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家里的贫困状态是刘姥姥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然而,在刘姥姥的心中,却是藏匿着一股别人不了解的酸楚与苦涩。漫长时光的流逝中,她再也不是当年鲜嫩快乐的少女,而成为一个饱经岁月风霜的老妪。为了生计,为了家庭,她要背负沉重的使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迅速地找到的位置,迅速地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人。于是,她一方面扮成一个愚蠢无知的小丑,一方面不能忘记从这些看热闹的人当中取得好处。在她的心中,这份无人可知的辛酸,支撑着她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毅力去实践着,这一切,都化成一种伤痛,在她的心中默默地流淌着,在她的脸上却表现为明朗而亲切的笑容。
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我们看到贵族生活的浮华与奢靡,看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骄侈,看到了表面的鲜花若锦实是日后败落的隐患与伏笔,看到了大观园众儿女的嬉闹与美丽,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位老妇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的无奈与悲苦。她的飘零沧桑,她的苦乐年华,她忍耻乞援时的哀怜,都令我们感觉到酸楚。试想,如果刘姥姥是我们每个人的亲姥姥、亲奶奶,当她为了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骨肉,而去投奔一家并不相熟的贵族大家,还要做出如此牺牲,被戏谑,被嘲笑,被打趣,被捉弄,我们做何想?是否心酸?是否愧疚?
不要小看了这个老太太,比起贾母来,她的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偌大的贾府,满箱金银都是刘姥姥的,荣华富贵都是刘姥姥的,她又是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命运?以她的机智、才能,又比贾母逊色几分?有人说,刘姥姥比贾母更快乐,因为她活得自在、舒心,她不必日夜担心被儿女算计,可是,人最艰难的是什么?如果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快乐又何来?又将保持怎样的开朗心境!这个老太太,实在令人可敬、可佩、可叹、可怜!
为巧姐取名一事,足见刘姥姥饱经风霜后的才智,那是唯有经历过人生苦难与艰险之人才有的见识。贾母一辈子富贵,未必会有,王夫人与王熙凤就更没有了!而贾家权势败落之后,又是刘姥姥千辛万苦、一步一步用脚仗量着脚下的土地,一家一家青楼妓院去寻找,才找到了巧姐,而且,刘姥姥卖了田、卖了房,将巧姐赎出,相比于她当年在贾家所谋取的所有利益,这一切的付出,简直是太不成比例了。然而,刘姥姥无怨无悔,知恩图报,这一份深情厚谊,又有何人能比得上!
虽说荣华富贵一场梦,不值得追求,但也不必对此嗤之以鼻。我们追求生活的质量,是为了生存得更有价值,我们追求生命的价值,是为了人生更加有意义。如果刘姥姥活在当下,也必是一个对未来有更多追求的人。
甄士隐--通灵鉴宝玉,智慧第一人
智慧,不在多少;聪明,不在外露。就像欢乐和幸福,不必张扬,自己知道就好!彻悟,不在远近;梦醒,不在长短。就像一支《好了歌》,解了就好,好了便了。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住在金陵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十里,即“势力”,仁清,即“人情”。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膝下只有一女,乳名英莲,英莲即“应怜”。
在“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下,年过半百的甄士隐肯定与他的夫人饱受“势力”街“人情”巷的议论纷纷了。所以,当他在梦中听到僧道二仙下世度脱之后,便问二仙如何跳出苦海,僧道答之:“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玄机不可预泄!到那时!那时是哪时?僧道梦中作如此答,然,他们幻形下世之后,第一个便来脱度甄士隐与甄英莲来了!
可是,甄士隐见僧道索要女儿,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门去。于是那僧指着他大笑,笑中有意:梦中你求着乞着我二人脱度你,如今我二人来了,你倒不耐烦起来,你虽修炼性情,却仍存凡人之心,那好吧,我就给你透露一点先机吧!于是僧道念了一首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似懂非懂,心下正犹豫,那道人又说:“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飘然而去。众人阅读到此,都道是僧道之间的对话。岂实不然,这一言一语皆是说给甄士隐听的。三劫即元宵佳节后爱女丢失、火烧家园、甄士隐贫病交攻此三劫。
这三劫过后,果然,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那边来了跛足道人,唱着《好了歌》。好即是了,了便是好。意谓:是时候了,到时候了,跟我走吧。果然,甄士隐解了一番《好了歌》便说“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疯道人飘飘而去。此时此刻,甄士隐已全部彻悟。这一刻,即是前番僧道所言“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的“到那时”!
聪慧的甄士隐尚且如此,若哪位仙人果真泄了一点点仙机给我们,怕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了解、不能了悟矣!凡夫俗子,一颗心早已被尘土声色所蒙秽了!
甄士隐的慧根,除此之外,在尘世中的生命也相当有悟性。书中写到他将贾雨村请来家中后,又被严老爷喊走,其间,丫鬟娇杏与贾雨村相遇了,引发了一段姻缘。众人可知道吗,这一切,都是甄士隐的有意安排!
一个丫鬟,甄士隐为何要常常和她说起贾雨村?又道他必非久困之个?而甄士隐之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如此一个贤妻,能不为家中没有子嗣而焦急吗?而娇杏为何要嗽声?因为书房内有人,想提醒他注意!书房内是贾雨村!为何贾雨村在甄士隐的书房?自是受邀而来!但甄士隐既邀请了客,又为何不在?自是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甄士隐听闻后,慌得忙起身对贾雨村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
甄士隐为何要慌?要忙?要谢罪?因为甄士隐怕贾雨村此时因自己的离开而离去,于是要谢罪!又说“略坐,弟即来陪”,又怕耽误了时间,怕严老爷久等,所以要忙!而甄士隐又说“恕诳驾之罪”,诳驾,即是谎驾。谎驾,就意味着甄士隐心中是清楚严老爷是要来拜的。
而事实上,甄士隐又如其所说片刻就回了吗?
且看后面,甄士隐却是留了严老爷吃饭!
甄士隐明明知道贾雨村在,又岂能留严老爷饭?既留了饭又岂能不相邀贾雨村?就算留饭、不相邀,那总该打发个童子去知会雨村一声吧!
都没有!甄士隐的目的何在?目的就在娇杏身上!
大家都没忘记吧,娇杏在书房的窗外,先是嗽声,然后撷花,所以才有贾雨村起身向外一看!这一看不得了,先是觉娇杏动人了,后因娇杏频频回首,又觉娇杏对他有意了。自为此女必是巨眼英雄、风尘之知己了,遂有了“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的诗句。
娇杏为何频频回头?皆因她心下乃想:“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个。”
原来甄士隐本就知道娇杏会来撷花,也本就知道严老爷会来拜访。而娇杏的撷花,又是甄士隐之妻所安排的。她知道自己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只有期待年轻略有姿色的娇杏,能够替代自己给甄士隐留一后人!然,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的甄士隐又岂能对此事赞同?于是,甄士隐便滴水不露地将娇杏巧妙地移花接木给贾雨村!使她成为了贾雨村的女人。
纵观前后,思之又思,甄士隐实乃《红楼梦》中通灵智慧的第一人也。然而,这种智慧,是对世事过分的清醒与无奈,也是从梦中领悟到从梦中清醒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即是人的一生从懵懂到清醒地过程,也是一个家族从繁盛到败落的过程。而甄士隐,即“真事隐”,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真事都被隐去,而借以假语存下。那么,甄士隐的代表意义就更加明显,他不仅仅是一个从繁华到破败转变过程中的清醒保持者,也是一个见证者。他脱离了苦海,生命却又充满了无情,以无情去解脱,以无情去抵触,更以无情去结束,这一切,又怎能不让人唏嘘,又怎能不让人在世事无常中冷了一颗心!
人生本就如此,有繁华,有沧桑;浮生本就如梦,有缘生,有缘死;曾经爱过,痛过,痴迷过,奢望过的一切,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一场悲凉,任谁都逃不过,都是这样的结束!
赖嬷嬷--荣宠皆浮云,一梦到此生
贾府中的嬷嬷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没有地位,只管做事干活,一类随着时光的增长,越发体面,在众人眼中很有威力。赖嬷嬷即是后一类,她的两个儿子赖大、赖二,分别是荣国府、宁国府的大总管。她的孙子一生下来就被主子们开恩,放出贾家,等到长大后,又捐了官做。她的家中也有已成规模的楼房厦厅、泉石林木、楼阁亭轩等,一副大户人家的气派之景。
相比于贾府中的所有奴才,赖嬷嬷是身份最高的一个,家资也最厚。赖嬷嬷不仅可以坐在小凳子上与贾母谈话,还可以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宝玉、责备贾珍。这一切,不仅因为赖嬷嬷服侍过众多的主子,看着贾珍、贾宝玉等从小长到大,也是因为贾家有一条规矩,对待年事已高的奴才们都很尊敬。
赖嬷嬷一直很忠心,也很有心智。今日今时的地位,虽然因为她曾经扶侍过贾母,也因为她年事已高,但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她自身的许多优点。她从不轻狂倨傲、仗势欺人,而是以老练谦逊,善解人意,行事稳妥等姿态与众人相处,又反复叮嘱儿孙们安分守己,尽忠报效;她更不忘本,时时将蒙主子恩典的话有意无意地在贾府提起;她也很会哄贾母开心,见贾母喜欢晴雯,便将赖大买来的小丫头晴雯孝敬了贾母;她的嘴也很甜,奉承话、谦恭话、直爽话、风趣话从不间断,对谁都是一样,使她在贾府牢牢地占稳了第一嬷嬷之位。
赖嬷嬷并不经常待在贾府,只在闲时才坐个轿子进来,陪老太太打打牌,说说话,而且每次来,王熙凤都要笑站起来问好,请她坐下。
赖嬷嬷一家虽然几代人皆为贾府奴才,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当然还有明里暗里的大小争斗,赖嬷嬷终于成为了贾府中最有体面、最有身份的奴才,王熙凤曾说过,“谁好意思委屈了你,谁不敬你,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赖嬷嬷的确是另一个贾母,而贾母又的确是另一个赖嬷嬷。贾家既是皇亲,也是皇帝的奴才,纵然是贾母,到了皇宫,一样要叩头行礼,听命于皇权。而赖嬷嬷回到自己的家,又何曾不是老祖宗一位?又何尝不受众儿女孝敬?
众人给王熙凤凑份子过生日时,贾母曾说赖嬷嬷份位虽低,但钱却比尤氏等人多。此话大有深意。作为一个权势贵族家庭的奴才,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财大气粗呢,唯有与她所侍候的主子一起,打着各种各样的精明算盘和手段,从家中贪污与敛财。主子得到了十分好处,自然有奴才一分,主人有一百分好处,奴才自然有十分好处。唯有如此,才可以在这样的富贵家中同主人一起,互相占稳地位。主子站住了脚跟,就是自己站住了脚跟,主人荣华富贵,即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赖嬷嬷走对了路,跟对了贾母!既聚敛了属于自己的财物,又抬高了身份地位!
以赖嬷嬷的身世背景,不仅完全脱离了奴才的命运,他的儿子们的权力与受宠程度,就连贾蔷等人都要喊着一声赖爷爷,又岂是其他人能比?赖嬷嬷就如同一只寄生虫,寄生在枝繁叶茂的贾家,她的荣华富贵都是贾家所赐,她的亭台楼阁、房舍花园也都是从贾家而来,若凭她一个奴才的月钱,又何来为孙子捐官,又何提孙子有多高所花费的银子就有多高?
可以说,赖嬷嬷当奴隶当得很成功,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为子孙后代做出了贡献。然而,精明的赖嬷嬷一定知道,任何的风光都将消失,任何的美好都难于在世上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