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曾经是古代印加人的帝国,这里有灿烂的文明,同时也有非人力所能企及的遗迹。这里有许多庞大的遗迹必须要在空中才能观看其全貌,的确是一个令人迷惑的谜团。
纳斯卡位于秘鲁纳斯卡和帕尔帕市之间的山谷和附近的一片高地上,这座山谷长60千米,宽2千米。这里有许多奇妙的图案,图形有正方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长度在1~10千米的巨型“跑道”,跑道完全笔直,科学家们的测量结果表明,8千米长的跑道直线偏差只有1~2厘米。所有跑道两端都突然中断,仿佛被一柄巨大的斧头斩断一样。许多跑道的一端通向悬岩或深渊顶上,这使得有些人认为它们是道路。有些跑道的中途还发现了石头路标的残片,它们每隔1.5米等距离地排在跑道一侧。同时,在几条跑道的交汇点上,构成一个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极其相似的平面。机场的特点全都表现在这些巨大的图案中,另外,线条描绘的有别具风格的大花、几种其他植物、一只蜥蜴、一只秃鹰、一只蜘蛛和一只猴子。
纳斯卡图案纳斯卡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机场图案。这些跑道被一些巨大的之字形曲线截断。在4条主要跑道的交汇点,还有一个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的方位标志,标明第五条斜伸出去的跑道,该跑道两侧还有两条不太明显的平行跑道,很像大型机场的辅助跑道。那些石头路标则很像飞机起降时的地面航标。据测定,纳斯卡的地面跑道一条长1700米,宽50米。另一条跑道则构成1500米长的二面角平分面,它们坐落在机场的理想地点:一片相对平坦的干旱高地,地面到处是坚硬的石头,能够承载重量最大的飞机降落,而四周没有植被又不会妨碍导航和驾驶员的操作;机场的供水由今天已经干涸的纳斯卡河解决;主要跑道无明显的坎沟;周围没有高山与岗峦,不会给飞机降落造成危险,跑道本身也不易损坏,没有检修上的麻烦,当然这都是现代人的猜想。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图案大约是在2000年前由纳斯卡人勾画的。但是这些巨大的图画是怎样完成的?由于它们的面积异常庞大,只有在800米的高空才能窥其全貌。可是当地周围既无高山也无丘陵,作者们不可能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按详细的尺寸在地面上进行放大,因为那里的地形非常不规则,如果采用放大的方法,就需要遥测仪、经纬仪和其他测量仪器才能准确地勾出轮廓。
瑞士人丹尼肯作了大胆的推测,他认为直线的观念是由地球以外的来客留给印第安人的,这些外来户所乘的飞船留下了许多轨迹,启发了土著的想象力。丹尼肯又指出,最早的轨迹是由一艘天外飞行器借着高压空气降落地面造成的,高压空气又把沙石吹掉,其他轨迹则是飞船每次离开造成的。印第安人看到的这两种图案,是飞船降落和起飞的轨迹,他们为了表示尊敬那些天上来的“冒火的神”,就开始勾画又长又直的图案,并加以保护和崇敬。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巨大的图案是在高空进行协调指挥的。美国探险家斯皮里尔持这种观点,他猜测印第安人乘坐热气球飞上天空,设计地面上的图案。他猜测的依据是:古代纳斯卡人的陶器上常常有形如气球或风筝的图案,气球和风筝看起来飞得很高,尾部在飘扬;另外在图案附近的坟墓里挖出了工艺精巧的纳斯卡编织品,这种编织品甚至比近代用来制造热气球的合成材料还要轻,经过实验证明,它比用来制造降落伞的材料织得还要细密。在中、南美洲的许多印第安人部落,自古就有一种习俗,每当宗教庆典结束时,都要放一些小热气球。斯皮里尔还了解到印第安人中印加人的传统,在战争中,有一个印加少年曾在敌人的阵地上空进行侦察飞行。经过以上的推断,他相信自己的说法站得住脚。另外,纳斯卡图案的许多直线末端的大圆阵内都有熏黑了的石头,从多次试验中可知,黑石头可能是因为准备大气球升空点火时熏黑的。
1975年,斯皮里尔与一些同事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只用推想中纳斯卡人所用的材料和技术制造了一个气球,命名为“秃鹰号”,然后由两名驾驶员蹲在一个芦苇造的吊篮里升上纳斯卡荒漠的高空。气球刚升到200米的高度,便遇上一股猛烈的气流,气球一下子被卷到地上。斯皮里尔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飞,为了安全起见,气球没有载人,气球升空顺利,升到400米的高空,并在18分钟里飞行了14千米。“秃鹰1号”的飞行壮举,似乎证明了那些图案可能是利用空中的气球设计而成的,问题似乎解决了。
但是,“秃鹰1号”气球充的是丁烷气,没有能够飞行很长的时间,并且不能在空中固定。据估计,地面上的图案可能是有人长时间待在500~1500米上的高空指挥画出来的。飞行器要固定在空中的某个点上,以便能够对坐标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的操作不可能从一个气球或风筝上完成,因为两者都不可能“系留”(任何拴系的绳索都经受不住),也不可能进行定点(当地经常突然刮起强风)。任何气球都不可能逆风飞行,不可能经常不断地、轻而易举地上升和下降,也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因此,在风暴频繁出没的纳斯卡地区上空,如果气球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事故,只有装有发动机和舵柄的飞行器才能完成此项任务。
退一步讲,假使气球解决了上述的全部问题,也还有两点是无法解释的:第一,他们进行测量时使用的器具;第二,在强风的呼啸中,如何向远在几千米的地面上的人传达方位坐标并指挥人们行动。
如何完成巨大图案是一疑问,这些图案的用途也是疑问。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图案不是为了装饰地面,也不是陶制品图案的简单放大复制。有人说这些图案是当时人们制造的“农历”。但这样的“农历”真是太大了,在需要查阅时,只得采用繁琐的办法,冒着生命危险,乘坐气球升到百米高的天空。天空是危险的,可能会跌到地面摔得粉身碎骨,或被飓风吹到海洋中去,这无疑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历法是依据天象制定的,有人认为图案是为农业服务的,但是这样的历法在地面上看不清楚,而且它们的位置与人们猜想其所指的星座并不相符。那么,它们是外星人的遗物?当地的居民中流传的神话说,他们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芒戈盖拉和他的妻子来自天上……他们死后都被送到天上,载运他们的尸体的气球在太阳的照耀下越升越高……纳斯卡的图画越来越神秘,成为未解之谜。
第10章20亿年前的奥克洛原子反应堆是谁建造的位于非洲中部的加蓬共和国,有个风景非常秀丽的地方——奥克洛。但是,奥克洛的闻名于世,并不是由于它的风光,而是它那神秘莫测的原子反应堆。
1972年6月,奥克洛的铀矿石运到了法国的一家工厂。法国科学家对这些铀矿石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测定,发现这些铀矿石中能直接作为核燃料的铀235的含量偏低,甚至低到不足0.3%。而其他任何铀矿中铀235的含量理应是0.73%。这种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努力寻找这些矿石中铀235含量偏低的原因。经过深入探讨和研究,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早已被人用过。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技界。为了彻底查明事实真相,欧美一些国家的许多科学家纷纷前往奥克洛铀矿区,深入进行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探索,断定在奥克洛有一个很古老的原子反应堆,又叫核反应堆。这个原子反应堆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只有1000千瓦左右。据科学家们考证,该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原子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面对这个20亿年前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的原子反应堆,科学家们瞠目结舌、百思不解。这个原子反应堆究竟是谁设计、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呢?这是一个令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揭晓的特大奇谜。由于这个奇迹出现于奥克洛矿区,因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奥克洛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