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拼命想用‘加法’过日子,一旦步入中年以后,反而比较喜欢用‘减法’生活。”
所谓的“加法”,指的是什么都想要多、要大、要好。例如,钱赚得更多、工作更好、职位更高、房子更大、车子更豪华等等;当进入中年之后,很多人反而会有一种迷惘的心情,花了半生的力气去追逐这些东西,表面上看来,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可是,自己并没有变得更满足、更快乐。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东西自然也会有变化。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是两手空空,没有任何东西,因此重要事情也只是“吃喝拉撒睡”。
随着岁月流逝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开始变得复杂。除了一大堆的责任、义务必须承担之外,身边拥有的东西也开始多了起来。
至此之后,便不断地奔波、忙碌,肩上扛的责任也愈来愈重。而那些从各处弄来的东西都是需要空间存放的,所以,需要的空间也愈来愈膨胀,当我们发现有了更多的空间之后,立刻毫不迟疑地又塞进新的物品。当然,累积的责任、承诺以及所有要做的事,也不断地增加。
曾有这么一个比喻:“我们所累积的东西,就好像是阿米巴变形虫分裂的过程一样,不停地制造、繁殖,从不曾间断过。”
而那些不断膨胀的物品、工作、责任、人际、财务占据了你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照顾这些事情,早已喘不过气,几乎耗掉半条命,每天甚至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活着。
拼命用“加法”的结果,就是把一个人逼到生活失调、精神濒临错乱的地步。这是你想要过的日子吗?
这时候,就应该运用“减法”了!
这就好像参加一趟旅行,当一个人带了太多的行李上路,在尚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惟一可行的方法,是为自己减轻压力,像将多余的行李剔除。
年轻的时候,乔先生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了命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他手上同时拥有13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他形容自己:“简直累得跟狗一样!”
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相应地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乔先生发觉拥有更多、更大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的内心始终被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
2003年“灾难”发生了,40岁的他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700多万元,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他……一连串的打击直奔他而来,就在极度沮丧的时候,他甚至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面临崩溃之际,他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句话让他恍然大悟,也让他勇气再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没有想到在短短半个月之内,他连续接到两笔很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启动了起来。
历经这些挫折后,反而让乔先生体悟到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留也留不住;反而是一旦放空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量。
他学会了“舍”。为了简化生活,他谢绝应酬,搬离了150平方的大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挤到一个10平方不到的空间里,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茶几,还有两只作伴的狗。
乔先生赫然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朋友不解地问他:“你为什么不爱自己一点?”他回答:“我现在是从内在爱自己。”他得到一个结论:简单一点,人生反而更踏实。
著名的心理大师容格曾这样形容,一个人步入中年,就等于是走到“人生的下午”,这时既可以回顾过去,又可以展望未来的阶段。在下午的时候,就应该回头检查早上出发时所带的东西究竟还合不合用?有些东西是不是该丢弃了?
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不能照着上午的计划来过下午的人生。早晨美好的事物,到了傍晚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早晨的真理,到了傍晚可能已经变成谎言”。
或许你过去已成功地走过早晨,但是,当你用同样的方式走到下午,却发现生命变得不堪负荷,窒碍难行,这就是该丢东西的时候了!
用“加法”不断地累积,已不再是游戏规则。用“减法”的意义,则在于重新评估、重新发现、重新安排、重新决定你的人生优先顺序。你会发现,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因为用了“减法”,负担减轻,不再需要背负沉重的行李,你终于可以自在地敞怀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