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意思的人”,应该是代表拥有某种思想、某种判断、某种激情的人,这个人应该是聪明的、可爱的、有趣的。这个人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的丰富阅历,每次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都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思维角度。
在美国,特别是在知识阶层中有很多人都认同一个标准或说法,大家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精彩的人。”大家以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成为朋友,是否应该长期交往。这里的“有意思”,用英语说就是Interesting,不过这个词的内涵远远不止是“有意思”。反过来的说法你一定猜得到,批评一个人最狠的一句也就是:你这个人真没意思、真无聊。
人与人是这样,对事情的判断也应该是这样。
耶鲁法学院有几个即将拿到法学博士的学生准备一毕业就到中国生活两年,学习中文,了解文化,也许再干点什么,挣点儿钱再四处游历一下。以他们的学历,在纽约、华盛顿找一个年薪十几万美元的工作易如反掌,可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做这样的选择呢?
他们的回答非常简单:“中国现在这么让世界关注,到中国生活两年,学会中文,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有人问:“那你不挣那十几万美元的高年薪了?”回答是:“钱,以后有的是机会挣,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
而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呢?似乎不少是大学一毕业就攒钱、找父母要钱或者借钱买房子,然后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敢冒险、小心谨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车的人,成就了几个富豪榜上的地产商,却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勇气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在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大学生一毕业就买房的情况,一般都是到了三四十岁事业有成之后才会考虑买房子这档事。
我们是还不够自信,还是太缺少安全感了?要不然就是一些胆子特别大的,被媒体上天天热炒的暴富明星们弄得浑身发热,一毕业就要“创业”,咬牙切齿要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陈天桥。
我们少了很多有意思的中国人,有意思的事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我们本来可以更和谐的社会也就多了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