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欲望少一点幸福多一点
8405100000025

第25章 不节制的欲望很可怕

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一定要学会知足,懂得在知足中享受人生的幸福!

提起女性的贪婪,《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不能不算是一个代表。《红楼梦曲·聪明累》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机关算尽”主要就是指王熙凤的贪婪。而王熙凤的贪婪,不仅造成了自己的身败名裂,同时也是导致贾府被抄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说的第七回有一处很不起眼的细节,周瑞家的问小尼姑智能儿,“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智能儿说不知道。在一旁正在和智能儿玩的惜春就问:“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说是余信。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他(智能儿)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这段文字乍一看似乎就是智能儿的师父老尼姑净虚来取月例银子,没什么大事。可是仔细琢磨琢磨,好像不那么简单:月例银子的数目和发放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才叫月例,按说净虚来取月例银子,应当是她主动找余信或者余信家的,怎么倒反过来,成了“(净虚)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把月例银子给了不就完了么,怎么“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呢?连惜春都想到余信家的是要对净虚说月例银子发放的事。如果按时发放,那么余信家的就没有必要对她咕唧半日。之所以咕唧了半日,看来就是要说明推迟,要想办法解释,还要老尼姑别问这问那,要保密。

这个谜底到三十九回才正式揭开。由于袭人悄悄向平儿打听:“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连忙走到袭人身旁,见附近没有别人,才悄悄说:“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着说:“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她,这个月的月钱,王熙凤早就从账房那里支出来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这个细节我们要特别注意不是推迟几天么,怎么又要凑齐了才放呢?关键就在“别处的利钱”几个字上。也就是说,推迟几天发放的月例银子不是她从账房里已经支出来的那些,那些银子放几天高利贷能有多少利息!而是她多处放高利贷,各路利息加起来,就够府里上上下下三四百口子的月钱了。袭人和平儿都认为王熙凤“没个足厌”(贪得无厌)。平儿说凤姐“这几年拿着这一项(月钱)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她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这里有几句话需要琢磨琢磨:这“翻出有几百来了”,是翻出有几百两银子来了么?不像。因为“只她(王熙凤自己)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所以那是指几年工夫翻了几百倍,估计至少有好几万两银子。所以十五回王熙凤对净虚说:“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这话还真不是吹牛。不过在对金钱的贪得无厌的追求中,王熙凤不仅人性逐渐失落,而且也为日后自己和家族的败落不断积累了能量。

王熙凤贪婪的结果是“反误了卿卿性命”,可惜,可叹,一位可以称得上女强人的奇女子竟因为贪婪而误了自己的终身,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且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贪婪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欲望而生,都不过是满足欲望的手段。贪婪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以追求物质满足为目的的,一个人一旦被贪婪冲昏了头脑,为了获得满足欲望成为现实的快感,常常会丧失理智,不顾后果。

赵洁原来是县城里一个十分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深得领导的器重和学生的爱戴。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赵洁每每看到周围的朋友一个比一个风光,就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最后实在是经受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辞职去了一家外企公司,开始了她的白领生涯,也由此走出了错误的第一步。她说:“走出了这一步,我失去了太多,做人的尊严,内心永远的不安宁,甚至最为珍贵的纯洁的感情。”

进了外企之后,赵洁的收入明显地比以前多了好多,可是和其他女孩子相比,却仍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面对老板情人的趾高气扬,赵洁心里就不是滋味:她一没有我赵洁漂亮,二没有我的学历高,凭什么就过着我辛辛苦苦工作也赚不来的优越生活。

后来她知道一起住的一个女友经常去坐台,挣来很多外快,禁不住诱惑也就去了。可以说,那个地方向来是城市的一个暗角,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物。结果一次不小心她竟然接触到了一伙毒贩子,但是极大的虚荣心促使她去贩毒。后来,抓获归案,她终于明白,是贪婪害了她。

贪婪的人往往无暇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和评价,只要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带来荣誉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放过,不计后果,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自私心理的表现。而贪婪的人,只能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直到撞到南墙,他们才会明白他们的贪婪,扼杀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一定要学会知足,懂得在知足中享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