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奇妙的天气
8429900000014

第14章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指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之一。海滨景观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海洋性气候地区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

海洋性气候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③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④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

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12%。在比较干燥暖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大陆性气候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荒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大陆性气候也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类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区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多姿多彩的天气现象下雨天我们称之为雨天,下雪天我们称之为雪天,诸如此类还有沙尘暴天气、大风天气、大雾天气。在这些天气里,分别呈现了能影响和决定某一时间段某种天气的某一种因素,比如下雨天的雨、下雪天的雪等不一而足。

自然世界里,风霜雨雪这些自然的天气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谁在背后决定了这些天气现象的出现和运行?是风?是云彩?是水汽?还是太阳的辐射或者地球的转动、月亮的引力?是的,就是这些和我们在本章中列举到的因素影响和决定了天气现象。总之,这些能影响和决定天气的因素都太奇妙了,不论是它们的生成、它们的出现、它们的消失都是影响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