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大自然的困惑
8434900000049

第49章 有情绪的植物

植物是否有感情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植物也有着丰富的感情,并且同人类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感情的影响。可是,植物既不会发声,也不会活动,科学家是怎样知道植物的喜怒哀乐的呢?

那是在1966年2月的一天上午,有位名叫巴克斯特的情报专家,正在给庭院的花草浇水,这时他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异想天开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想测试一下水从根部到叶子上升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天南星

难道植物也有情绪?如果真的有,那么它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呢?尽管这好像是个异想天开的问题,但巴克斯特却暗暗下决心,通过认真的研究来寻求答案。

巴克斯特做的第一步,就是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并把它与植物相互连接起来。接着,他想用火去烧叶子。就在他刚刚划着火柴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甚至超出了记录纸的边缘。显然,这说明植物已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仅仅用火柴去恐吓植物,但并不真正烧到叶子。结果很有趣,植物好像已渐渐感到,这仅仅是威胁,并不会受到伤害。于是,再用同样的方法就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惧了,记录仪上反映出的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稳。

后来,巴克斯特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他把几只活海虾丢入沸腾的开水中,这时,植物马上陷入到极度的刺激之中。试验多次,每次都有同样的反应。

实验结果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巴克斯特也越来越感到兴奋。他甚至怀疑实验是否正确严谨。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为干扰,保证实验绝对真实,他用一种新设计的仪器,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自动把海虾投入沸水中,并用精确到1/10秒的记录仪记下结果。巴克斯特在三间房子里各放一株植物,让它们与仪器的电极相连,然后锁上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第二天,他去看试验结果,发现每当海虾被投入沸水后的6~7秒钟后,植物的活动曲线便急剧上升。根据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虾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剧烈曲线反应,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

巴克斯特的发现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巨大反响。但有很多人认为这难以令人理解,甚至认为这种研究简直有点荒诞可笑。其中有个坚定的反对者麦克博士,他为了寻找反驳和批评的可靠证据,也做了很多实验。有趣的是,他在得到实验结果后,态度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变,由怀疑变成了支持。这是因为他在实验中发现,当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或受伤时,会产生明显的反应。于是,麦克大胆地提出,植物具备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植物会思考,也会体察人的各种感情。他甚至认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对植物进行分类,就像心理学家对人进行的分类一样。

人们对植物情感的研究兴趣更趋浓厚了。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喜怒哀乐”对植物究竟有多少影响。

不仅如此,植物也爱听音乐。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问题。

有一位科学家每天早晨都为一种叫加纳菇茅的植物演奏25分钟音乐,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叶部的原生质流动的情况。结果发现,在奏乐的时候原生质运动得快,音乐一停止即恢复原状。他对含羞草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听到音乐的含羞草,在同样条件下比没有听到音乐的含羞草高1.5倍,而且叶和刺长得满满的。

其他科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植物喜欢听古典音乐,而对爵士音乐却不太喜欢。美国科学家史密斯对着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每天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要比未听音乐的大豆高出1/4。

看来,植物的确有活跃的“精神生活”,轻松的音乐能使植物感到快乐,促使它们茁壮成长。相反,喧闹的噪音会引起植物的烦恼,生长速度减慢,有些“精神脆弱”的植物,在严重的噪音袭击下,甚至枯萎死去。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因素会使人神经紧张,比如忙碌、噪声、考试等等。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同样也会因生命受到威胁而紧张。植物在紧张时,会释放出一种名为“乙烯”的气体。植物越紧张,释放出的乙烯也就越多。人对这种气体是感觉不到的。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气相层析仪”,可以测出植物紧张时释放出的极少量的乙烯。

研究人员利用“气相层析仪”进行测量发现,当空气严重污染、空气湿度太大或太小、火山喷发、动物啃吃植物的树叶或大量昆虫蚕食植物时,植物都会紧张,释放出乙烯气体。

科学家们还发现,经常受到威胁而紧张的植物,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因受影响而减慢,甚至会枯萎。

使用“气相层析仪”监视植物发生紧张的频繁程度和紧张的强烈程度,可以使种植者及时找出令植物紧张的原因,设法消除使植物紧张的因素。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收获量。

前苏联科学家维克多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并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后用一个脑电仪,把人的手与植物叶子连接起来。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维克多开始说话,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让接受试验的人感到高兴或悲伤。这时,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植物和人不仅在脑电仪上产生了类似的图像反应,更使人惊奇的是,当试验者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维克多在描述冬天寒冷,使试验者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片也会瑟瑟发抖。如果试验者感情变化为悲伤,植物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浑身的叶片会沮丧地垂下“头”。

尽管有以上众多的实验依据,但关于植物有没有情感的探讨和研究,迄今还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们的肯定。不过在今天,不管是有人支持还是有人反对、怀疑,这项研究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植物心理学。在这门崭新的学科中,有无数值得深入了解的未知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