本校的荣誉,我一定发愤努力。父亲从小就对我说‘滴水穿石 ’的道理,如果下学期还无长进,一定退学。”校长终于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满足了他的愿 望。

童第周终于又能踏实地坐在教室里了,他知道这次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面对生活上、 学习上种种困难和挫折,他没有丝毫的退缩。他刻苦学习,“把每一秒钟都化为一滴水,冲 击着科学文化之石”,连吃饭、休息的时候也不放过向同学请教。他决心从最为困难的数学 学习上突破。

有一次课后,他在操场上用石片画了个井字,然后往九个格子里填数字,求解“洛书幻方” 。有些同学取笑他。他却谦和地请同学一起解。这时,有位老师走过来,见同学们解不出来 ,就启发他们“动脑筋,找规律”。童第周听了,恍然醒悟:从1加到9和是45,幻方有3行 ,每行是45除以3等于15,三个数相加之和为15,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5……他终于会解“洛 书幻方”了。从中,他感悟到学习要勤思考,找规律,讲方法;他体验道:“我并不比别人 笨,只要自己刻苦努力,勤奋学习,什么都能学会,什么都能做到”。这个体验成为他成才 过程中面对挫折的座右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童第周经以别人十倍的努力,经过刻苦学习,在第二学 期不仅消灭了“红灯”,而且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l00分,总分名列第三。从此,童第 周更加发奋刻苦学习,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了自尊。

挫折会把人击败,使人放弃;但挫折也能磨炼人的意志。如果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更 大的勇气与毅力去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就往往能够战胜挫折,实现理想。

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 一位失意的年轻人向一位哲人请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 ”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的壳便碎了,剩下了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搓搓它,结果,红 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

哲人教他再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 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哲人同样教他再搓搓它,结果仍是徒劳无功。

最后,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 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很多人一时间失意了,受到挫折了,或是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就心灰了,志穷了。有的, 还要怨天尤人,愤世不公,却很少想过是否给自己打造一颗坚强不屈的心。如果,一个人连 一颗敢于面对重重磨砺和困难的心都没有,那么,还有谁会赋予你成功的希望呢?

坚强的心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在一次次痛苦的磨砺中造就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 ,困难就不能把你击垮。

考拉尔和他的“思想者”: 1882年,26岁的考拉尔来到斯特林镇,在一所学校做老师。考拉尔酷爱读书,但他发现,偌 大的斯特林镇居然没有一家像样的、专门的书店,书只有在百货商店才能偶尔零星地见到。 考拉尔灵机一动,自己为什么不开一家书店呢?这样,既满足了自己读书的需求,赚了钱还 可以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考拉尔把自己的想法跟新婚妻子说了,妻子也非常赞成。于是没多久,考拉尔的名为“思想 者”的书店就在斯特林镇开张了。

可是,书店的生意并没有考拉尔想象的那么好。连续几个月,书店几乎都没人进来。考拉尔 安慰自己,毕竟书店刚开张,生意不好也是正常的,贵在坚持,几个月不行就坚持半年,半 年不行就坚持一年,甚至两年,生意总有做起来的时候。即使亏了,反正自己还要买书看, 就当是自己藏书了。

抱着这种想法,考拉尔坚持了下来。

可生意还是不景气,书店经常是入不敷出。好在考拉尔和妻子都有一份工作,他们把收入几 乎全部补贴到了书店里。很多人都劝他们关门大吉。但这时,考拉尔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 变,从原来单纯的经营,转变为呼吁和彰扬文明而经营。他说:“书店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 征,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地方,不管书店生意如何,我都要永远开下去!”

考拉尔言出如山,一年又一年,他居然真的坚持了下来,即使在战争时期,在政局动荡时期 ,“思想者”依然坚持每天开门迎客。

1948年,考拉尔在他的书店里去世,享年92岁。考拉尔的孙子继承了他的书店。考拉尔临终 前留下遗言:“无论如何,都要把‘思想者’开下去。”考拉尔的孙子遵从了祖父的话。好 在那时斯特林镇改镇为市,人口越来越多,城镇面积越来越大,书店的生意也还可以养家糊 口。

“思想者”的辉煌出现在2004年。这一年斯特林市参加全球50个文明城市的竞选,在激烈的 竞争中,斯特林市渐落下风。这时,有人向市长提到了“思想者”,市长眼睛顿时一亮。当 他把“百年老书店”的旗号打出去后,斯特林市果然过关斩将,不但入选,而且名次进入前 十。

一时间,考拉尔和他的“思想者”名扬四海。来自世界各地的书友、游客以及信函纷至沓来 。这时的“思想者”,不但是家大型书店,而且成为一个着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人都要 买几本盖着“思想者”销售戳的书回去。“思想者”的年销售额已达几百万美元,为考拉尔 家族带来了滚滚财富,这还不包括那些一百多年前的全新的库存书,那已经成为收藏家追捧 的宝藏。

2006年,考拉尔的曾曾孙接手了“思想者”,他对书店一百多年的经营做了详尽的调查统计 。他发现,在考拉尔经营的66年期间,赚钱的年份为9年,持平的年份为17年,其余的40年 都在亏损。

考拉尔的曾曾孙动情地说:“面对这样的经营,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够坚持?我无法想象我的 曾祖是如何度过那段岁月的,就像他绝对没想到今天他的书店会发财。事实上,他只是在一 个思想贫瘠的时代,为文明而苦苦坚守!”

一个人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不去计较一时的得失,才能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完成宏大的事 业。

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 会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 成名呢?”

那个人听后便开始苦练钢琴,后来虽然弹得一手好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上帝:“上 帝啊!我已经精通了钢琴,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机会让我出名呢?”

上帝摇摇头说:“并不是我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抓不住机会。第一次我暗中帮助你去参加钢 琴比赛,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气,又怎么能怪我呢?”

那人听完上帝的话,又苦练数年,建立了自信心,并且鼓足了勇气去参加比赛。他弹得非常 出色,却由于裁判的不公正而被别人占去了成名的机会。

那个人心灰意冷地对上帝说:“上帝,这一次我已经尽力了,看来上天注定,我不会出名了 。”上帝微笑着对他说:“其实你已经快成功了,只需最后一跃。”

“最后一跃?”他瞪大了双眼。

上帝点点头说:“你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入场券——挫折。现在你得到了它,成功便成为挫折 给你的礼物。”

这一次那个人牢牢记住上帝的话,他果然成功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起伏不定的,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在挫折目前,有人畏缩了,有人哀叹了;但真正聪明的人知道: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演奏人生乐曲的最美音乐: 在巴黎的一场音乐会上,着名音乐家欧尔·布里发现小提琴的A弦突然断了!千百个聚 精会神如痴如醉的人们正在倾听,他别无选择,只能用另外三根弦继续演奏。整场音乐会天 衣无缝,甚至超越了平时的演奏水平。终场时,欧尔·布里高高举起小提琴,那根断掉的弦 飘荡着,让台下观众更加掌声雷动,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崇高敬意!

事后记者采访欧尔·布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人生!如果你的A弦断了,只能用其 他三根弦演奏。”

奇怪的是,上帝往往青睐于那些断了A弦的人们。

麦吉是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的美男子,23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随后,他依靠一条腿精 彩地生活,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30岁时,厄运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 次车祸,从医院出来时,他已经彻底绝望——一个四肢瘫痪的男人还能干什么呢?

麦吉开始吸毒,醉生梦死,可是这不能拯救他。一个寂静的夜晚,痛苦的麦吉坐着轮椅 来到阿里道,望着眼前宽阔的公路,忽然想起自己曾在这里跑过马拉松。前路还远,他就这 样把自己放逐?不!他惊醒过来:“四肢瘫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只能选择好好活下去! 我才33岁,还有希望。”

麦吉调整好生命小提琴上的最后一根弦——意志,开始了他的下一步人生。现在,他正在攻 读神学博士学位,并且一直帮助困苦的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乐观的笑容,给那些逆境 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光明。他用仅余的弦演奏人生乐曲的最美音乐。

挫折是一块试金石,只有能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勇敢地面对 艰难险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胜。

使人心境平和的灵方: 有一次,一位高明的教育学教授在讲课时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 学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而且是可使人心境平和的灵方,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