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坚韧的心
8445200000024

第24章 坚韧不拔篇:苦难中造就的天才 (4)

圣人的预言: 有个宋国人很喜欢仁义道德,几十年来奉行不悖,仗义疏财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 家里养了一头黑母牛,几年了黑母牛都不曾下过牛犊。这一年,这牛忽然怀上了,一家人十 分高兴。可是等到生产的时候,下出来的却是一头白牛犊,一家人十分诧异,就跑去问孔子 说这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这是天神降祥瑞到你家,快拿去杀了祭天,感谢他给你们 家的赐福吧!”

于是,一家人照孔子所说的办了。

可是过了不多久,他的父亲却双目失明了。一家人都埋怨孔子,说他撒谎,不但福没有 降下来,反而降下了祸。

有过了两年,那牛又生了一只白牛犊,他父亲又叫他去请教孔子,他说:“上一次,孔子已 经骗的我家够惨了,你还相信他?”

他父亲说:“圣人的话开始并不灵验,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验证,事情还没有结果, 你就再去问一次吧。我虽然瞎了眼,可心里有一种感觉,好像这是上天为了我们好,而不是 害我们,也许我们会因祸得福呢!”

儿子就又问孔子,说那牛又生了一只白牛犊,问这是吉是凶,孔子说:“这是好兆头阿,是 上天给你家降了祥瑞,你们把它杀了祭天,也许会有好结果的。”

儿子回来之后,把孔子的话告诉了父亲,并问要不要找孔子的话办。父亲说:“照孔子说的 办。”于是,一家人又把牛犊杀了祭天。

过了一年后,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瞎了。一家人都埋怨孔子,说他说了假话,并决定再也 不相信他了。

又过了几年,楚国进攻宋国,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国的青壮劳动力都被征去作战,死 伤无数,这两父子因为瞎眼没有上前线,就待在家中喂养那头老牛。

后来战争结束了,宋国平安了。不久,父子二人的眼睛也恢复了视力。

当我们遭遇失意的时候,必须要忍耐,要相信乌云终会散去,曙光总会出现。当风雨袭来的 时候,记得抬头挺胸,昂然面对。每一次挑战都勇敢面对,再痛苦的人生也会变得完美起来 。

蚂蚁的生存环境: 这是社会心理学教授的最后一课。

教授带着学生们来到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 伴多年。”

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 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隙、小洞大多被 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 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 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 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 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们,如狮子、 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 应。”

最后,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 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达尔文的一句经典名言就是:“适者生存。”地球上任何物种如果适应不了它所生存的环境 ,那么它只有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一位哲人指出,幸福的大秘诀是:与其使外界的事物适应 自己,不如使自己去适应外界的事物。

一个遭遇失败的年轻人: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个大学生,每逢学校过礼拜或放假,他都得赶到父亲开的 工厂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资去偿还父母为他垫付的学费和伙食开支;在厂里他跟其他工人 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就凭车间给他评定的质量分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结算工资。

有一次,他因公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月的奖金就被扣除了一半。当他终于熬到大学毕 业,认为自己可以接管父亲的公司时,父亲不但不让他接管公司,反而对他更加苛刻。他想 不明白,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他家并不缺钱花,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可就是舍不得 多给他一分钱,就连生活费也得定期向父亲索要。他终于被父亲逼出了家门,他觉得自己肯 定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要不然怎么会这样对待他呢?他想,反正自己跟父亲已经没关系, 不如去外面另谋生路。

他想去银行贷款做生意,可父亲坚决不给他担保。没有担保人,他就没有办法向银行贷到一 分钱。于是他只得去给别人打工,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他被人挤出了小公司。失业后,他 用打工积累的一点儿资金开了家小店。小店的生意不错,他又开了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地 变成了大公司。

令他万分痛心的是,公司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倒闭了。他想到跳楼,但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离 开人世。他认真地思索了自己的过去,思索父亲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冷酷,思索自己在打工和 经商中为什么屡遭惨败,他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咬紧牙关、挺 起胸膛从头再来。

就在他振作精神准备再干一番的时候,他的父亲出人意料地找到了他,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 了他,并决定让他接管自己的公司。对于父亲的决定他非常不解,他说:“我现在是个一无 所有甚至是个失败的人,你为什么还要我接管你的公司呢?”

父亲说:“不,孩子,你虽然跟几年前一样,依然没有钱,但你拥有了一段可贵的经历。这 段经历对你来说是场艰苦的磨炼,然而它确是可贵的。如果我前几年就将公司交给你,你很 难把公司经营管理好,可能你迟早会失去这家公司,最终变得一无所有。可是现在你拥有了 这段经历,你会珍惜它,而且会把它管好,还会让它不断发展壮大。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 ,不经受一番磨炼是干不好的。”

果然,他不负父亲的期望,将规模不大的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令全球瞩目的大公司。他就是伯 克希尔公司总裁——“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

受父亲的影响,沃伦?巴菲特一生节俭,谨慎从事。他的西服是旧的,钱包是旧的,汽车也 是旧的,甚至他住的房子也是旧的。他现在拥有350多亿美元资产,是个真正的富翁,负债 率几乎为零。

经历苦难和磨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挫折使人积累经验,增强毅力,从而使人 更 懂得热爱、珍惜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也更懂得如何做人与处世,更懂得如何做好、做大、做 强自己的事业。

阿昆和流浪汉: 当阿昆的手伸进内衣兜里时,他整个人立刻就瘫软在了地上,打工三年积攒的血汗钱不 翼而飞了……

他游荡在夜晚的站前广场上,望着忙忙碌碌赶着回家过年的人群,心里充满了绝望。那 一刻他想到了死,既然不能坐车回家过年,那就卧轨得了。

当阿昆正走在死亡之路上时,广场边上IC电话亭里一个打电话的男人吸引住了他。这人身上 穿着一件分不清颜色的、多处露着棉花的军大衣,脚边放个很小的破破烂烂的行李卷,看来 此人混得还赶不上阿昆。阿昆虽然兜里空空,衣着却还光鲜。

这人侧着脸,低着头,在寒风中正兴高采烈地对着话筒讲着什么,间或还挥着手做些情不自 禁的欢乐动作。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仍没有要放下电话的意思。阿昆不由有些羡慕地想起了 电话那头他的白发苍苍的老母、倚门相望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儿子,不由得就有了要哭了的 感觉,也有了要分享他的幸福的冲动,抬脚就向他那边走过去。

阿昆的脚步声惊动了正打电话的男人,他匆忙地挂了电话,惊恐地转过脸来。阿昆立刻看到 了一张苍白、枯瘦、胡子拉碴还有几处结着血痂的脸,那双眼睛躲躲闪闪地有些惊恐地望着 阿昆。后来,他见阿昆没有恶意,就龇龇牙,抖动着冻得发紫的嘴唇,对着电话说了一句: “放心吧,我很好!”说完,他挂了电话,捡起地上的行李卷,嘻嘻地笑着走了。

原来是遇到了一个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人。那他又是给谁打电话呢?阿昆好奇地凑近电话 亭一看,他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原来电话上并没有插IC卡,他竟然在冰天雪地里自说自话了一个多小时!

十年过去了,阿昆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他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他正延 续着的生命,都是那个流浪汉赐予的,然而,那个流浪汉却不知道。

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的心没有打开。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 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在逆境中,我们可以从身边寻找各种力量,努力打开自己的 心扉!

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那年的圣诞前夜是个星期天,因此,往常周日晚在教堂聚会的年轻人打算好好庆祝一下。早 礼拜以后,有个妇女恳求罗伯特晚上开车带她的两个十来岁的女儿去教堂。那个妇女离异了 ,丈夫移居别处。她不喜欢晚上开车——尤其是那天晚上还可能雪雨交加。罗伯特于是答应 了。

当晚,他们开车去教堂,两个女孩子坐在罗伯特的身旁。车开上一个高坡,他看到前面不远 的立交桥那里许多车撞在一起。因为路面结冰,非常滑,车无法刹住,猛地撞到一辆小车的 后部。罗伯特身边的一个女孩尖叫了一声,“噢,多娜!”他回过头去看那个坐在窗边的女 孩子怎么样了。当时车内还没有时兴装配安全带。所以她的脸部撞到了挡风玻璃上,落回 座位时,锋利的玻璃碎片在她左颊留下两道深深的伤口,血如泉涌,可怕极了。

所幸这辆车里有急救包,于是用纱布止住多娜的流应。前来调查的交警说事故难以避免, 不是罗伯特的责任。可罗伯特仍然内疚不安——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脸上将要带着疤痕过一 辈子,而且这可能还是因为他的缘故。

多娜很快被送到医院急诊室里,医生开始为她缝合脸上的伤口。过了好久,罗伯特担心会出 什么事,就问一位护士,手术怎么现在还没有结束。护士说当班的医生恰好是个整形的外科 大夫,他缝合细密,很费时间。这样伤痕就会很细微。也许上帝能帮上忙!

罗伯特害怕去探望住院的多娜,担心她会怒气冲冲地责骂自己。因为是圣诞节,医生们把 病人送回家,有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也给推迟了。所以多娜病房所在的楼层里并没有多少病 人。他问一位护士,多娜的情况怎样。护士微笑着说多娜恢复得挺好。实际上,她就像一束 亮丽的阳光。多娜看起来很高兴,对医治、护理方面问这问那。护士向罗伯特透底说,病人 不多,她们有自己支配的时间,经常找借口到多娜的病房里和她聊天。

罗伯特对多娜说发生的一切让他心中非常不安和歉疚。她打住他的道歉,说可以用化妆品 遮住疤痕。接着她开始兴高采烈地描述护士们的工作和她们的想法。护士们围在床头,微笑 着。多娜看起来很愉快。她是第一次住院,周围的一切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

后来,多娜在学校里成了大家瞩目的中心,她一遍遍地讲述事故的经过和她在医院的经历。 多娜的母亲和姐姐并没有因此而责怪罗伯特,反倒感谢他那晚对姐妹俩的照顾。至于多娜, 她并没有毁容,而且化妆品确实差不多弥盖了她的疤痕。这让罗伯特感到好些,但他仍难以 抑制心中的刺痛——这么美丽可爱的少女,脸上却有疤痕。一年后,罗伯特移居另一个城市 ,从此和多娜一家失去了联系。

15年以后,那个教堂邀请罗伯特去做一系列的礼拜活动。临结束的那晚,他忽然看到多娜的 母亲站在人群中等着和他告别。罗伯特蓦地战栗起来,想起车祸、鲜血和伤疤。多娜的母亲 笑容可掬地站到我面前。当她问我知不知道多娜现在怎么样了时,她几乎开怀大笑起来。“ 不,我不知道多娜怎么样了。”

“那你记不记得多娜住院时对护士的工作极感兴趣?”

“是的,印象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