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被自己干掉
8435100000015

第15章 不成长,就会被抛弃 (2)

通用公司扩展市场的策略集中于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每一两年改变一下汽车的式样。通用汽车公司时时刻刻注意汽车市场上的动向,不断创新,增加了一些新颜色、新式样的汽车。

而在福特的生产和经营观念中,这是十足的邪门歪道。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敦促福特改变他的基本方针,以便更好地对付竞争。甚至福特的夫人也劝告福特不要再固执己见。但是福特拒绝了,他争辩道:“我们希望造出某种永远能用下去的机器,我们希望买了我们一件产品的人永远不需要再买另一件。我们决不会作出使先前样式废弃不用的任何改进。” 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他的大多数助手纷纷离去以及销售量的大幅度下降。

到1927年,福特把所有的34 家工厂关闭6 个月,以便重新安排生产,但是关闭以后整整有一年时间,生产也没有全面展开。

亨利·福特因为固守以往的经验,而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战略调整,使福特汽车公司遭受损失。

经验是人们对过去事物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此时,经验就不再具有指导意义。福特的经验帮助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但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由追求物美价廉的汽车变化为追求富有时尚与个性元素的汽车),福特的经验已经无法让成功继续下去。

因此,不要固执地依赖经验,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勇于突破经验设限。

学习力决定竞争力

当今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规模、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成本控制……本质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谁的学习能力更强,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恰当地满足这种需求,谁就可以赢得顾客。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局限于学历、经验、职位、人际关系……本质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作家王蒙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谁的学习能力更强,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胜任更有难度的工作,谁就可以在职场脱颖而出。

【自救法】

永葆学习心

别以为离开了学校就永远告别了学习生活,恰恰相反,离开学校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涯的开始。社会和职场都是值得研读的大书,也许比书本知识更深奥、难懂。

卓有成效的人们从未停止学习与探索的脚步,他们总虚心地请教别人,汲取他人的长处,保证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的知识、观念和技能。正是因为不断地学习,才使得他们持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刘娜是某公司的会务专员,她工作出色,屡次获得领导的嘉奖。但刘娜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能够一直局限于会务的职位。于是,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常常向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请教问题。有一段时间,人力资源部人员离职,短时间内招不到合适的人员。刘娜主动申请到人力资源部兼职,在兼职期间,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公司推行竞聘上岗的制度,人力资源部空缺了一个职位,公司5个人报名参加竞聘,刘娜以精彩的表现赢得了机会。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职场人轻易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没有意识到学习的必要和重要性,在工作之余,没有将时间投资于学习。他们会遭遇怎样的后果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刘唐是某培训公司的讲师,主要讲授班组管理的课程。他的授课风格成熟,课程内容完善,颇受客户的欢迎。相比于公司的其他讲师,他是课程量最多、课酬最高的一位。对此,他很得意。

当其他讲师用功开发课程的时候,他有些不屑地说:“把一门课程讲好就行了。”他空闲时间就与同事闲聊、上网随意浏览新闻、玩游戏等。

两年后,班组管理的课程升级到更高的版本,刘唐的课程内容已经太过陈旧。已经很少有客户再为这样的课程买单了。公司的其他讲师用功开发的新课程都开始流行起来,课程量不断增加,课酬也远远高于刘唐了。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刘唐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别人积极学习、进取的时候,你却原地不动,那么理所当然将落后于人。

归零心

当人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取得优异成绩后,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尤其是当周围其他人都没有自己优秀时,更易产生“唯我独大”的自负心理。当人的心中被自我膨胀的情绪占据之后,新事物就很难进入。

归零的心态要求我们,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始终具备一颗“从零开始”的心。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向一位禅师请教经营的秘诀。可是,松下幸之助并没有洗耳恭听,而是急切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禅师听而不语,只拿起水壶往杯子里倒水,杯中的水很快就满了,溢到杯外。松下幸之助提醒禅师,但禅师自顾向杯中倒水。松下幸之助惊讶之后,感觉到禅师在暗示自己什么道理。

松下幸之助不再说话,等待禅师道出其中玄奥。许久,禅师才说道:“杯中的水满了,就再也倒不进水了,只有将杯中的水倒空,才能装进新的水。你既然来向我请假经营之道,为何不将自己杯中的水倒空呢?”

松下幸之助听完,恍然大悟。于是缄默不语,虚心听取禅师的意见。

归零心,要求我们在吸取新的知识时,将成见、经验、旧有的思维模式等统统倒空。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不要急于反驳,认真、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话,当然,你完全没必要盲从,因为听完别人的意见之后,你依然要仔细甄别信息的准确和科学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对你的行动有所助益。

进取心

我们嘲笑井底之蛙的狭隘,然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局限于弹丸之地而沾沾自喜呢?

尤其是当我们在职场挣得一席之位,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竞争力之后,往往容易止步不前。于是人们从你身旁悄然超越,跑到了你的前面,而你很可能浑然不觉。有朝一日忽然看到别人取得的辉煌成绩,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了。

为了持续保持竞争力,你必须尽力突破狭隘的自我满足,心怀“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想法,不断进取、创新。

持久心

你一定曾信誓旦旦地说“从今往后……”,可没过多久,誓言被抛掷脑后,一切又恢复如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事实证明,一时冲动的决定难以持久,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有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在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学习习惯,他说,自己每天无论多忙,都会设法腾出2小时的时间用于阅读;无论去哪里出差,他的包里都会放一本书,在路上翻阅;每月听一次课,每年参加一次大型论坛,让自己接触到新的信息。

要养成习惯,有时候必须依赖强制的力量,不断地重复学习行为。毕业之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一切都由自己掌控。因此,强悍的自制力格外重要。你必须给自己制订详细、可行的学习方案,然后将其视为权威,绝对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主动心

绝大多数职场人士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不得不学习,这种被迫式学习能够弥补缺陷,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补充和完善。

为了胜任更高难度的工作,主动思考“我应该学习什么”,这种主动式学习才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方式。

被动学习只能满足工作对能力的需求;而主动学习才能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掌握主动权,挑选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无奈地接受工作。

高效的学习方法

具备了正确的学习心态,还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选择的方法不同,效果可能大相径庭。走出了校门,你不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不必考取一个好看的分数。学习的最终意义是指导你的实践,帮助你在职场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我们的学习必须卓有成效。

用于学习上的投资(时间、精力、金钱),应当带来成倍的收益。如果这样的收益并不存在,或者收益甚微,那么,我们应该审视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上的投资是无效的,即便我们真的很用功,然而事实上,这些付出并不能带来什么。

以下有一些被实践证明为高效的学习方法,供你参考。

坚持记笔记

别过分相信记忆力,它会令你失望的。即便你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不能拒绝使用笔记本。

在笔记本上记下学习内容,不仅可以留作资料,方便今后复习,而且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科学试验证明,人体参与学习的器官越多,记住的内容就会越多。记笔记的过程是你将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输入大脑,再由大脑指挥手写到笔记本上。这一过程必须多个器官参与才能完成(眼睛、耳朵、大脑、手),学习效果比单纯地听要好很多。

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参与式”(或称“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参与式”教学是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相对立的概念。“参与式”教学赋予了学习者更多的主动权,老师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更注重启发学习者思考,通过学习者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由于学习者参与更多,学习效果比“填鸭式”好很多。

记笔记可以增加学习效果,可是,如果将记笔记理解为“把听到或看到的写在纸上”,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人的笔记本就像算术草稿,字迹模糊,书写杂乱。过了一段时间,连自己也认不清写的是什么。这样的笔记只会浪费纸张和笔墨,根本不会增加学习效果。

请保持工整、清晰的记录习惯。

当然,为了收集资料,原封不动地将学习内容搬到笔记本上,这无可厚非。如果没有收集资料的任务,那么,请对听到或看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记录。

让自己见识到成效

常有人问我:“该学习什么呢?”我也曾对此深感困惑。由于无法得出结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空想,没有付诸任何学习行为。有一天,我突然醒悟过来,为什么非得想清楚学习什么再开始付诸行动呢?

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绝大多数梦想都不曾被实现——但这丝毫不会削减梦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因为梦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因为梦想而奋斗,人生因为奋斗而不断前进,因此而充实、精彩,收获幸福。

同理,在学习初始阶段,如果苦苦思考仍旧无法确定自己该学习什么,那就不要在此花费时间了。不管学习什么,付诸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选择任意领域开始自己的学习之旅。

让自己先行动起来,尝到学习带来的充盈的感觉——这对激发你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长期纠结于“该学习什么”却得不到答案,只会挫伤学习热情。

当你付诸行动后,随着学习领域的不断拓展,你慢慢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该学习什么”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与别人分享学习成果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自己感觉听懂了、理解了的知识,却很难向别人讲述清楚。当你将所学的知识讲给其他人听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掌握得并不扎实、全面,甚至漏洞百出。

与别人分享学习成果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为了与别人分享,不仅让他人增长知识,而且,你会迫使自己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分享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温故,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你会在分享过程中发现遗漏的知识点,产生新的问题,这是对学习内容的升级。在分享的过程中,你还可以与别人一起探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读书会、沙龙、小型讲座都是不错的分享方式,其实操作的程序大致相同,核心的内容就是讲述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分享的主题要鲜明而且集中,最好一次分享一个主题,这样有利于深入地探讨问题,并且集中所有人的注意力,也不会让人感觉冗长。

讲述的时候,最好配上PPT演示。讨论则需要按照发言的顺序,并且规定时间,不要长篇大论,也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

制订改善计划

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有些人,学习能力很强,取得证书无数,获得荣誉无数,可是,在学习上的投资,并不是为了收获证书或荣誉,而应该是对实践行为的改善。

如果所学的内容不能付诸实践,那么很快就会潜意识放入“冷宫”,渐渐被你淡忘。长此以往,你在学习上的投资大多付诸东流,无法见到成效,学习的热情就会逐渐衰减。

因此,你必须在学习之后立即制订改善计划,并且付诸实践。制订改善计划的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针对学习的内容,写出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的行动方案。例如,针对时间管理的知识,你可以制订以下改善计划:

1.在工作中导入日清表,今日事今日毕;

2.将一天所要做的事情依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然后依次完成

3.每天留出无人打扰的2小时做最重要的事;

4.每天下班后整理办公环境,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5.每天必须有1小时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6.每个月月初按照smart法则设定工作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制订基于“偶然性”的改善计划,也就是执行一两天,然后就在实践行为中彻底消失了。这样的改善计划当然不会具有实际的成效。

改善计划必须基于“必然性”,也就是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长久坚持,持续发挥作用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