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
8425900000019

第19章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4)

刘伯明——自行车骑出航天路

刘伯明,男,汉族,身高168厘米,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刘志生为他起名刘伯明。

刘伯明刘伯明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务农为生的父亲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走读。父亲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供他上下学往返骑行。

学校离家近10千米,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路,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的时候天还没亮,回到家的时候天又已经黑了,两头见不到太阳。家里人看着心疼,但是没办法,因为当时只有这个条件。

刘伯明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老师说,冬天的依安可劲儿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虽然每天骑车往返10千米很辛苦,但是刘伯明在高中三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刘伯明锻炼了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成为飞行员、航天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被淘汰了,而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刘伯明则轻松过关了。

前往长春飞行学院学习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师都去车站为刘伯明送行。张福林老师对他说:“努力,只要你按照念高中时的坚强继续努力下去,以后不会错的。进步了就给我写信,落后了就别写了。”后来,每当取得进步,刘伯明都会给他尊敬的老师写一封信。刘伯明张福林老师回忆说,刘伯明的信通常挺长,信中他提到过训练艰苦,但是每次都会接一句:“训练时很苦,但是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您相信我。”刘伯明刚到部队时,每天早晨要跑1万米锻炼身体。他曾说过,有时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养成了习惯,如果哪天不跑万米,还觉得不习惯。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刘伯明一直表现相当出色。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安全飞行1050小时,是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刘伯明经过层层选拔,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在北京航天城的航天训练是艰苦的。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

2005年6月,刘伯明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08年6月,刘伯明入选“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乘组;9月,他乘坐“神舟七号”出征太空。父亲刘志生得知刘伯明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消息后非常激动,他说:“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期间,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了天地通话。刘伯明还向镜头展示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俯瞰家园,同一个地球村;横望日月,同一个太空城;三马飞天,齐祝愿;天地连线,一家人。”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时,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刘伯明同志“英雄航天员”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为刘伯明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景海鹏——我要当飞行员

景海鹏,身高172厘米,山西运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景海鹏在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

景海鹏景海鹏在家里兄妹三人中是老大。他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从小喜欢体育,尤其喜欢打篮球。因为个子不高,老师说他不能当主力。景海鹏是个不服输的人,还是找一切机会上场。结果,这个从开始坐冷板凳的小伙子,无论在中学,还是以后在部队,他都是篮球主力队员。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前锋”。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代表所在的安邑中学去运城中学参加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

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景海鹏的眼睛几乎不能从照片上挪开。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划着,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景海鹏说,自己真的非常喜欢飞行员的服装,看起来很威武。他说:“我要当飞行员。”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考飞行员,景海鹏报了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当时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他的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没有验上。这次落选对景海鹏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当时连门都不肯出,说“没脸见人”。然而,更大的打击来了——父亲打算让他退学。

景海鹏后来村里人劝景海鹏的父亲让儿子再读一年,并让景海鹏在父母面前表态。景海鹏说:“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就这样,景海鹏转入解州中学补习。转入解州中学之后,景海鹏学习更加用功。最早进入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而且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同时,他也特别注意了身体。终于,他成功考取了河北保定航校。

景海鹏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六”等机型,安全飞行120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景海鹏景海鹏在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但最终与“神舟六号”飞天擦肩而过。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之后,景海鹏暗下决心,从第二个星期就开始全力备战“神舟七号”。三年中,景海鹏从未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近两年,他的时间表上已经几乎没有星期天了。他一直在刻苦训练,全力准备着。

景海鹏2008年6月,景海鹏如愿入选“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乘组。2008年9月,他随“神舟七号”出征太空。“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景海鹏出舱后发表讲话:“三天来,在茫茫太空我感受到祖国和亲人的牵挂,现在我们平安回家了,感谢祖国,感谢全国各族人民的关爱。”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时,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景海鹏同志“英雄航天员”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为景海鹏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知识点航天员在吃什么

“神七”宇航员在太空的主食主要是米饭,以中餐为主。中国宇航员带到太空中的食物“味道好极了”,而且品种很多,还可以吃到月饼和冰激凌。

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行相比,“神舟七号”航天员将暴露在低压环境中,食品尽量不能产生气体,否则会增加舱外服净化负担。因此,在食材的选择上,比较容易产生气体的豆类和奶类不合适,肉和蛋白质就比较好。同时,由于完成“神舟七号”任务对于体力消耗大,因此食品特别强调高能量。

“神舟六号”首次使用食品加热器后,航天员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不过,因为当时使用的是应急电源,做出来的米饭有点夹生。“神舟七号”食物加热将使用舱载主电源,再也不会出现“夹生饭”的情况了。

宇航员喝的基本是纯净水,就是我们自行生产的。航天员用的水还要进行专门的消毒。

宇航员可饮用的有茶,还有可可、咖啡、橙汁、苹果汁、樱桃水、葡萄汁、葡萄柚汁和各种果汁混合饮料。但是不能喝啤酒,酒本身有酒精,在地面开车也不能喝酒。又因为啤酒有气,失重状态下不宜使用,在太空一打嗝,人就可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