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神秘的大自然:风雨雷电的奥秘
8435900000049

第49章 人工削弱台风

人工削弱台风即是在台风眼周围的云墙和离台风眼稍远的螺旋状云系内,播撒大量的碘化银,使云中产生大量冰晶和冻滴,释放冻结潜热,促进对流云发展,从而使水汽进一步凝结而继续释放潜热,造成该区域的气温上升,这样,低层气压降低,就可以使台风眼附近的气压梯度变小,最大风力减弱。同时,由于主要上升气流区向外围扩展,低层入流区也随之外移,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这将使最大水平风速减小。理论模式的计算结果表明,用催化的方法,能使台风眼壁向外扩展10千米,并使海面最大风速减小3~4米/秒。

有人估计,如果台风最大风力减弱10%,就会使灾情减轻20%。所以人工削弱台风试验,都是以削弱台风眼周围的最大风力为目标。

美国在1947年10月对台风进行了首次播云尝试。在20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又先后对4个台风进行了8次有计划的播云试验,其中4次在播撒碘化银后,最大风速减小了10%~30%。但由于台风风速的自然变率较大,最大风速的这种减小,还不能完全肯定是播云的效果。在80年代,美国对台风又作了进一步探测,发现台风的云墙和螺旋状云系内过冷水含量很少(一般小于0.5克/米3),冰晶浓度很高(1~200个/升),云内的铅直气流较弱(一般小于3~5米/秒),估计人工播撒成冰剂很难产生明显的热力效应,所以用人工播云法削弱台风的可行性又受到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