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神秘的大自然:风雨雷电的奥秘
8435900000014

第14章 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单位面积(每平方米面积)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1)小雨: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降雨过程。

(2)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毫米的降雨过程。

(3)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毫米的降雨过程。

(4)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小型雨量器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种。①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100毫米的降雨过程。②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毫米的降雨过程。③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毫米的降雨过程。

(5)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毫米(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过程。

(6)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

(7)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

(8)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2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虹吸雨量计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虹吸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画出水位上升的曲线。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翻斗式雨量计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知识点霰对于雪与雹,我们都不陌生,那么什么是霰呢?霰是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下降时常显阵性,着硬地常反弹。它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夏天,在高山地区,天空里经常有许多过冷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了一种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气象学上把这种东西叫做霰,在不同的地区有米雪、雪霰、雪子、雪糁、雪豆子等名称。霰的直径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常发生在摄氏0度,也可能存在摄氏-40度附近的温度,而且属于未结冻的状态,在航空例行天气报告中的代号为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