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魔术世界:校园小魔术
8433700000011

第11章 扑克类魔术(3)

将扑克收集起来掺乱,按上述方法又玩了一次。这次的预言是:“黑牌比红牌多两张。”也完全应验。

如此再玩最后一次,结果红与黑两堆牌数相同。预言条上写的是“红黑两堆里的牌数完全相等。”

事先准备一副扑克(52张)。如果是一副完整的扑克,红牌总数与黑牌总数必然相同。这个小魔术是用两张两张取牌和掺牌使观众误认为红黑的数目确属机会问题,其实是表演者在牌数上做了手脚。

玩这个魔术之前,事先从扑克中抽出四张黑牌。如果坐在桌旁玩,可坐在腿下。

观众第一次两张两张过牌,结果是红堆的牌数比黑堆多四张,道理是扔去不要的牌是红黑对应的,等于从原牌中取出相等数目的红牌和黑牌。由于你事先偷偷地拿出了四张黑牌,红堆肯定要比黑堆多四张。

在大家集中注意力数牌的时候,随便地收起扔在一旁的红黑对应的那堆牌,将原来拿出的四张黑牌悄悄地放进去,同时藏去两张红牌。当牌全部集中起来时,里面缺少两张红牌,第二次表演结果也自然与预言相符。

在第二次数牌时,将两张红牌放回去,这时52张扑克一张不少,因此红黑相等,当然与第三次预言相符。玩完之后,如有观众想数数总牌数,尽管让他去数吧。

巧变红黑

表演者手拿12张扑克牌,把牌展开,牌面牌背都可以交代。然后把牌收拢,牌背朝上,对观众说:“我左手中有六对牌,每对牌都是一张红、一张黑。我可以要它们变成三对红牌,三对黑牌,不信请看我现在表演。”先交代一下,这六对牌是不是一红、一黑,并请注意看牌。表演者右手从左手牌中取两张牌,亮开一看,是一张红牌,而另一张是黑牌,把这两张牌的牌背朝上,放在桌上。又取两张牌,亮开一看,也是一张红牌和一张黑牌,仍是牌背朝上,放到前两张牌的上面。这样继续亮牌,到最后完了时,都是一红一黑。

表演者把桌上的牌,随即拿到左手中,然后用右手拿起上面一张,展开一看是黑牌,便对观众说:“同学,你们知道扑克牌为什么有红、有黑?又为什么有四种不同的花色?我现在来说一个小故事吧。”等把故事说完,仍把右手中的一张牌放回左手牌里。

表演者用右手在牌上做一个魔术动作,再用右手随即从左手一叠牌的上面取两张牌,亮开一看,变成一对红牌,下面是一对黑牌。继续下去,变成一对红、一对黑,一对红、一对黑。

拿扑克牌12张,先排成次序,它们的排列如下:1张红牌,2张黑牌,2张红牌,2张黑牌,2张红牌,2张黑牌,1张红牌。

这套魔术的关键是在于说故事的前后的动作,先是右手拿左手中的最上面一张牌,而故事说完之后,右手却把牌放回到最下面变成底牌了。为了达到取上放下的目的,不给观众看到生疑,所以在右手取到顶牌时,先说一个故事,把时间拉长,使观众的记忆产生模糊,不再推敲你的关键性动作。

故事可以这样说,据说古罗马凯撒大帝为了宣传新历法,编制了扑克牌的雏形,用大王、小王代表太阳和月亮;红黑两色,代表昼夜;4种花色表示春夏秋冬4个季度;K、Q、J表示每季度有3个月;从A到K共有13张,表示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这13张牌共计91点,说明一个季度有91天。大王、小王各算1点,一共366点,和一年的天数相符。当然,讲别的故事也可以,只是要和扑克牌有关为好。

在第一次亮牌,先拿上面两张牌,不改变它们的次序,给观众看后,牌面朝下放在桌上,接着又拿两张牌,还是不改变它们的次序,放到前两张牌上,这样继续下去,两张两张把牌看完为止。这时,牌的排列次序已成为,1张黑牌、2张红牌、2张黑牌、2张红牌、2张黑牌、2张红牌、1张黑牌。

把桌上的12张牌拿到左手,牌面仍是朝下,右手从牌上拿第一张牌,翻开一看是黑牌,说了一个故事,等说完之后,而把右手拿的牌一定要放到左手牌的下面。这时牌的排列次序改为:2张红牌、2张黑牌、2张红牌、2张黑牌、2张红牌、2张黑牌。最后第二次亮牌时,它就变成3对红牌、3对黑牌。

隔盒认牌

表演者拿出三个纸盒和三块纸板,每块纸板都是用近十层厚纸粘合而成,纸板上面各贴上一张不同的扑克牌。由一位观众在每个纸盒内随便放一块纸板进去,盒外用绳子扎牢。表演者不必打开纸盒,就能说出每一个纸盒里的牌是什么牌点和花色。

这套魔术的关键就在纸板里。先在甲纸板上段挖一个槽,乙纸板的中段挖一个槽,丙纸板的下段挖一个槽。在槽里各放一块铁,槽外再用纸贴好,再拿三张牌点、花色不同的扑克牌分贴在上面。为了避免因纸板上下倒放导致混淆不清,只要预先把每块纸板的上段两角切去就行了。

盒子上段也做成切角的样子,盒外系一根短绳,绳子中段固定在盒底下中间部位。

表演时,表演者只要用手提起扎在盒外的绳子,看它的重量是在哪一段,就能知道盒里是什么牌。但要记清上段重的是什么牌,中段和下段重的是什么牌,才不致猜错。提起扎在盒外的绳子的时候,不要太明显,故意把其中一、二盒移动排齐一下,可以排成横行或是直行以及三角形等等。这样就可以把观众的思路引入歧途,以达到魔术效果。

报数猜点

表演者从一副扑克牌中取出从A到K共13张牌(各色牌点均可)。在表演中A为1,J为11、Q为12、K为13,先将13张牌依次排列成山形。

表演者说:不管哪位观众在13张牌的排列中,任意看一张,心里暗中记住点数,不要开口,我就可把它猜出来。只要我在牌的排列上每指一下,观众就将所暗记的数加上1,当指到21时,那个数就必然是观众暗记的那个数。例如观众记住8点,表演者指一下牌,观众心里就默记9,指第二下,就数10……当加到20时,就叫停,这时,表演者必定指在“8”点上。下面再让几位观众试几次,依然是连猜连中。

表演者在牌的排列上点来点去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开始时,可任意指点六张,当点第七张时,必须点在13上,接着就顺着反方向12、11、10……指下去,直到观众所记的数字为止。

观众暗记的数字(即牌点)与表演者所指的次数之和应为20,这是因为最大的牌点为13,加上7后为20,第七次点在13上,就不会错,依次类推。不论观众在牌的排列上暗记那一张,只要记住以上这个规律,一定能准确无误地猜出来。

牌入信封

扑克牌一副,交代后披开给观众任意抽出一张,不让表演者知道是什么牌点和花色,观众看过后,仍插进全牌里。表演者抽洗几次,再把牌披开,一边看一边随机抽动了几张,然后理齐叠好放到桌上。接着又拿空信封一个,交代后,当众用糨糊贴牢封口,也放到桌上。另把桌上准备好的蜡烛燃着,再拿起空信封做一些魔术动作,对蜡烛一照,然后看到信封里有了一张扑克牌,把信封口剪开,拿出扑克牌,刚好就是观众抽的那张牌。

先把扑克牌单数牌点(A、3、5、7、9、J、K)、双数牌点(2、4、6、8、10、Q)分别集中,叠成两组,每组牌里排列先后没有一定的次序,可以随意排列,这样就做好了一副表演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