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说话懂得礼仪
8397700000005

第5章 学会机智地说话(一)

一、如何假装糊涂

生活中,常表面装糊涂,以“假痴”来麻痹敌人,然后反守为攻,克敌制胜。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沉默寡言,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孩子,他家乡的人常常拿他开玩笑。

比如拿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他面前,然后告诉他只准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五分的,而不拿一角的。

一次,一位妇女看他那样可怜,就问他:“孩子,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钱吗?”

哈里逊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一角的银币,他们就再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么,我就连五分也拿不到。”

看得出来,哈里逊表面“傻”,可“傻”里面蕴含着上等的智慧。

大智若愚运用在辩论中,是指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没能发现他的本意,故作曲解,谬释其意,讽言刺人。

例如:在某机场售票厅里,旅客们正在排队买票,突然,一位绅士粗暴地挤到售票窗口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慢,当人们要他排队时,他又嚷道:“你们叫什么?不知道我是谁?”

对此,售票员平静地向旅客说:“各位,这位绅士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然,我想他不会做出有失身份的举动的。谁能帮助他回忆一下,他是谁呢?”

售票员的话引来了阵阵笑声,绅士羞得满脸通红,悻悻地走了。

售票员面对绅士的不文明,假装不知,实则机智幽默,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曲线型思维的结果,即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因此,运用此法可以产生强大的嘲讽和幽默效果,是辩论家常用的雄辩技巧。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小伙子在三岔路口迷路了,向一位老农漫不经心地问:“喂!到李家庄走哪条路,还有多远?”

老农对小伙子粗声大气很不满意,好久才说:“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感到奇怪:“怎么这儿论丈不论里?”

老农笑着说:“小伙子,原来你也会讲‘里’(礼)?”

小伙子感到自己失礼,立即向老农道歉。

老农故作愚昧,以“丈”论路程,而正是这种貌似愚蠢的话。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辩论天才。

二、如何内方外圆

棉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秦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损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为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你的随从。”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软,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意是:你们偷袭郑国的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防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弦高棉里藏针的说服方法果然使秦军主将改变了主意,顺势收兵了。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

春节期间,火车上十分拥挤。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见两张对面座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

对方说:“没有。”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准备就座。不料,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放到了座席上。姑娘一愣,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但转念一想:“不妥,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你耍滑嘴,我难道没口才不成?”

于是姑娘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你们‘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咳,可惜呀,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姑娘的话,逗笑了周围的乘客。只见那青年的脸一白一红,尴尬极了。他的一个同伙忙圆场说:“快请小姐坐下吧,咱惹不起。”

耍小聪明的青年忙说:“小姐请坐,为了奖赏你的口才,我决定下站就下车,把这整张座席都奖给你。”

姑娘冷着脸说:“这是人民的列车,您无权把座位奖给别人,我也决无霸占座席之意,一席之地,足矣!”说着,大大方方坐下了。

这位女青年,面对嬉戏,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被戏弄而羞赧结舌,而是采取了“棉里藏针”的方法,挫败了对方。

一天,有位外交官偶然看见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他问:“总统先生,你经常擦你自己的靴子吗?”

林肯笑了笑道:“是,你经常是擦谁的靴子呢?”

这答话非常有力。表面上很温和,不失礼貌,但话中有话,使对方很狼狈。

使用这种技巧时,要注意动用敬词、委婉语,以“棉”争取人心,又要适当使用反问句等,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忘“藏针”。

三、如何巧用幽默

下面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辩论。

对上帝是不是万能这个问题,在古代就长期争论不休。本世纪的神学家曾宣称: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世界就是由这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创造出来的,对此,有个哲学家反驳说:

“上帝能否举起一个连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

这位哲学家运用两难法巧妙地使“上帝”陷入进退两难的维谷、无论是回答“能”或“否”都不能自圆其说。

辩论是一门艺术,有很多运用的方法,但无论是请君入瓮也好,还是暗度陈仓也好,以及旁敲侧击,以守为攻等等,都包含着幽默的东西在其中。

有一次,阿凡提去集市买毛驴,卖驴的地方挤满了乡下来的农民。其中有个衣冠楚楚的人经过这里,说道:“这个地方不是农民,就是毛驴。”

阿凡提听了,上去问那人道:

“先生,您是农民?”

“不,我不是农民。”

“那是什么呢?”

“……”

面对衣冠楚楚者的表达,阿凡提巧妙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让其回答,几声追问,让对方窘态百出。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游逛。

有个家伙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玩意儿是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

安徒生回答说:“你帽子下边的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安徒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法炮制,还以颜色,令那嘲讽者半天回不过神来。

在赛场辩论时,幽默更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能巧妙地表达观点,控制场上气氛,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比如,在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抑制西方歪风”的辩论中。反方复旦大学队有这么一段辩问:

“在孔子时代也有歪风,正所谓歪风代代都有,只是变化不同。孔子做鲁国司寇时,齐国送来了一队舞女,鲁国的李桓子马上‘三日不朝’。而对这股纵欲主义的歪风,孔子抵御了没有呢?没有,他带着他的学生人才外流去了。”

这段辩词巧妙地古今连用,运用典故,切题新颖。“人才外流”一语更是神来之笔,因而取得了极好的辩论效果。

幽默以其巨大的力量被辩论家们称为“幽默炸弹”,“幽默炸弹”在赛场上轰炸,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为了驳斥剑桥队的“温饱决定论”,复旦队对裴多菲的诗稍做改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很有说服力。又如,在辩论艾滋病问题时,复旦队又风趣地说:“如果哪个人给艾滋病(爱)上的话,恐怕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吧!”

辩论时,幽默要能切时切境,天衣无缝。一般借用一些人名、地名、诗句、对联表达情义。如:

“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为何有那么多的罪恶横行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不跟罪恶做一个潇洒的‘吻别’呢?”

辩论中运用幽默手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制胜术,它能直接体现辩手知识水平、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下。运用幽默来阐述或批改对方观点,会产生极好的辩论效果。

四、如何将错就错

人民教育家陶行之说话十分幽默风趣。有一次,一位小先生急匆匆地到他面前说:“陶先生,我有一件要紧的事告诉您,有些人把恋爱当饭吃,必须整顿才好。”

陶先生一听,略作沉思,一字一顿地说:“恋爱当饭吃,这不错,好得很嘛!我不反对。”

那小先生听了一愣,说:“先生,您不是在说笑话吧?”

“不,我不说笑话,我说的是老实话。”陶先生坚持着,“您一天吃几餐饭?每餐吃几分钟?”

“3餐,每餐10分钟。”

“3餐饭总计花多久?”

“30分钟。”

“吃饱了饭,求学做事不是格外有力量吗?”

“那是当然的啦。”

“好,假如一个青年人每天只花30分钟在恋爱上面,求学做事又格外有力量,那不是成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青年吗?恋爱当饭吃有什么不好呢?”

小先生申辩说:“他们不是像您说的那样,这几个人一天到晚谈恋爱,什么工作也不高兴干,这怎么得了呢?”

陶先生听完,笑着念了一首打油诗:“吃饭睡觉不高兴,读书做事不起劲,千劝万劝不肯听,一封情书救了命!”

那小先生和周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陶先生缓缓地问道:“您说的那些人是不是这样……啊,是这样!我说,这种人自命为恋爱至上,其实他们是把恋爱当大烟抽。在我们的队伍里,把恋爱当大烟抽的人是没有地位的。”

陶先生在这一席话中成功地运用了“将错就错,巧换概念”的技巧。

“将错就错”,就是顺着对方说的内容错误的话,肯定其错误是“对的”,说出一句表面看来“大谬特谬”的话,令听者大吃一惊。“巧换概念”,是把对方说的错话或批评的错事的原意换掉,巧妙地换成字面相同,理解结果不同的另一种意思。这样说话,即创设悬念,使人先感到茫然不解,然后一语点破,使人顿时明白,风趣幽默,又很有说服力。

运用“将错就错,巧换概念”的幽默技巧,应注意三点:

(1)找准错话。错误应当是确实的、明显的,错误是常识范围内十分清楚的,是人人一看就明白的。这样,当你“将错就错”时,才能使人大吃一惊。

(2)肯定错误。要不动声色地把明显错误的话作肯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形成幽默关键一步。

(3)反戈一击。通过“巧换概念”,把错误彻底否定,得出正面结论,与前面的“将错就错”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