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走近太空之子
8425700000018

第18章 龙翔九天:飞向太空的中国人(5)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感到力不从心。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刘伯明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供他往返上学。

学校离家近10千米,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冬天路面又会结冰,非常滑。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三年下来刘伯明骑车走的路程足有2万5千里,堪比红军长征。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千米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高中3年也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

曾被教官“免提”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进入长春飞行学院。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刘伯明一直表现出色。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入选航天员队伍后,刘伯明才知道原来当航天员并非那么容易。对他来说,最艰难的就是第一年的基础理论培训了。

在当飞行员时,刘伯明已经习惯了每天摆弄操纵杆,驾着战机在天空中信马由缰地飞行。如今,他却不得不捡起已经放下10来年的课本,重新走入课堂,像小学生那样埋头苦读。

那时候,晚上能在12点之前睡觉的时候很少,10多门基础课程,每一门都是一道沟一道坎。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还有许多关于飞船系统的数据要背。数据很多,很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摸索窍门,每个人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招”。尤其是刘伯明,每个数据经他一琢磨,就好记不易忘了。因此大家都佩服地称他为“小诸葛”。

而刘伯明确实也无愧于“小诸葛”的雅号,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了刘伯明10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

独特的恋爱历程

由于飞行员职业的特殊性,刘伯明的恋爱故事远非现代爱情故事那么浪漫精彩,不过却不失独特。

刘伯明的妻子张瑶的母亲是刘伯明上中学时的校长,读高二时,校长曾给他所在的班级上过语文课。当时,刘伯明的聪明好学就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刘伯明考上飞行学院后,学校为他专门举办了欢送会。然而欢送会开始时,却不见主角刘伯明。原来接他的吉普车坏在了半路上。就在大家焦急等待时,刘伯明满头大汗地跑来了。他拿出一支钢笔毕恭毕敬地递给自己的班主任,动情地说:“老师,从乡里赶到县里,路上耽误了,没来得及买别的礼物。这支钢笔送给您,谢谢您的培育之恩!”刘伯明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让校长记住了这个憨厚朴实的男孩子。

刘伯明与妻子张瑶到部队后,刘伯明一直和校长保持联系。一次,校长问他是否有对象,想找个什么样的。他告诉校长,他想找一个能独立理家的姑娘。不想,很快刘伯明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他来信了,信上说,校长有一个闺女,很漂亮,在齐齐哈尔市工作……

刘伯明看到信后,心里有些忐忑,他认为自己长相一般,也没什么特长,不知人家姑娘会不会喜欢自己。

不料,校长的女儿张瑶听完母亲对刘伯明的介绍后,立刻对这个踏实厚道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于是,两个未曾谋面的年轻人就走上了独特的恋爱历程——通过鸿雁传书交流思想和情感。经过长达一年的书信往来,刘伯明和张瑶才有了难忘的第一次见面。这样的恋爱经历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无法想象,但刘伯明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和妻子从纸上谈情发展到步入婚姻殿堂。

在太空中玩汤勺

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六”航天员飞行梯队。2008年5月,入选“神七”航天员飞行梯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升空,3个正选太空人已然确定了,分别是刘伯明与另外两名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和翟志刚、景海鹏经过10多年共同生活、学习、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太空中,他们3人配合默契,互相协作,刘伯明和景海鹏还帮助翟志刚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漫步,创造了历史。

有趣的是,在航天员返回舱内做短暂休息时,童心颇重的刘伯明把一只汤勺飘在空中,并用手拨着汤勺旋转,同在舱内的翟志刚和景海鹏相视莞尔,北京飞控中心里目睹这一幕的工作人员和记者也都忍俊不禁,纷纷鼓掌。刘伯明自己也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而当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时,刘伯明还向镜头展示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俯瞰家园,同一个地球村;横望日月,同一个太空城;三马飞天,齐祝愿;天地连线,一家人。”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成功返回地球。在“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刘伯明出舱发表讲话:“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了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刘伯明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的称号,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景海鹏:航天梦想的实践者

“对失败的理解,可能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见地、见解,我感觉在航天队伍中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一张照片改变命运

景海鹏1966年9月,景海鹏出生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他在兄妹三人中排行老大。虽然从小就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景海鹏身上却有着别的小伙伴所没有的不服输的劲头,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体育成绩也十分优异,尤其是篮球打得好。他打篮球时喜欢穿一件白背心,上面画着一只海鸥,所以大伙都喜欢叫他“海鸥5号”。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代表他所在的安邑中学去运城中学打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

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景海鹏的眼睛一直不愿从照片上挪开。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划: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

1984年,空军某部在运城招考飞行员,景海鹏报了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当时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体检没有通过。

这次落选对凡事追求卓越的景海鹏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当时连门都不肯出,说“没脸见人”。然而更大的打击来了——父亲打算让他退学。后来村里的电工到景家串门,见状就劝景海鹏的父亲让儿子再读1年,并让景海鹏在父母面前表态。景海鹏说:“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就这样,景海鹏转入解州中学补习。

转入解州中学之后,景海鹏学习更加用功。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另外,他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

空中的“神射手”

从学校到飞行部队,景海鹏一路拔尖,无论是什么考核,他都是名列前茅,不甘人后。在他的心目中,人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才能被他人认可。

1988年,景海鹏顺利从保定航校毕业。1991年6月份,他被分配到南空驻无锡机场某部,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凭借出色的表现,几年后他就被任命为领航主管。

景海鹏在担任飞行员期间也一样踏实认真,刻苦钻研飞行技术。他的教员也是他的上级许骥,对这个山西小伙子印象深刻:“海鹏比较好强,不服输。”

在景海鹏这批飞行员中,每个人素质都比较高,然而他却是最善于钻研的。每次教员带队飞行时,都要在着陆后讲一讲训练当中的问题。景海鹏对此特别重视,不光认真听,还会去翻很多资料,做些理论上的研究,再加以验证。

钻研的刻苦与飞行技术的提高是成正比的。有一年,团里在太湖上空进行空靶实弹射击训练,前面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靶子起飞后,后面两架飞机再跟着起飞,全程保持目视联系,一直跟着这架飞机,等到进入射击空域后,跟在后面的第一架飞机开始瞄准攻击;完成任务后,第二架飞机再开始攻击……这是全团第一次组织这样的高难课目训练,景海鹏驾驶飞机打空靶创出了上海空军的最好纪录——30发炮弹,命中了26发。上海空军的司令员也赶来了,说:“我看看小景是怎么打的?”当空靶展示在司令员面前时,他竖起了大拇指,“小景有的炮弹是从一个孔穿出来的。”

钢铁前锋

景海鹏驾机飞行是一名高手,打起篮球来也是一把好手。“景海鹏的球技很棒,在他们这批飞行员中,水平是数一数二的。”许骥说。

团里规定每天都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常规运动如篮球、长跑等,还有一些针对飞行员的特定项目如悬梯滚轮等,大家比较喜欢的是打篮球,每次都少不了景海鹏,他在篮球场上从来都是非常突出的一个。

其实,这和景海鹏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是分不开的。他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整天和高年级的同学打球。因为个子不高,老师说他不能当主力。景海鹏不服输,找一切机会上场。上三年级后,个头高了些,体育老师就把学校里用旧的篮球给他玩,他就在院墙上画一个圈,模拟篮球架投篮。到了部队,他仍然勤加练习,打起篮球来当然是得心应手。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钢铁前锋”。

同时,景海鹏在战友当中的号召力与组织能力也非常突出,在训练基地的时候他就是区队长(相当于班长),到了无锡机场后虽然没有设置这个职务,但大伙儿还是特别“认”他:由他招呼去打篮球,很快一帮人就能聚到一起;教员们要求飞行员自己去完成的一些科目,也都是先交给他,然后再分下去。

不辱使命

景海鹏在无锡机场服役到1996年的11月24日。之后,他参加了航天体检,1998年1月8日经过复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在航天员训练期间,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是“精”,是“细”。和刘伯明搭档后,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协作能力和队友之间的默契,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合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05年6月,景海鹏入选“神六”航天员飞行乘组梯队。虽然最后没有飞往太空,但他并不遗憾。他说:“航天队伍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2008年9月25号,“神舟七号”发射升空,景海鹏与队友终于圆梦太空。

9月27日16时34分左右,出舱活动开始。所有的人都从电视直播中看到,翟志刚费了很大劲,终于打开了舱门出舱。就在此时,景海鹏突然发现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事后,经过查实,这只不过是一个传感器虚警。

景海鹏在返回舱内与飞控中心通话然而就是这次遭遇火警,让景海鹏和队友们经受了真正的考验。

身处返回舱内的景海鹏,当时心情非常复杂。“翟志刚正在出舱,在太空中非常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红色报警,就在我的正前方。很吓人。同时,还有语音提示‘轨道舱火灾’,不停重复。”他说,在地面模拟这种特别情况也训练过,但真实情况出现跟地面心里感觉完全不一样。

为尽快到舱内检查,航天员们临时变更了预先的顺序。刘伯明先将国旗递给翟志刚,趁翟展示国旗的工夫,他赶紧返回舱内检查火警。

找了一圈没找到,他就问景海鹏在第几个点,景海鹏告诉他在第二个点,没有。他又检查食品加热电路,确实没有。

景海鹏又以最快速度检查一遍,对照应急故障手册,看两舱非连通情况下一舱火灾的故障预案。出现火灾后他报告过三次,第一次是“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请地面检查确认”;第二次在屏幕上看着翟志刚出舱,国旗挥完了准备下一个动作的时候,报告“请再次检查”;第三次报告则是让人安心的“火灾信号消失”。

这时候,大家的心里才踏实了。

景海鹏正在出舱2008年9月28日傍晚,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注目下,“神七”凯旋!景海鹏和另外两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圆满完成任务,乘坐“神七”顺利返回祖国大地。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景海鹏“英雄航天员”称号,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知识点轨道舱

轨道舱简单的来说就是宇宙飞船在运行轨道上的舱。轨道舱的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员空间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暂时的空间,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