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8405600000062

第62章 如何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1)

(第一节)德育工作管理的内容

一、德育工作管理概述

德育工作管理就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度等的指导下,遵循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学校德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的过程,目的是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德育工作管理是中小学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为学校德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德育工作管理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合乎社会规范的个性品质,但二者的属性不同,德育是一项教育活动,而德育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无德育,德育管理就失去了管理对象;而无管理工作的支持,德育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可以说,德育是一项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结果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而德育工作管理正是将这些诸多因素形成合力达成德育目标的过程。

具体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要求学校管理者引导广大教师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教育学生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德育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能否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德育工作管理的力度。在实践中存在的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告诫人们,如果忽视德育管理,德育工作的时间、空间就有可能被挤占,德育的地位就难以真正落实。还需要指出的是,摆正德育位置还包括协调好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努力形成德、智、体、美各育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第三,协调德育工作的各内部因素。德育的实施涉及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各种活动途径,德育管理的职能就在于对德育活动所涉及的各类因素加以协调统筹,使之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发挥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德育工作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它们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有效地推进德育进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德育管理的这一基本目标决定了德育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德育的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财物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在此我们择要对其进行分析。

(一)德育思想管理

德育思想管理就是要提高全体教育者对德育和德育管理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观,激发其从事德育工作的热情,提高其德育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程度,从而增进德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当前学校领导应着重引导教育者确立如下德育工作观:

德育核心地位观--充分认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真正理解德育是关系到学生成长、国家发展的大事,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生主体观--在德育管理中要屏弃不顾学生实际、单向灌输传统德育观念的做法。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

系统整体观--通盘考虑涉及德育管理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注意各个部门、人员、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努力发挥整体效应。

全员参与观--要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政治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书记、班主任等是德育管理的主力军,其他科任教师、职工等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格局。

开放互动观--认清社会与家庭对学校德育及德育管理的影响,理解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开放互动关系,消除试图将学校封闭起来的陈旧观念。既坚持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又注意发挥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作用。

为确立上述德育工作观,学校管理者应鼓励广大教师阅读有关德育的书籍,学习必要的德育理论,了解中小学德育管理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要在学校中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当前学校德育及德育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提高认识,找到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德育组织管理

德育组织管理就是要在学校中建立必要的德育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校长尤其是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要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德育工作计划、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健全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理顺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和团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相互关系,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合力的形成。学校党组织起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同时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改善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于中小学德育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的设置,各地在实践中形成了几种基本模式。

1.二级制:在校长领导下,设立校级德育管理职能机构--教导处或政教处,班级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构成校、班二级德育管理系统。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隶属于党支部领导系统,教学班建立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中队等学生基层组织。

2.三级制:在校与班之间增设年级组,统管本年级的德育工作,形成校、年级、班三级德育管理系统。通常,二级制适合年级数和班级数都较少的学校,三级制适合年级数和班级数都较多的学校。

3.教导合一制:在校长之下只设立教导处,作为校级德育管理职能机构,在这种模式中,教导处既管教学又管德育,既管教又管导,教和导合二为一。不过,在教导处教务工作和德育工作又有专人负责,分工管理,只是分工不分家。

4.教导分立制:校长之下分设教导处和德育处或政教处,前者管教学工作,后者管德育工作。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学校常采用教导合一制,而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实行教导分立制。

5.委员会制:不设政教处,而设学生思想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无论哪一种形式,一定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追求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组织管理还应包括必要的制度建设,如德育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检查评比制、奖惩制、协调制、工作研究制度等。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德育渠道管理

实现德育目标有多种工作渠道,德育管理要抓好的主要渠道有:

1.教学途径的德育管理。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课程,在诸多渠道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为此学校要加强管理。学校领导应派专人负责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保证教师的配备和教学时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研究,将思想政治课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改革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评分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其他各门学科则要克服教学中德育一般化、随意化的倾向。学校要组织力量在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学科、各章节的德育“渗透点”,供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参照执行。

2.班主任工作管理。班主任承担着大量德育任务的落实工作,其工作优劣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管理。学校要选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对他们充分理解、信任,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平时要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业务水平。

3.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管理。团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具活力的力量,在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自治能力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学校应强化团队工作管理,选配好团队的专职干部,关心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教育。

4.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已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完善的自我管理是学校德育管理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代表着德育管理的升华。为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小小校长助理制、班级值周制、校际班际交流活动、学生自办刊物等,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搭建舞台,让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养成主体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第二节)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过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评价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环节。

一、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

德育工作计划是学校总体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完成某一阶段或某一中心教育活动的德育任务,协调组织好各种德育因素、途径、力量,增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预见性,必须首先抓好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必须以党和国家有关小学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为基本依据,如《中共中央关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门)》、《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同时也必须从本地区、本学校、本校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例如,农村和城市、经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各校的德育工作队伍的状况、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计划的制定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已往工作结果的分析总结上,发挥优势,克服不足,避免一般化。此外,要自觉运用德育理论作为指导,充分借鉴本校和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德育工作计划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各个阶段或方面的工作重点要叙述清楚,内容的确定要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总体计划相协调;同时,也要确定各年级、各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安排;此外,还必须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如领导工作措施、检查制度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等。

近几年来,有些学校正在尝试通过制订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来指导德育工作,发挥整体教育的优势。他们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建立德育内容的整体规划。即把小学德育内容的十个方面,分为层次不同而阶段相关的各项具体要求,使抽象的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并设计出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完整具体的目标系列,形成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总纲目。他们还据此制定了“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的渗透点”和落实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第二,重视德育途径的总体安排。他们根据不同途径的特点,围绕总体目标,提出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再围绕它制定出教育内容的序列。例如,思想品德课增加了与本校学生实际状况有关的好人好事;班主任围绕序列计划开展班级活动;少先队辅导员通过开展少先队活动深化目标的实施;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也围绕这一序列,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加以配合等。

第三,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并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和专题实验研究等形式,创造实现总体目标的前提条件。

学校的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因素和需要进行的工作很多。因此,每个学年、学期或一定阶段,学校都要有重点地对各项德育工作或重点的教育活动做出安排。这类计划一般有两种叙述方式:第一,按工作内容分项排列。包括有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应推广德育实验成果;应予更新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工作项目和具体内容,如:①继续加强养成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以礼貌、课间、课堂常规等六个方面为重点,开展评比活动。②充实班主任例会内容--每次例会围绕一个专题,一学期指定若干个小专题,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与交流。③加强家长工作,建立每周校长接待日制度,等等。这种叙述的方法,使各项有关德育的工作基本囊括其中。

第二,按时间序列排列。通常以月为基本阶段,定出周次、活动名称、准备工作、时间安排和负责人员的落实等。

二、德育工作管理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的组织机构

在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较为普遍的是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完成下列主要任务:第一,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情况、问题和经验,统一布置安排工作,沟通交流各项工作的进展状况。第二,确定各自的岗位职责,相互配合中心工作的常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部门、各方面的独特作用,把各种教育力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水平

在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各类成员中,虽有专职和非专职之分,但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全校职工在德育工作的认识上越是一致,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越高,学校德育工作就会越做越好。

从众多学校的现有经验分析,加强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特别值得重视的是:

1.要提高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教书育人意识。前引中共中央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的重要性,教师应“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一个教师,如果对德育工作缺乏责任感,甚至认为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不会对学校各项德育活动作出积极反应,更不会在这一方面为人师表,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学校校长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并在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使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性、艰巨性,切实地把德育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德育贯穿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