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物理知识知道点:走进电学世界
8434000000002

第2章 古人对电的认识

在古代,电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认识它们,也是从各种自然放电现象开始的。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气候现象,每当天气骤变,大雨倾盆时,天空总是会发生刺眼的闪电和震耳的雷声。因此,古人常用“电闪雷鸣”、“如雷贯耳”、“电光火石”等词语来描述雷电现象。关于雷电的词语非常多,如暴跳如雷、大发雷霆、风雷火炮、风雷之变、如雷贯耳、鼾声如雷、疾风迅雷、迅雷不及掩耳、疾如雷电、雷奔云谲、雷嗔电怒、雷打不动、雷电交加、雷厉风行、雷霆万钧、咆哮如雷、天打雷劈、电闪雷鸣、风驰电掣等。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也可能洞悉雷电的特性了。

古人认为雷神电母掌管着大自然的雷电,由于电光闪亮,雷声轰鸣,古代人们对雷电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此外,雷电也常引发一些灾害,所以生活中,不少人“谈电色变”,害怕雷雨天气的来临。

电的基本常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大自然界里的雷电现象。远在公元前1500多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了“雷”字。稍晚的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电”字。西汉时的著名文集《淮南子·坠训形》中有“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的记载,表示阴阳两气彼此相碰产生雷,相互急剧作用产生电,这是一种早期的对雷电成因的阐述。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将雷电解释为: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它相争,于是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了电。《左传》“疏”中明确指出:“电是雷光。”宋代更有人认为,阴阳相激,“其光为电,其声为雷”。

《周易》中的八卦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雷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由对雷电惧怕变成了崇敬和讴歌。不少文人墨客讴歌雷电,如战国时期的屈原、唐朝的杜甫、宋朝的姜夔、现代的郭沫若等。

我国古代最早的雷电记录是《周易》中记述的公元前1068年的一次球型雷袭,这也是世界上文献资料中发现最早的雷击记录。由于其特殊性和多发性,雷电常常造成电器、电路损毁,人员伤亡等破坏性局面,因此,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方是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茂物市,一年中最多有322天电光闪闪,被誉为“世界雷都”。海南五指山下的儋县城关镇,平均每年有131天雷暴日子,因此有“雷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