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联妙对
8440300000212

第212章 以戏为对终成连理

清朝乾隆年间,湖北黄梅县有个人叫邢秀娘,自幼酷爱黄梅调,后来经过多年的苦心专研,终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黄梅戏,被后人尊称为“黄梅戏宗师”。

相传,邢秀娘在年轻时候,还有过一段浪漫的对联招夫的故事呢。

邢秀娘一心想嫁个德才兼备,又能体己的夫君,便想到了征对择婿。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当时邢秀娘年方二八,长得花容月貌,又有一副好嗓子,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意中人。当天,就有很多小伙子前去邢秀娘家应对。

但是这些人在和邢秀娘对句时,不超过三个回合,便张口结舌,再也对不上来了。几天过后,依然没人能胜过邢秀娘。一看这种情况,邢秀娘不禁暗想:难道自古红颜多薄命,还是我择婿标准太高,竟然找不到一个合我心意之人。就在她独自伤怀时,经常和她唱对手戏的搭档王耀文来到她家。

见同行也来应对,邢秀娘对此感到十分意外,转念一想:能嫁个同行也不错,正好天天研究戏文。她便以黄梅戏为题,念了一个上联:

唱黄梅戏,廿四史中少此卷;

王耀文听罢,想了想,便对道:

听采茶调,十三经外多奇书。

下联“十三经”指的是《易》、《书》、《诗》等十三部儒家经典,上联中“廿四史”指的是的《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二者相对,工稳贴切。

此外,下联还道出了黄梅戏的由来:在乾隆末期,安徽怀宁一带极其流行传唱的采茶调,后来慢慢传入湖北黄梅一带,并衍生发展成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这就是黄梅戏的来历。至今,黄梅一带仍以“采茶调”为黄梅戏的别称,二者相对,堪称绝对。

邢秀娘一听,十分高兴,想不到天涯咫尺,知音就在身边,于是,她让王耀文出个上联,自己对下联。王耀文低头略一沉思,便念道:

戏扣心弦,风流梦醒;

邢秀娘一听便明白王耀文这是在试探她的择夫的诚意,忙对句表明自己的心迹:

情传眼角,恩爱花开。

最终二人喜结连理,朝夕相伴,同台唱戏,为人们演绎了一场真真实实的圆满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