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贾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凭着过人的才干、精明、伶俐,一直做到有了重孙媳妇。她清雅脱俗、知人善用、识多见广,是贾家的权势中心,子孙满堂,富贵荣华。她不仅懂得儿孙辈的心思,也常与他们一起玩耍,享受天伦,是个充满慈爱的、有智慧的、诗礼簪缨之族的太夫人。
久经世故,对世事人情洞明练达的贾母唯一的心事便是宝玉与黛玉的婚事。宝玉和黛玉闹别扭时,她曾急得抱怨:“我这老冤家,是哪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语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惹得宝玉黛玉两人似参禅般,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长叹,彼此皆细嚼此中深意。
脂砚斋曾于此章回留批:“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了割,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通部书之大旨。”“一片哭声,总因情重,金玉无言,何以为证。”
贾母在书中的每一次掉泪,都是因为宝玉和黛玉,这是对别人她不曾有过的深情。贾母也一直以行动默默地支持着宝玉黛玉相恋,她曾以和尚所言宝玉宜晚婚为理由,拒绝张道士的提亲,同时也拒绝了所谓的“金玉良缘”。她还曾向已许了人家的宝琴求取八字来暗示王夫人与薛姨妈,她对宝钗根本没视为宝二奶奶的人选。
更值得玩味的是,贾母曾对薛姨妈为邢岫烟提亲一事,而对薛姨妈说了一句话:“我原说要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这句话潜在的意思便是:你还我一个人来给宝玉!
果然,薛姨妈领会了此中真意,对宝钗和黛玉说:“我虽无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老太太的聪明,不得不令人敬服。她知道唯有薛姨妈提亲,王夫人才难以反对、无话可说。然而,狡猾的薛姨妈自从宝钗落选秀女,便处心积虑地想让宝钗嫁给宝玉,就连老太太明知故问紫鹃,为何要哄宝玉说林妹妹回苏州的话,都被薛姨妈的巧嘴立即堵住,她说宝玉黛玉从小儿一块长大,一个说要离开,另一个难免要伤心,而堵住紫鹃欲恳请贾母允许宝玉和黛玉永远在一起的话。
一向善于猜测贾母心事的王熙凤就曾公开打趣黛玉:“你既然吃了我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家做媳妇呢?”可见贾母心中最中意的宝玉媳妇人选,除黛玉外没有其他人!
如此操心二玉心事的贾母根本不可能成为钗黛调包计的支持者,纵然宝玉是奉其元妃姐姐的指示去完成与宝钗大婚,但以贾母的聪慧才智,足以想出应对的方法。
宝玉黛玉的婚事,贾母一直在等待时机,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他们安排下来。可是,婚姻大事,向来父母做主,就连迎春出嫁,老太太都没做主意,可见王夫人这一大关,老太太是要动些脑筋的。王夫人已经多次流露了欲娶宝钗的意图,使贾母更难开口。经历过沧桑岁月的贾母,人世间的一切她早已有所体会,贾府的日不敷出、日渐衰落,已成大势,这一切,她都心中有数,也知是命中注定,她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宝玉黛玉的未来,她担忧着,心疼着,焦虑着。
而唯一能够使宝玉与宝钗成婚的原因,便是贾母先黛玉之前而去,不然,一直最疼爱黛玉的贾母断乎不会同意任何人破坏她所一直保护的二玉之恋。宝玉与黛玉,是她的命根子,是她一直都无法找到更好办法解开的心结,也是她心底最重的牵挂。而大厦倾绷得那一天终于来了,一时间,全部乱了,贾母在一片荒乱间突然撒手而去,死不暝目,留下了宝玉和黛玉两个小冤家。
一朵生命力旺盛的花,从最初的春风,一直到最后的秋风,都在坚持着开放,她美丽过、鲜妍过、风光过、如今,她枯萎了,正欲从枝头萎萎而下,飘落于尘埃之时,她的脑海里突然回忆起那一年的初春,她如春花一般明媚,坐在一顶大红花桥子中,看着一路拥挤的人群,听着一路鼓乐鸣奏,被人从史家抬到了贾家。从此,她在贾家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苦乐与人生幻灭,之后,她白发苍苍,却因此更加怜惜女孩儿。她懂得女孩儿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未出阁的岁月,所以,她将家族的所有后辈女孩儿们都带在身边,与她们一处玩耍,一处嬉闹,所以,她一定要将最疼爱的孙子与最怜惜的外孙女玉成其缘。
可是,她生命中最后一个梦、最后一个期盼,还是落空了。她的一生,留下了这唯一的遗憾。生命对她而言,多少繁华,多少怅叹,都已不去追想;一生对她而言,快乐的,痛苦的,都已经全部品尝。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金玉良缘屡屡被提议,而二玉的情缘,终究要走向何处?焦心忧虑的贾母带着这个不休的疑问与叹息,终于没能坚持到她所希望的一天!
一朵盛到极致的春花,萎萎的落下枝头,略带不舍地化入了春泥中,她的往事已经成空,可她的心,依然留在了那个不舍离开的梦中!
赵姨娘--有心还争宠,无命到天明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的珠宝,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宝玉的这段话,仿佛就是在评价赵姨娘。
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女儿,即是小厮与丫鬟结合而生下的下一代。她在贾政与王夫人已经生下了一女二男之后,生下了探春与贾环,成为了贾政的小妾。据此,可说明她并不是贾母在贾政成婚前安放在贾政屋里的人,更不是贾政在没有子嗣的情形下收纳的小妾。如此,唯一可解的便是赵姨娘在年轻时,以动人的姿色吸引了贾政的注意,二人颠鸾倒凤之后,赵姨娘得到了贾政的宠爱,从而,从丫头荣升做了姨娘,又母凭子贵,有了争宠之心。
未做姨娘的她,想必也是一颗无价的珠宝,不然,贾家大院上上下下,成百的丫头中,贾政单单会看上赵姨娘?想必赵姨娘的青春和美貌,令人有种难以抗拒的魅力。不然,她又怎会生出探春那样顾盼神飞、文采精华、令人见之忘俗的女儿?然而,做了姨娘的她,心境翻起了巨大的变化。她以为,儿女双全的她可以在贾家占有一席之地了,她以为,得到了贾政老爷的宠爱,就等于在这个贵族大家庭做一个正经主子了。
可惜的是,她有美貌做资本,却无美德做素质,更无庞大的家族势力做后盾,而所生的儿子又恰恰是引发王夫人无限仇恨之源。可惜的是,愚笨的她并未悟出此中利害,一味地搬弄是非、唆使儿子行恶、巴结谀势、苦争恶斗,终使自己陷入有失体统、对自己不尊重、愚蠢呆笨、恶毒伤人、被众人唾弃的境地中。清人姚燮读《红楼梦》后就曾说:“天下之最呆、最恶、最无能、最不懂者无过赵氏。”实是一语中的!
赵姨娘刁蛮粗野,呆庸狠毒,愚贱贪婪,觊觎着王夫人、王熙凤等发号施令的主子地位,利用儿子对自己未来的地位及利益处心积虑地谋划。她的私心和野心无限地膨胀,敢于勾结马道婆,暗中对凤姐、宝玉设毒计,还敢于在老太太面前说出宝玉不中用了,不如把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的话,实在是令人感觉到她愚蠢得万人不及!不仅如此,她还使亲生女儿探春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生存境地,使儿子贾环终成为众人讨厌的人!
赵姨娘就如同一只披挂着绫罗绸缎却依然臭烘烘的老母鸡,在贾府的大院内每日都跳三跳四地吵骂,眼巴巴地望着王夫人与王熙凤等人的金满箱、银满箱,而辛辛苦苦算计着自己那可怜的微薄的月钱。赵姨娘也如一根野草,曾经青翠葱郁、飘摇于风中的美好时光已转眼而逝,如今,正是她孤零地走向枯黄与衰败之时。她的一生,被人笑,被人骂,被人欺辱,被人憎恶,被人鄙视,就如同戏台上那抹着白鼻梁的跳梁小丑,即上不得台面、无法扬眉吐气,又永远都做不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主角。她的存在,将号称礼仪之家的贾府各房及嫡庶之间的仇视、猜忌、诬陷与残害生动的展现。
可是,有谁会想到赵姨娘的悲哀呢?有谁会可怜她呢?原本她也是一朵鲜嫩的花儿,原本她也是风姿灼灼、真率烂漫的女儿,原本她也有美好恣肆绽放的青春,原本她也在嫣红姹紫的庭园中留下无数的欢声笑语。然而,当所有的丫头们都面临着成长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配个小厮再生下一辈人做奴隶,还是奋力讨好主子,以希求做个姨娘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几乎所有的丫头们都选择了后一条路,但成功的比例却是几百分之一。然而,赵姨娘很快就幸运地成功了!为了从奴隶之命向主子之命转变,为了向家族的势力中心攀爬,或许,也是为了贪图一些金银财宝,总之,她成功了,她生下了主子。可是,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一路的争斗与反抗中舍弃了女子的柔媚温柔,丢弃了女人的端庄矜持,没有让自己在时光的打磨中向周姨娘那样优雅、成熟,更没有让自己在涉过少女的光华艳丽之后,散发出更浓郁的妩媚与风情。可是,又怎么忍心去责怪她呢!如果她每日不将贾府惹得鸡飞狗跳,如果她不奋力地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谁又难保她的命运不会像尤二姐呢?谁又敢说王夫人会以虚假的慈善之心容纳她的存在呢?
是像那个可怜的女子尤二姐命丧黄泉好呢?还是像今天这样虽屈辱,却有滋有味地活着?赵姨娘的悲哀与可怜,都是因为她生下了女儿探春与儿子贾环,所以,她不能像周姨娘那样安静、不理世事、平淡地生活。孩子生下了,即被抱到贾母与王夫人身边,作为亲生母亲,心内的焦苦是外人难以完全体会的,而孩子未来的命运,也是她要考虑与担心的所在。赵姨娘只是一个小妾,出身不好,又不识字,不读书,更没有高远的志向,又凭什么要求她有典雅的气质呢?腐朽社会的高低偏见强加给她,无情地将她从一汪清水转变成一河污浊,她又去怪谁呢?不过也是一个可怜的人罢了!
香菱--绿脉潇潇雨,花香淡淡风
香菱原名甄英莲。她本是一位娇生惯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小姐,到头来却连姓名、年龄、出生地、父母皆不知,却又被拐子所卖,成为“天下第一弄性尚气的呆霸王”之妾,受尽其妻夏金桂的凌辱与虐待。
薛宝钗因唐人许浑所作的《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一诗中有“菱荇花香淡淡风”一句,而为她改名香菱;其诗如下:“杜陵池榭绮城东,孤岛回汀路不穷。高岫乍疑三峡近,远波初似五湖通。楸梧叶暗潇潇雨,菱荇花香淡淡风。还有昔时巢燕在,飞来飞去画堂中。”
后来,夏金桂又将香菱的名字改名秋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孩,时年三岁,粉妆玉琢、乖巧可爱,突遇一癞头跣脚僧人、一跛足蓬头道人,两人见了香菱便哭,又念叨:“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既预示她将嫁入薛家,又预示了佳节过后,甄家将发生一场大火。
甄英莲谐音“真应怜”、香菱谐音“相怜、想怜”、秋菱谐音“求怜”。从应怜、相怜、想怜,到求怜,香菱的命运,充满了坎坷,悲伤,很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变幻莫测。
宝玉做寿,众人占花名时,香菱占得了并蒂莲,又有“联春绕瑞”、“连里枝头花正开”字句。莲与菱,同属一科,同样质地高洁,心地清净,虽在淤泥中生长,却依旧清纯秀雅,出俗超凡。香菱的美,不论是在甄家还是贾家,都依然保存着心底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