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物理知识知道点:磁场大探秘
8434300000002

第2章 从磁极开始认识磁

各种形状的磁体

当人们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用天然磁石制成各式各样的指南器具,并且也能够通过磁化的方法,把铁制品做成各种形状的磁针和磁铁时,人们开始对磁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进行初步探索。虽然我国古代有关磁的资料相当丰富,但在对磁现象本质的研究方面,西方是走在我们前面的。

首先,人们发现,把一个磁铁放入一堆细小的铁钉中,当把它再拿出来时,磁铁的两端吸附了很多铁钉,而磁铁的中间部分则几乎没有吸附什么铁钉。这就是说,一块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而在磁铁的中间部分几乎没有磁性。

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当把一个磁铁自由地悬挂起来时,它会自动地指向南北方向。指向北方的一极叫做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向南方的一极叫做南极,用字母S表示。

认识磁场与电磁沾满铁屑的磁铁其次,当用磁铁的北极靠近另一悬挂着的磁铁的南极时,那个磁铁会被吸引过来;用磁铁的北极去靠近那悬挂着的磁铁的北极时,那磁铁则会被推开。若再拿磁铁的南极去分别靠近悬挂着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看到的现象恰恰和上述情况相反,即南极被推开,而北极却被吸引过去。这个实验表明了磁铁(包括天然的磁石)还具有另外一种重要性质,那就是任何磁体的磁极与磁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且是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不管是排斥力,还是吸引力,这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统称为磁力。

对自然界的每一步探索都丰富了人类知识的宝库,给人们带来鼓舞和新的好奇心。1600年,英国女王的医生吉尔伯特的著作《论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铁、磁性物体和大磁铁》一书出版了。书中介绍了作者用磁铁所做的大量实验的结果。他不仅发现了磁体的磁极,而且毫不吝惜地将制作得很好的磁体一折两段,又用磁铁对那两段磁体分别重复了上述实验。实验的结果大大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每一段磁体仍像一个完整的磁体一样,照样都有自己的南极和北极;而且无论再折成几段,其中任何一段都仍然自成一个新的完整的磁体。由此他第一个确信两个磁极不可分开这一绝妙的事实。磁体的南、北两极的“友情”竟是这样地牢固,以致始终不可分离,简直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它们一同降临人世,同命相依。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当然,仅仅知道任何磁体都有磁极,而且磁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那还是很不够的。科学需要准确。人们在了解到磁力具有排斥和吸引这两种明显的不同性质之后,自然想要进一步知道,磁极之间的磁力究竟有多大?

然而,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相反,困难倒是经常的伴侣。由于每一个磁体都具有两个不同的磁极,因此在研究一个磁体的某一磁极与另一磁体的一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卡文迪许就无法排除其余两个磁极的影响。怎样克服这一困难呢?直至18世纪中叶,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和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才各自独立地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其余两个“讨厌”的磁极的影响,他们制作了很细很长的磁体,开始了他们的实验。

由于他们使用的磁体既细又长,在研究两个磁体的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只要所研究的那两个磁极之间的距离相当近,那么其他两个磁极就离它们很远了,产生的影响自然也就微不足道了。

库仑和卡文迪许的这个办法,实在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不能够改变自然界的“安排”,也不能“抛弃”那“双胞胎”中的某一个。他们的聪明恰恰在于并不去做那些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而是在自然界允许的范围内,巧妙地进行设计,去达到自己的理想。

库仑和卡文迪许的办法的另一妙处是:考虑到细长磁体的磁极比较小,因而磁性非常集中,所以可以把它看成是具有磁性的几何点,习惯上叫做点磁极。这样,最明显的好处是磁极的位置和磁极之间的距离易于明确地表示和量度,正像一粒细砂的位置比一堆砖石的位置更容易说得准确,两个石子之间的距离比两座山的距离更容易度量一样。

显然,不同磁体的磁极的磁性强弱程度一般说来是不相同的。他们把磁极磁性的强弱程度简称为磁极强度,并用字母m表示。当库仑和卡文迪许对具有各种不同的磁极强度的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之后,磁力的规律终于找到了:两个磁极之间的磁力(不管是引力或斥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磁极强度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力的方向在这两个磁极的连线上。这就是著名的磁现象的库仑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