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大自然的困惑
8434900000062

第62章 鸟类觅路

物理学家埋头研究太空航行的时候,另一些优秀科学家却在研究飞禽如何在地球上飞行。例如北极燕鸥,出生在北极圈10度以内的地方,出生后6个星期就离家南飞,用什么方法认路,飞到1.8万千米外的南极浮冰区?它在南极过冬以后,又怎能回到北方原来的伏窝地点去度夏呢?它那简单的头脑怎样解决曾困扰人类千年之久的那些航行上的问题呢?

一般相信,罗盘在12世纪发明。300年后,哥伦布才横渡大西洋。但是早在几百万年以前,鸟就已经若无其事地在环球各地飞翔了!时至今日,我们仍未能充分了解飞禽是怎么认路的。

直到18世纪,鸟类学家才开始知道夜间也有鸟飞,而且一起飞行的鸟数目很庞大。1898年,一位观鸟客估计,秋季最多鸟类移栖时,夜晚飞经他观鸟地点的鸟,每小时达9000只之多!这种报告使科学家想起飞禽移栖所牵涉的觅路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都还是疑团莫释。

北极燕鸥

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自然是鸟类的“还乡本能”,那是它们的另一遗传天性。人类自初次利用鸽子传信以来,即开始利用鸽的这种天性。但觅路回家的世界纪录,可能是一只形似海鸥叫做曼鸟的小鸟所创下。英国威尔士海岸悬崖的洞穴里有很多这种小鸟。其中一只曾经被绑起来用飞机送到美国麻省波士顿,于1952年6月4日在波士顿把它释放。在6月16日下午1点30分,也就是12天半之后,它又钻进它在威尔士的巢穴中了。它飞越了4800千米无迹可寻的茫茫大海!

它们靠什么来决定航向?北极星?太阳?月亮?风?气候?地磁?它们的方向意识又是从那里来的?

德国鸟类学家克莱默进行的一项实验,是真正了解飞禽觅路问题的第一步。他设计了一套方法,用以测验20世纪初有人信口提出鸟类依靠太阳指引方向的一个假说。他注意到移栖季节来临时,笼中的鸟会惶惶不可终日地乱跳。于是把几只关在笼子里的欧椋鸟放进一个圆形的亭子里,亭子开了只能看见天空的窗。他接着记录下亭中各鸟栖止的位置,发现它们经常头朝着它们要移栖的方向。蒙起窗户以后,它们就失去准则,四面乱飞乱跳。后来他装了—个灯光假太阳,让鸟在错误的时间和方向升落。亭中的鸟又朝向移栖方向,但是所采的是靠人工太阳决定的错误方向。他因此为太阳决定航向学说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只有一点无法解释:鸟怎么能不分昼夜,不论阴晴凭太阳指引呢?

太阳位置不断改变,利用太阳测定方向,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别的不说,鸟的身体里至少需要具备一种几乎相当于钟表的计时本领。

曾在剑桥大学任职的英国生物学家马修斯指出,靠太阳指引飞行方向存在各种困难,但是他深信移栖和觅途还乡的飞鸟确实具备这种本能。

1955年,他的实验摘要发表,有一件事无法充分说明,那就是夜间移栖又作何解释?“夜航方向可以凭当天日间的太阳方位决定,”他推论说,“然后尽可能整夜维持不变,也许还可以从月亮和繁星的位置获得若干引导。”另一飞禽学家,德国佛雷堡大学的邵尔对这个相当含糊的理论并不满意。邵尔主要研究长途飞行的莺,这种莺多半在晚间飞行。他一连做了很多夜间实验。他在移栖季节把一批关在笼子里的莺,摆在只能看见天上繁星的地方。他发现鸟儿一瞥见夜空就开始拍翅欲飞,而每只鸟都会选好一个位置,“像罗盘上的指针一样”对着莺——向移栖的方向。当邵尔把鸟栖上的木棍旋转到另一方向时,它们仍要固执地转回去。

邵尔博士又把他的莺放在人造星空模型里,莺仍选出了飞往它们非洲冬季居住的正确方向。旋转圆顶把星辰位置摆错时,它们也跟着错!

这种小小的莺,在夜间出发,孑然一身,无群飞时的集体安全,孤独地鼓翅南飞,能够毫无偏差地飞到遥远的非洲。邵尔博士已经确定莺除根据太阳之外,同样也能依据星辰来决定它们的飞行方向。

这种巧妙的本能是怎样遗传来下的呢?马修斯博士认为,那是“生物学上的重要奥秘之一”。他还提醒我们,这门科学的积极研究和实验,目前才刚刚开始。邵尔博士现在正想把各星座从他的行星仪中逐一移去,希望查出莺在夜间飞行主要是靠哪些星座。暂假定只要有北极星就行。

30多年来专心研究飞禽觅路问题的学者,一致同意一个基本的事实:每一候鸟的微小脑子里,生来就有某种仪器,使它与天空中的亮光结成复杂的关系,在地球上来去自如,而人类枉有那么多种发明,却永远都难达到那样玄妙的境界。还有,上述例子表明,有些情况下环境可以影响体型模式,既然这样,从遗传和发育的角度来看,又该怎样解释呢?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数,就像其他“生命之谜”那样。一系列谜底的揭晓都有待于生物学家的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