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的生态困境
8429700000048

第48章 旱灾高发加速土地荒漠化

旱灾和水灾犹如一对双胞胎,洪涝灾害往往与旱灾交替发生。

雨量稀少使得干旱、半干旱地区成为旱灾高发区,不适当的垦牧和土地、草地退化加速了这一进程。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和荒漠地区,美国中西部半干旱大草原以及印度的塔尔沙漠周围地区都是旱灾经常光顾的地区。

长时间的持续干旱使水源断绝,农作物枯死,粮食绝收,瘟疫流行,人、畜倒毙。20世纪以来,人口死亡最多的旱灾是我国1942~1943年发生的大旱,饿死35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的还有1911年的印度大旱(死亡200万人以上),逐渐干涸的湖泊1913年的萨赫勒大旱(饿死100多万人),1928~1930年的我国大旱(饿死300万人)和1985年的非洲大旱(饿死100多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先后经历了8次大旱,累计饿死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10。即便如美国这样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救援力量雄厚的大国也因1988年的大旱造成近万人的“热毙”。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指天然草地受到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等人为活动破坏草地植被,而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