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8405600000018

第18章 如何进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3)

教师的最重要的人品是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其他社会觉悟、政治觉悟等恐怕离不开这个基础,而有了此基础,觉悟的进一步上升就比较容易一些。在此前提下,校长在挑选教师时,不可能不特别注重学问,注重学术水平;校长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即是组织起一群有学问的人来,招聘一大批有学问的教师。

招聘与应聘,必须是两厢情愿的事,你想“招”,别人不一定愿“应”。组建一群有学问的教师,这个目标不是一经确定就可立即实现的。当然,无此目标决不会自然有一群“天使”

下凡。所以首先要有目标。

显然,组建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除了校长的目标、校长强烈的愿望这一基本的主观条件外,他还势必要创造另外一些条件。

较好的物质条件,生活方面、工作方面,都是不可忽略的。这对于单个的,乃至少数的教师来说,在某一段时间,也许不是主要的,但若要长时间、大批地吸引住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恐怕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校长必须为改善办学条件而持久地奋斗。

光有物质条件,甚至是良好的物质条件,也不一定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优秀的教师固然不可能全然不考虑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更重要的还在于他要判断:那个我去的地方是不是一个适宜做学问的地方,是不是一个适宜把学问有效地传给下一代的地方。而对这一判断所涉及的诸因素中必有重要的一条;那里的校长惜才、爱才吗?有一套真正适合知识分子施展才智的政策吗?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吗?

例如,那里的人际环境如何,那里的学术环境如何等等。然而,校长的上述方针及风格不能不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在校长的影响尚未超越校园时,其社会信誉就还不足以达到使人愿意应聘,更不要说使人愿意主动上门求职的地步。所以校长的这种作用是需要一定积淀过程的。

不可否认,学校的名声与校长的名声不完全是一回事,着名的学校比一般的学校更吸引人,但是有作为的校长可以使着名学校的吸引力更大,也可以使一般学校大大增强吸引力。

(第三节)怎样激发教职员工的潜能

一般来说,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指那些与活动的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的效果的本领。能力有高低、显潜之分。所谓潜能,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尚待发掘的某种能力。教师的潜能则是指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其工作与学习中尚未显露出的潜在能力。

教师的潜能能否被及时的认知与激发,对其个体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校长应重视教师潜能的发挥,重视合理使用人才,从而为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长应如何激发并发挥教师的潜能呢?

一、创设环境

教师潜能的发挥受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和学校内部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物质条件、精神文化、学校领导等)的影响和制约。外部环境好,教师的潜能就易于激发,教师成长也快;外部环境差,教师的潜能则难以激发,教师成长也慢。为此,校长必须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条件,如让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充分施展才华;选拔培养教育教学骨干;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

创设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等。好的环境条件会使教师心情舒畅,激情饱满,干劲倍增,其潜能也就会逐渐成为“显”能。

但实践中,妒才压才的现象也时有所见。有的校长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却生怕教师的才智高于他,能力强于他,因而“武大郎开店”,不仅不为教师潜能的发挥创设条件,而且对那些显人才,也往往是拨弄是非,极尽压制之能事。正直、高水平的校长应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关心教师,爱护教师,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环境,这样做,实际上也是为自己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提供机会

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有的教师因工作出不来成绩而怨天尤人,哀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是一种懒汉懦夫思想在作怪。出现这种不健康的思想,一是源自教师个人,二是源自校长对教师帮助不够、关心不够。这种情况下,校长首先应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形成其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

其次,要为教师潜能的发挥提供机会。例如,对于教师能胜任的管理工作,校长就要放手让他去干;对于教师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的探讨,校长要积极鼓励、支持;对于深造学习、外出考察、教研活动,校长也要让他们多参与等,以激发、挖掘他们的潜能。当然,机会不是潜能的发挥本身,而是为潜能的发挥提供有价值的可能性。教师应抓住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实现能力的由潜到显。

三、用人之长

古人说得好:“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同样如此,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一个人的长处往往蕴藏着内在的潜能,是开发其智力资源的广阔天地。

校长激发教师的潜能,就要善于用其长,使其长处在实践中得以施展。不能总是着眼于一个人的短处,求全责备,陈景润不善言谈,“呆”气十足,当教师很是吃力,不可谓不短,然而华罗庚正是透过这种“呆”气看到了他的长处--潜心钻研的精神,避其短,用其长,终于使陈景润攀上了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的高峰。

四、更新知识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方法”是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教师本人必须深入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广博的知识会使教师找到愈来愈多的发挥潜能的“方法”。校长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采取进修、自学以及实践中锻炼等多种方式,更新知识,以使教师的素质与水平不断提高,也从而使教师的“储备智能”尽显。

激励作为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校长领导活动过程的始终。研究校长的激励艺术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并从中找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不论对校长理论的研究还是对校长管理实践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校长激励的实质与功能

在我国,“激励”一词最早起源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欲以激励应侯”,意为激发砥励,促人振奋。在行为科学中,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以鼓励达成目标行为的一种管理过程。现代管理原理告诉我们,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其能力和被激励水平的高低。用公式表示即为:工作绩效=能力×激励,其中,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才能,而激励则是外在的,是一种外力刺激,是用来促进人的行为的手段。激励包括人际激励(分为自我激励与人际间激励)与环境激励(分为自然环境激励与社会环境激励),两者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人际激励适应于环境,改变着环境;而环境激励则又必须通过人际作用才能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综合作用。但由于学校管理活动中各方面作用的发挥都是以人际活动为中介的,因此,人际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内容。

校长的激励属于人际激励的范畴,其实质,就是校长通过一定的领导行为,满足和发展师生员工的某些需要,激发其动机,以创造性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是调动学校各能级、各成员间积极性、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实施一定领导行为的过程就是激励的过程。那么,激励在学校管理中到底有哪些功能呢?

首先,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全体成员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奋斗。

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而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校长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成功的校长,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师生员工不同的需要,采用生动、丰富、适合其需要的激励措施激励全体人员,使大家都明确学校教育目标及其相应的规划、组织、指导和调控措施,逐步向着预定目标推进,直至达到目的。就是说,校长的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需要、激发师生动机,进而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去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所以说,校长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并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方式,以实现有效的领导与管理。

其次,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表现为认识的活跃、感情的兴奋、意志的努力、思维的主动等,是以获得工作成就为动因而具有心理推动力的行为表现。影响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因素很多,如来自自身的、来自人际的、来自环境的等,但其中校长的激励(属来自人际的)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心理学表明,社会的群体成员都有归属心理,师生员工亦不例外,他们的工作、学习及其他表现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与赏识,当这一切及时实现时,就可以产生激励效应,特别是当工作、学习取得较大的成功与成绩时,更是如此。

最后,激励是取得最佳领导效能的前提与条件。校长领导效能是集合人力、物力、时间、空间、事务等因素于一体,通过校长的决策与运筹而产生的系统功能,是校长实施领导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及其结果。它包括社会效能、组织效能、用人效能、时间效能等。激励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发生的。校长领导效能能否充分实现,主要依赖于全体成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而师生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又依赖于校长激励功能的发挥。一个校长,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自己的行为激励,引导、吸引师生员工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取得办学主动权,教育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说明该校长领导效能显着。而这一切,首先是在校长对师生员工进行激励基础上取得的。

六、校长激励的方式

学校管理理论表明,激励方式多种多样,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环境激励、成就激励、目标激励、情境激励、榜样激励、行为激励等。这里仅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谈谈校长领导行为激励的方式。

一是品德激励。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是一个人的本质表现,领导者的品德反映在他的一切言行之中。校长品德优良与否,可以通过领导行为表现出来,对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重要影响。优良的品德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具有事业心、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等是校长激励师生员工的前提与条件。校长优良品德不仅会使师生员工产生敬爱、敬佩、信服感,而且也会令师生员工自觉的向其学习、效仿,起到激励他们坚定信念、扎实工作的作用,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作风激励。作风是校长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校长作风不是其思想、工作、生活方式与手段的简单相加,而是校长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既独具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性、稳定性的思想、工作、生活特色。校长如果作风正派、善于团结、讲究民主、胸襟开阔、公正廉洁、言行一致、勇于创新、一切以事业为重,就必然会激励师生员工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如果校长脱离群众、偏听偏信、唯我独尊、以权谋私,就势必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令人“心寒”,严重挫伤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追求良好作风以激励他人,应是贯穿校长工作始终的活动。

三是情感激励。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校长通过高亢的热情、纯真的激情、乐观的心境等情感活动满足或符合师生员工的需要时,就会使大家产生积极的态度与肯定的情感,以至思维活跃,精神焕发,干劲倍增,积极性得以激发。反之,则会使大家产生消极的态度与否定时情感,以至思维呆滞,情绪低沉,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校长应高度重视对人的情感及对事业的情感投入,加强与师生员工的积极情感交流,关心教师,爱护学生,以诚待人,平易近人。情感联系一经建立,师生便把完成校长交办的工作、学习任务作为感情上的补偿,并乐此不疲。

四是信任激励。现代领导学强调“用人不疑”,讲的就是信任问题。用人不疑,就是既用之就要充分信任,放手让其在职责范围内自主工作。在学校,校长应与其他领导成员、教职工建立起充分信任的关系,尊重师生,以诚相待,创造和谐、融洽、协调的氛围。调查表明,教职工对校长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心理,既希望校长在作风、水平、能力等方面作出表率,又希望得到校长的信任、重视。显然,当这种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时,就必然会产生激励功能。信任,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才干、有抱负的同志来说,是千金难买的,远非物质奖励所能比拟。

五是评价激励。评价是校长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师生员工个体作出价值判断,以促使其朝着理想目标推进的活动。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群体成员都有自尊自重的心理,他们希望得到领导客观、公正的评价。当愿望实现时,就会从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激励功能。因此,校长应重视对师生员工的评价,且评价应公正、客观、适宜、及时。如某教师作出显着的成绩,当校长在不同场合适时的对其进行表扬时,他便感到自己工作已得到领导的认可,没有白干。于是会更加积极、主动。

七、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激励艺术

师生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一种良性动机,其根本动因在于需要。由于需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学校管理中,校长实施激励就要做到既必须坚持方向性,注重高效性,强化适时性,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与不同要求,能动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