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8405600000081

第81章 校长应掌握教育管理技术(2)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于21世纪20年代奥地利的维也纳。它一方面继承欧洲古典经验主义和现代罗素的逻辑主义传统,同时,又在强烈排斥形而上学方面,继承了孔德实证主义传统,故称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和有关逻辑规律、规则,对人们已形成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理论观点学说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检验它们的论据、澄清它们的混乱,促使其逻辑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方法。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要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理论,建立科学体系。但由于人们对逻辑规律的认识与逻辑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时会出现思维过程的混乱或不能正确表达出思维而形成错误或不够周全的概念。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这样的混乱日益增多。以澄清概念的模糊与混乱,保留事物本来面目为宗旨的逻辑分析方法,对于分析教育管理技术中的概念也具有澄清作用。每一门学科建设中关键的工程莫过于形成一系列的本门学科的科学概念,只有科学的概念体系才能建立起正确的理论学说。从教育管理技术学科建设看,从其他学科领域引入的新概念颇多,各种概念累积在一块造成不少混乱。因为“一个意义混合的表达式根据不同的规则,运用于不同的语境,就具有不同的意义”。如对空间概念的分析,在数学和几何学、物理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中,使用的意义是有区别的,“不对这些不同的意义加以分析和区别,就会引起意义混乱”。因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学科体系,须从基本概念、基本技术的科学化做起,进行一次“清理”,澄清模糊与混乱,使之简单、清晰、明确,并不断进行分析检验,修正完善。通过逻辑分析,还能激发人们发挥求异思维,提出质疑,重新分析研究,检验教育管理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同时,逻辑分析法不但有效澄清已形成的模糊与混乱,激发求异思维,而且它强调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强调科学概念和理论的逻辑严密性,进而促进人们按逻辑规律进行思维,避免引起误解和无谓的争论。

逻辑实证主义把可检验性作为方法论原理,提出的“证实原则”,是他们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根本性原则,他们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在于它是否属于逻辑和纯数学的命题或是否可由经验证实的经验科学命题。可检验真伪的命题即是有意义的。他们反对无根据的妄说。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方法与思辨方法对立起来,有片面性,但提倡对科学理论进行验证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有些教育管理技术不是从教育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而是从其他学科领域移植过来的,从书本到书本,有的甚至是从某些原理推导出来或教育管理人员自行设计出来,还没有得到教育管理实践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技术进行验证,从而提高这些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

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雅克·拉康,美国乔姆斯基,瑞士的皮亚杰等人。结构主义主张运用一种“理想模型”的实验室方法,并将符号系统引进认识过程,将认识对象信息化、符号化,从直接观察描述上升到模拟化水平,在更抽象的认识层次上把握对象。结构主义的这一“理想模型”的实验室方法对认识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思维的符号学方法的研究有其合理因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结构主义者认为,结构有深层与表层之分,深层结构重于表层结构,透过表层结构把握具有变换法则的深层结构。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究“内在法则”,即在研究中单凭感觉经验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关系只是表面的东西,在背后还隐蔽着“内在结构”,这才是一切社会现象所依附的“原型”,是决定各种关系的内在秩序。结构主义的“内在法则”对于我们探索教育管理技术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一定启发。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内在结构”,教育管理技术作为一个学科也不例外。教育管理技术学科的内在基本结构,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原型”,是学科的生命力所在,它决定着向教育管理技术领域移植的其他“外来”技术之取舍。结构主义的“内在法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如何建构和发展教育管理技术学科体系的方向。

结构主义对系统、整体结构的研究,如关于关系重于关系项的观点,关于结构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观点,对我们分析教育管理技术的体系结构以及各种技术的内部结构,从而优化结构,也颇有启发。

皮亚杰把结构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认为,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的认识发生、发展。他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探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他在探索认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跟踪研究法和“临床”观察法,可应用于教育管理上,作为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技术。

此外,布里奇曼的操作分析方法;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库恩等人的历史主义方法论,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参考。

(第四节)系统科学方法论对教育管理技术的影响

系统科学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技术之间的中介,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系统科学是“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总称。(目前已有人提到“九论”即前者再加上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三论”以系统论为核心,“新三论”是系统论的新发展。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中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统一、质量互变规律等原理在科学管理上的具体化。下面简述“三论”和“新三论”对教育管理技术的影响。

一、控制论方法与教育管理技术

“控制”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是“驾船的舵手”。亚里士多德曾把管理国家和驾船看作具有共同法则的事。他们都不能超越“舵”所控制的范围,由此看来,控制论的原意是掌舵或管理国家的学问,与管理技术有关。控制论思想可以溯源于古代。控制论作为一门科学和一种方法,则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1943年,美国数学家维纳等人发表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一文,提出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1948年,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正式宣告了控制论的诞生。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把控制论方法定义为“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方法就是从整体、相互关系、运动变迁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它是通过信息处理的能动过程,解决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使系统运行处于最优状态或保持稳定性,进而达到人们对系统所规定的功能目标。

教育管理技术的运用,常以控制论方法为基础。例如,在教育行政管理中,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发布文件和指示,向下级传达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新的教育路线,经一段时间后,通过教育调查、听汇报,收集群众意见,统计有关数据等来了解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这样来检查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对方针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以及对教育工作实行必要的控制,这种教育管理技术,反映了控制论方法的反馈控制原理。(根据反馈控制的原理,教育控制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控制计划来控制自己的输出,使自己输出的信息量处于最适宜状态。判断输入信息是否适宜,可根据教育控制对象的反馈信息来确定,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输出,以实现对教育控制对象的最优化控制。)又如,在学校管理中,可在一些活动之前提出具体要求,宣布制度纪律等,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如考试前,事先提出考试规则和纪律,以控制作弊现象的发生。这种教育管理技术,反映了控制论方法的预先控制原理。在学校里,形成一定的校风、班风、学风,使学生自我控制,形成行为习惯。这种教育管理技术,反映了控制论方法的模式控制原理。

二、信息论方法与教育管理技术

信息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申农博士,他于1948年发表了《通讯的数学理论》的着名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信息论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信息就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新情况的消息。从一般意义来说,信息是指系统(事物)运动的状态,它反映了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复杂程度等重要属性。所谓信息论方法,就是运用信息论的观点,把系统(整体)的运动过程看作是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移过程来考察的一种方法。

教育管理决策技术反映了信息论方法的信息传递和转换的原理。在教育管理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转移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信息输入,也叫调查研究收集资料阶段。这一阶段是确定决策问题和调查目的,制订计划,编制有关的统计表格和问卷,筹集调查经费等等。接着利用种种有效的工具,采取各种方法,广泛搜集资料,获得大量的信息。

其次是信息加工,也称对资料加工提出结论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通过信息加工,用深刻的定性分析和精确的定量分析提出科学的结论,形成理论;根据所得到的科学理论,解释教育现象,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情报信息。

再次是信息输出和反馈,也称指导实践阶段。取得调查信息,对解决理论上的问题或实践中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教育决策和预测未来的依据。根据调查信息,作出决定、指示或制订方针、政策,指导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信息输出后,要求信息在实践中及时检验,并及时快速反馈,以便对信息的再输出进行调节控制。

可见,教育管理决策技术是一个收集资料、加工整理、作出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运用信息论方法研究教育管理技术时,可根据信息论的观点,考察和研究教育管理系统中,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联系的方式和信息接受传递过程。用联系的、转化的观点来研究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转换、传递等整个系统运动的过程,通过信息量和信息质的变化,来决定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

信息论方法还可以促进教育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信息论方法为使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提供了可能,而人工智能在教育情报资料管理中作用甚大。目前,情报资料浩如烟海,若依靠人力去查找有关某个问题的资料,将会需要很多时间,耗费很大的人力。但是运用信息的方法,采用电子通讯技术,就可以很快地搜集到有关某个问题的资料,大大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三、系统论方法与教育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