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
84104100000014

第14章 英国纸贵[141]

战前英国的造纸木浆大部分来自瑞典、芬兰和苏俄。德国入侵挪威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供应被切断了,虽然木材可以从俄国进口——事实上,目前英国仍从俄国进口木材,替俄国前线输送战备物资的船只回来时大部分都装载着木材——但这一行程缓慢而且危险。另一个木材供应大国加拿大距离遥远,运力非常宝贵,因此,过去几个月来我们面临纸张短缺的问题——情况不算太严重,但紧张得足以让人几乎每时每刻都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只有当你面临纸张紧缺时,你才会意识到它要比你想象中的更加重要。我将告诉你纸张紧缺所带来的结果——有趣的是,尽管大部分情况是坏事,但也有的情况是好事。

广告的减少是纸张紧缺虽然并非最重要但最明显的结果。在战前,英国的每一面空墙上都张贴着巨大的海报——通常是食物和专利药品的广告——用色鲜艳,大体都非常丑陋。我想除了广告商外,任何人看到这些广告销声匿迹都不会觉得难过,没有了广告的光秃秃的墙壁看上去好看多了。前几天晚上我走过一个地铁站,注意到虽然那里还有几张巨幅海报敦促你去买啤酒或巧克力,但所有的海报都是旧的,或许是战前留下来的。那些新的广告——比起旧的广告它们要小得多,低调得多——是剧院的广告或政府的宣传广告,号召女性为战争服务,或是伦敦郡议会的通知在推广夜校。这一幕让我觉得备受鼓舞,尽管想到如今消费的啤酒和巧克力少了让我不是太开心。我觉得这是我们正在进入新经济时期的标志——在这个时代,私人公司将不再重要,贸易也将不再只是意味着无休止的竞争,诱导人们去买他们并不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纸张紧缺最大的后果——其影响有好有坏——可以大体上在报刊中获得了解。

如今英国的报纸版面变得很小,很难相信以前它们的版面有那么大。几个星期前我碰巧从一个抽屉的最底下找到一份战争前的《泰晤士报》。它看起来那么大,我不仅在心里纳闷读者每天怎么能通读这么一大沓报纸,甚至怀疑有没有人愿意举着这么一份沉重的报纸进行阅读。你会相信如今一份普通的英国报纸只有区区四个版面——也就是说,只有两张纸,还有相当一部分版面用来刊登照片吗?此外,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版面的报纸,很难想象它们大一些会是什么样子。

纸张短缺的这一结果在我看来大体上是一件好事,我会告诉你个中原因。战前的英国报纸商业化极其严重,庞大的版面不仅充斥着毫无价值的奢侈品广告,而且内容十分无聊傻气——入室抢劫报道、对电影明星私生活的探究、唇膏和丝袜的流言蜚语、长篇累牍的体育报道的、延绵好几页的赛马结果,甚至有几个占星术和算命的专栏——这些廉价的感官娱乐报道让读者根本没办法去留意真正的新闻。并非所有的英国报纸都是这样,但大部分报纸的确如此。这种情况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报纸没有多少版面可供填满,英国正在打仗,因此每天都会刊印冗长的官方通讯文章。自然而然的,被排挤出去的首当其冲就是那些垃圾内容。如今的报纸可能有点沉闷,但至少它们都很严肃。它们的头条新闻报道的是真正的新闻而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前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新闻海报和晚报上刊登的连篇广告也不见了。现在的报贩在一块小黑板上面写下他们挑选出来的新闻,这些要比印刷海报信息量更足,内容更加可靠。

但如果你的注意力从日报转移到所谓的高雅文学上,纸张短缺的影响大体上是负面的。供应给出版社的纸张有严格的限制,它们出版的书在数量上根本不能与战前相提并论。现在一个没有名气的作者要出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出版社愿意把宝贵的纸张花在一本可能卖不出去的书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如今很难出书,即使大部分年轻人不在服役情况也会是这样。对于文学评论和杂志来说也是非常糟糕的时期。除了厚上一两个页码外,它们其实应该被称为宣传册。去年没有新的期刊出版。大部分高雅杂志——《品文》、《地平线》、《新政治家》、《诗艺》、《七》和《印度文学》仍在出版,但大部分的版面都大大缩减了。而书籍不仅少了,篇幅也短了许多。书籍的篇幅受技术方面的制约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战前十年长篇小说盛行一时,那可能是因为纸张很廉价。纸张的紧缺可能会促使短篇小说的兴起,那些在法国一直很流行的所谓的“长版短篇小说”在英国这边不怎么受待见。

如今你去商店里买东西,很难叫店员把物品给包起来。店老板不像以前那么慷慨地给纸袋了。就连香烟也经常散卖,而不是装在香烟盒里卖。圣诞节采购的时候你会看到奇怪的情形:年迈的老头子腋下夹着他们给孩子买的没有包装的洋娃娃、泰迪熊、玩具枪匆匆忙忙赶回家。据说包装纸仍是英国最大的纸张浪费,在这个方面推行节约的空间最大。而且,现在正在进行全国性的运动,将废纸回收并送到造纸厂重新捣成纸浆再变成新纸。这种纸的颜色灰沉沉的——这是因为那些印刷油墨很难去除——但仍然很好用,而且这个过程几乎可以无限循环。在一间二手书店里你时不时会看到一本纸张灰沉沉的旧书,你一看就知道它是上一场战争的最后几年出版的,那时候纸张的紧缺情况和现在一样严重。到一间造纸厂参观纸张被重新捣成纸浆的那一幕情形很奇怪。你会看到除了成堆的报纸和包装纸外,还有成捆的私人信件、炸破的烟花爆竹、官方文件、海报、巴士车票和圣诞树上面拿下来的流苏,全部都等着一起被送进捣纸浆的桶里。

纸张的短缺算不上是战争造成的一项主要的物资紧缺,而且我们的紧缺情况根本不像德国从战争一开始所遭受的那么糟糕。但就像我们在战争中不得不忍受的所有改变一样,它对我们的国民生活产生了影响,就像香蕉没有了和没有红磷制造火柴一样。它让我们明白,如今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经济体,没有哪个地方能独立于其它地方之外,也没有哪个地方能不承受艰难。

(作为节约纸张的证明,讲稿的最后三行之间没有空行,以避免多用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