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的生态困境
8429700000026

第26章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烟雾笼罩下的伦敦城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当时伦敦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其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20世纪70年代,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没在伦敦再度发生。

逆温层现象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逆温层主要是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所引起。逆温层通常出现于对流层低层,厚度较薄,大约几百至千余千米左右。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于稳定,对流不易发生,因此,随寒潮所带来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面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聚积而使空气的质量变得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