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考定位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8441900000023

第23章 梦想的代价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布劳恩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却也饱受争议。因为,布劳恩的成就是建立在无数人的不幸之上的。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他抓住了每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机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A4,也就是V2导弹曾轰炸伦敦等欧洲重要城市。为了批量生产这些导弹,成千上万的来自集中营的囚犯被强制劳动,饿死、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

布劳恩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十几岁的时候,母亲送给他一副天文望远镜。从此以后,有朝一日把人类送上月球就成了他一生的梦想。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与火箭相关的书籍,并且开始自己设计火箭。他画的图纸没人看得懂,同学们还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傻瓜。

1930年,布劳恩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两年之内即拿下学位。在此期间,他获得了飞机驾驶执照,并开始为德国陆军部武器处设计试验液体驱动火箭。1934年,他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被当成国家机密,没有公开发表。同年12月,他的A系列火箭A1和A2飞到了2200米的高度,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时候,就想要一种能够出奇制胜的新式武器作为他日后征服世界的杀手锏,因此全力支持导弹的研发。

1937年,25岁的布劳恩成了德军平尼蒙德导弹基地的总指挥,并加入了党卫军。经过几年的努力,著名的A4导弹在平尼蒙德升空。这颗导弹达到了音速的四倍、84.5公里的高度、射程40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枚地地导弹。发射成功之后,德军开始批量制造A4.

1943年,英军轰炸平尼蒙德,导弹的生产被转移到了哈茨山中的一个废弃了的矿洞里。在这里,大批集中营的犯人被强制在非人的条件下劳动,每天都有二十多人死亡。到战争结束为止,死亡人数达1.2万人。为了报复英军的轰炸,希特勒把A4导弹更名为V-2,即“复仇使者”。诺曼底登陆之后不到两个月,从1944年9月开始,德军前后发射了三千多枚V2导弹轰炸英国、荷兰和法国,仅在伦敦和安特卫普两地丧生的无辜民众就有八千多人。

德国战败之后,对于美国来说,这些科学家和技术资料是最宝贵的战利品。德国的导弹技术在当时至少领先美苏十年。不仅美国,苏联也得到了一小部分的技术资料。在后来的冷战中,美苏两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发展都基于平尼蒙德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A4导弹技术的延伸。

布劳恩到美国之后,和他的手下一起在阿拉巴马州一个叫亨士威勒的山岗上度过了二十余年。因为德国人爱吃酸菜,所以这个山岗被美国人戏称为“酸菜岗”。本应是该被送上战争法庭的战犯,却进了美国的陆军部,为曾经的敌人研发武器。为此,美国还试图隐瞒布劳恩的纳粹历史。

酸菜岗上的二十年,是布劳恩事业突飞猛进的黄金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布劳恩领导了红石导弹的研制。红石导弹是美国最早的中程弹道导弹,在红石的基础上,布劳恩开始了“丘比特”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发。1958年,“丘比特-C”型运载火箭将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了太空。从1960年起,布劳恩先后担任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主任和美国宇航局(NASA)的副局长,负责“土星计划”。1969年,“土星五号”火箭将“阿波罗11号”成功送上了月球,布劳恩的事业也由此达到了巅峰。

德国人对布劳恩的纳粹生涯至今耿耿于怀,但是在美国,冯·布劳恩简直就是一个英雄。

对于他来说,火箭能够飞起来是最重要的,至于它落到哪里去了,是飞去了伦敦还是落上了月球,那就不是他的专业范围了。为了实现梦想,布劳恩不放弃任何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他利用了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野心和美国在冷战中想要魔高一丈的决心,努力研发自己的火箭。

布劳恩穷尽一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是在晚年的时候,布劳恩却对自己事业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思考之后,他说出一句由衷的、发人深省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不公平,人们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多的财力和人力来搞航天呢?!”这时,他才猛然醒悟:梦想也得朝着正确的方向飞翔,才能具有美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