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富的魅力
83925500000005

第5章 与众不同才缤彩纷呈

当盖·拉里伯特召集了一帮演员开始创建太阳马戏团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马戏团小丑。虽然有着政府的资助和赞助商的慷慨解囊以及拉里伯特勤奋的工作,但在最初形成其特立独行的表演风格的那段时期,这家马戏团也只是刚刚能维持生计。拉里伯特的一着妙棋是将马戏团的性质由非盈利性转变为了盈利性(他自己作为1/3的所有者)。今天的他已经坐拥18亿美元身家。

他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是你所需要铭记的——“做你喜欢做的事,但不能忘了逐利。”

切希斯:我们的鸡蛋比西瓜大

在南美洲有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却一直名不见经传。新任镇长切希斯很是犯愁,因为他一心想把镇上丰富的资源推向全国,甚至让小镇享誉全球,使镇上的民众更加富有,可他请了很多策划公司和策划大师,都无法提高小镇的知名度,因为毕竟像这样的地方世界上太多了,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但切希斯不愿意放弃,他再一次贴出了招贤榜,希望能征集到好的宣传点子。

这天一大早,一个年轻人急匆匆地闯进了切希斯的办公室,自称能帮镇长完成他的心愿。年轻人叫凯乐,也是本镇人,是个农民,家里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农庄。切希斯也熟悉这个年轻人,他是看着凯乐长大的,可他需要的是奇绝的、了不起的创意,他不相信凯乐能有什么好主意。

切希斯说:“小凯乐,很感谢你能想到为我分忧,可我需要的是专业的策划大师,一般的主意很难打动我的。”

凯乐眨巴了一下眼睛,说:“镇长先生,我的确不是什么策划大师,这个点子也是我昨天夜里突然想起来的。因为我要推销我们农庄昨天刚刚培育成功的新产品,可我没有钱来做广告,就想到了和您合作。”

切希斯一听这话,算是彻底失望了,他说:“你的新产品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小镇上天天都有新产品研制出来,我没有义务为你们的商业行为做广告。我看,你还是回去吧。”

凯乐点点头,说:“这样吧,我还是请镇长先看看我这包里的新产品再决定吧。”

说着,他打开随身带来的一个包,拿出了他的新产品,然后又说了自己的策划方案。切希斯看着那件新产品,听完了凯乐的话,沉默半晌,忽然一拍桌子,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小镇向全世界宣布了这样一个奇迹:他们那里的鸡蛋比西瓜还大,而且还不是偶尔的一个特例,而是每个鸡蛋都比西瓜大。凡是有兴趣的人可以于今年的8月8日,到镇上来亲眼一睹奇观。

小镇的镇长切希斯还特地请来公证人员现场公证,信誓旦旦地向全世界承诺:如果消息有假,甘愿赔偿一切损失。

这消息一发布,人们一片哗然:鸡蛋怎么会比西瓜大?可能吗?如果那样,下那枚鸡蛋的母鸡该有多大?那不是比人还要大?世界上哪有那么大的母鸡?这真是奇了怪了!一时间,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个新闻。临近鸡蛋展览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电视台、电台、报社以及网络等各路媒体的记者如潮水一般涌向小镇,争相一看究竟。

8月8日那天,小镇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镇中心的广场上,搭起了一个舞台。镇长切希斯亲自担任主持人。一会儿,他慢悠悠地推出了一个大铁笼子,约摸一人高,铁笼子被一大张幕布包裹着,看不出里面是什么。围观的人们都在议论,有的说笼子里装的是比西瓜大的鸡蛋,有的则说笼子里一定装着那个下出比西瓜还大的鸡蛋的巨型母鸡。

看人到得差不多了,镇长切希斯站到舞台中央,微笑着说:“我先让大家看看我们产蛋的母鸡。”说着,他伸手往那个大铁笼子一指,观众一看这阵势,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那么大的笼子,鸡自然小不了,能产下比西瓜还大的鸡蛋的母鸡,那会有多大?天哪,这真是世界奇观啊!围观人群的议论声越来越响。

切希斯伸出手去,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屏息看着笼子,等待奇观出现。切希斯开始缓缓拉动幕布,那幕布的设计是从上往下拉的,拉下一点,人们没看到什么,又拉下一点,铁笼子里还是空空如也……直到人们的眼睛都看酸了,还没看见母鸡。终于,那块幕布完全拉完了,一只老母鸡这才露出身来……

大家一看,顿时傻了:那只老母鸡,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就是一只常见的老母鸡,看它的身形,还不及一只普通西瓜大,它怎么能下出比西瓜还大的鸡蛋呢?

还没等观众发出疑问,切希斯又说:“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位母鸡女士下的蛋吧。”这话一出口,观众刚刚失望的心情又如大海的波涛一样激荡起来,人人充满了期待。

切希斯走向后台,捧出了一个箱子,那箱子倒真比普通西瓜还大。他把手伸进箱子,摸了好一会儿,终于拿出了人们企盼已久的鸡蛋。刹那间,人们顿时大跌眼睛:那枚鸡蛋,也跟平常所见到的鸡蛋一样大小!广场上群情激愤,大家都知道上当了,正要抗议,忽然,切希斯话锋一转,说:“且慢发表你们的意见,请大家看看我们的西瓜。”

这时,台上、台下出现了一群青年人,身穿当地艳丽的民族服装,他们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一些绿色的球状物,他们把这些球状物一一分发到观众手里。切希斯又说:“现在在你们手里的,就是我们镇独有的西瓜,欢迎品尝!”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这些西瓜确实比鸡蛋小啊,他们急切地品尝了这种小巧玲珑的“袖珍”西瓜:皮薄汁浓,香甜可口,具有西瓜的所有优点,而且便于携带,这就是凯乐刚刚研制培育出来的新产品。

从此,风靡世界的,不但是这种比鸡蛋还小的西瓜,还有关于鸡蛋比西瓜大的创意。

请花一英镑看婚礼盛典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要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

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在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装印染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一位经营“望远镜”的老板才真正赚到了钱。

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最需要的东西。

盛典之时,将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有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楚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突击生产了几十万副简易望远镜。

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毫无办法的时候,老板雇用的上千个卖望远镜的人出现在人群之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发了笔大财!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就看谁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这个事例中,众多的英国企业也不是没有去抓机遇,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抓准,所以也就没有抓牢。而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才是真正抓准、抓牢了机遇的人。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同时也是最需要的东西——望远镜。

正如一位营销大师所说:“市场的胜利者,是那些认真分析市场,有效利用信息,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的人。

张琪:用个性提醒叩开财富之门

张琪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员,工作很清闲,但工资也不多。

为了跟上急速上涨的CPI,周围不少人都开始做兼职,有的下班之后去舞蹈中心授课,有的去辅导班帮学生补习英文,张琪也有意找份兼职赚些外快,却苦于没有一技之长。

一天早晨,张琪打电话跟一位客户核实问题,没想到对方还在睡觉,被她的电话吵醒后有些不悦,张琪忙连声道歉,并极力安抚对方的情绪。不多时,对方的态度慢慢好转,并同张琪聊了几句。

几天后,那位客户来公司办事,在茶水间里遇见了张琪并主动跟她打了招呼:“你就是那天给我打电话的姑娘吧?我一听你说话就知道了,你嗓音真好听,像黄鹂鸟一样。”他笑着提议:“被这样美好的声音叫醒真是一件美好的事,不如这样,你负责每天打电话叫我起床吧,我付你费用。”

客户的话让张琪心里一动,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对方的提议。毕竟对方是公司客户,还是中年异性,每天打电话喊对方起床显得有些不妥。回到家后,张琪还是忍不住在论坛上发了个帖子,询问网友:“如果有人每天提供人工叫醒服务,以美妙的嗓音唤醒熟睡中的你,你是否愿意适当付费呢?”

张琪的帖子得到了网友的热切回应,不少人都说起床是人生里最痛苦的事,总是有种砸碎闹钟的冲动。但如果有个美女闹钟情况就不一样了,但这个闹钟一定是足够人性化的,不能像酒店里的定时叫醒业务一样中规中矩,要有情趣,这样才会受人欢迎。

网友的话让张琪有些心动,于是她试探性地在淘宝网上卖起了morning call服务,张琪所提供的晨醒业务不仅限于叫对方起床,还包括同对方进行简单的聊天、天气提醒等内容,旨在让对方愉悦地醒来,拥有一整天的好心情。根据地域的不同,张琪制定了本地和异地两种收费方案,除去话费平均每天收费一块钱。

几天后,通过发帖宣传、朋友介绍等方式,张琪终于接到了几张订单,时间段在早上6点半到8点半。做好记录之后,每天早晨张琪都会按时拨打业务订购者的电话,用优美的声音将对方唤醒,有时还会读一首诗歌,放一小段音乐,并且根据天气预报提醒对方添减衣物。遇到对方烦躁抱怨,张琪还会柔声安抚,鼓励他们积极对待工作和生活。

一段时间下来,买家对张琪提供的服务比较满意,不仅继续定制业务,而且介绍了不少顾客。但因为时间段的冲突,很快张琪就无法再接新业务了。于是她又试着开拓其他提醒类的服务,比如会议提醒、纪念日提醒、相亲提醒和事务提醒,同样,张琪要求自己提供的服务不仅限于定时提醒,而是在提醒的同时为对方送上比较温暖的话,或者提供一些贴心的小建议。

有一次,一位顾客从张琪这里订购了一项服务,服务的内容是每天晚上9点钟提醒父亲吃药。那个顾客是一家时尚杂志的首席编辑,工作特别忙,而且经常要到国外出差,而他的父亲经常忘记吃药,自己却没时间每天打电话提醒他,希望有人能帮自己做这件事。于是,张琪开始以女顾客朋友的身份每天打电话提醒老人吃药。老人的生活比较寂寞,所以常常跟张琪聊天,有时一说就是一二十分钟。张琪虽然意识到了通话费超支问题,但考虑到老人的心情从来没有打断过他,而是耐心地陪他聊下去,并经常安慰他。

两个月后,那位顾客打电话来连声道谢,并往张琪的支付宝账户里打了200元钱,说是支付给她的通信补贴,那个顾客随后又介绍了同事来张琪的店铺,于是张琪又接到了提醒孩子按时写作业等新的业务。

还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在网上联系张琪,说女友生气后不接他的电话,请张琪打电话帮忙道歉,调和双方的关系。于是张琪打电话同女孩聊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劝解,女孩终于表示不再生气,要男生打电话自己道歉。于是,扣除话费她又得到了几十元的酬劳。

这次经历给了张琪不小的启示,她开始在自己的网店里出售劝慰、道歉和倾听等业务,收费从2元到50元不等,具体数额视任务的难度而定。因为耐心细致、服务周到,张琪的服务屡受好评,淘宝店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凭借网店里的各项语音服务,张琪每月可增加两千多元的收入。

罗伯特·克罗克:打造橡皮筋商业帝国

罗伯特·克罗克(Robert Cloak)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小企业主,拥有一家做小批发生意的贸易公司,销售个性T恤衫、狗牌、杯子和硅胶手环,这样的小企业主在美国俯拾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开了一家摇滚俱乐部。日子过得波澜不惊,2007年一次前往中国拜访客户的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中国期间,他按照例会去参观展会。他注意到一种随意伸缩捏成各种造型、可以当手镯佩戴的橡皮筋。这种橡皮筋是日本商人发明的,2002年起就开始销售,但日本人把它当作一种办公用品在卖,销售一直不温不火。

罗伯特·克罗克却受到启发,他感到有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他认为,既然橡皮筋可以随手变成不同造型,孩子们就有可能像玩口袋怪兽卡片那样,疯狂地爱上它,进行收集和交换,而没戴的孩子们也会因为不够酷而受到同伴的排斥。

回到美国,罗伯特·克罗克注册了Silly Bandz,他请设计师对橡皮筋进行了局部改造,使其更适合佩戴。一包橡皮筋4.95美元,他坚信可以发展成为10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大生意。

2008年夏天,罗伯特·克罗克启动了官方网站,开始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在Facebook上建立的官方页面吸引了上百万狂热的粉丝,YouTube上发布了2000多个有关橡皮筋手环不同玩法的视频。Silly Bandz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饰品和玩具,连好莱坞明星们都纷纷戴着出场。

2010年这种手腕橡皮筋的销售额是1亿美元,2011年上升到2亿美元,如今还在不断增长。孩子们的时尚观往往是飘忽不定的,为了防止Silly Bandz成为昙花一现的现象,罗伯特·克罗克成立了研发团队,不断延伸产品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以延续时尚潮流的生命力。特别重要的是,以社交媒体形成的庞大营销平台,全球化的生产供应链,完善的销售渠道,使这个在小小橡皮筋基础上产生的公司,俨然成了又一个像耐克那样的时尚消费品牌。

那么Silly Bandz给克罗克这位新晋富豪赚了多少钱呢?

据投资机构Needham的玩具业分析师西恩·麦高温(Seen McGowan)估算,罗伯特·克罗克的生产基地放在中国,24根一包的橡皮筋的生产成本不过几美分,将包装和运输成本计算在内,该玩具的利润率接近75%。

赵雪:“情趣屋”月入过万

2000年,赵雪从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广州一家贸易公司做文员。

虽然4000多元的月薪在河南的家乡让乡人羡慕,但赵雪也饱尝了做白领的苦恼和无奈。她每天要处理海量的材料和进出库订单,还要将它们一一录入电脑数据库。枯燥而紧张的工作,每天上班8个小时根本做不完,加班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2003年10月的一天,一位嫁到英国的同事回国探亲,见面时送给赵雪一套不锈钢餐具,包括汤匙、纸巾杯、水果叉等等。这些餐具都被做成各种表情的小精灵,有咧着嘴哈哈大笑的,有眨着眼睛的,还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的……让人一看就觉得开心。

女友介绍说,伦敦人大多比较古板,再加上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活得很累。为了让大家笑起来,在英国新锐设计界小有名气的加米和马克兄弟,设计了许多幽默而又充满智慧的家居生活用品。兄弟俩的作品大多是成双成对的,比如:能“演奏”美国乡村音乐的大头杯垫,属于男主人的颜色是蓝色和咖啡色的,属于女主人的是白色和淡黄色的;“钥匙台”,男主人的是穿着衬衣和西装的“憨豆先生”,女主人的是身穿露脐装的“肚皮舞娘”……这些“开心商品”一面市就风靡欧美。

赵雪的男友在一家外企搞营销,颇有生意头脑。一见到这套有趣的餐具,他就对赵雪说,不如去做这个品牌的代理,“开心商品”让人一见就爱不释手,应该有市场。听男友这么一说,赵雪动了心。

赵雪拿出8万元积蓄,请女友帮她联系英国的那家“开心商品”公司。没想到资金太少,根本不够做产品的代理。后来经多次沟通,对方才勉强同意让她经销他们的产品。“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个性,讲究时尚和生活情调,这些产品一定会大受欢迎的!”搞定货源后,赵雪越想越兴奋,觉得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创业的路子。

赵雪辞职后,在商贸城等繁华地段考察了一圈,心里凉了半截。广州的店铺太贵,每平方米租金高达上千元,最便宜的也要五六百元,而且都要先交几十万元的保证金,她根本无法承受。正当赵雪准备放弃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天,她陪男友到海珠区赤沙镇的一家公司谈业务,业务没谈成,却意外发现这里是自己开店的理想之地!赤沙虽不在闹市区,但这里有广东商学院、广州化工学校、水产学校等几所大学,学生起码有四五万人,附近还有一些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区,绝对是块“风水宝地”。这里有一个50多平方米的店铺正在招租,每月的房租仅3000多元!

赵雪马上租下了这个店。在装修店面时,赵雪采用粉红色作为小店的主色调,因为粉红色代表浪漫。地板全部用碎木拼成,墙面用棉布和草席围成,很有田园风格。2004年3月3日,这家名为“J-ME情趣屋”的个性店开张了。

首先走进商店的是一对穿着讲究的中年夫妇,夫妻俩一看到那些造型滑稽的餐具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说笑间,一套标价为680元的餐具被他们毫不犹豫地买走了。接着走进来几名女大学生,看到“世界著名小丑”系列的园艺工具产品、“撒尿小男孩”笔筒以及两眼放着贪婪之光的葛朗台存钱罐后,她们马上被这些表情生动、颇具幽默感的洋玩意儿逗得大笑不止。一位女孩花了280元买了一支会说情话的“魔鬼口红”。这种口红在赵雪的店里卖得很火,不仅女孩子喜欢,许多中年女士也对它青睐有加。此外,会唱歌的“美女榨汁机”、会大喊“救命呀,烫死我了”的“老板咖啡壶”、画着办公室搬弄是非者模样的“小人足球”,名为“负心郎”的拳击袋……都是赵雪店里的“明星商品”。因为时尚、搞笑,赵雪的“J-ME情趣屋”开张不久便声名远扬。为了买到这种“开心商品”,很多年轻人甚至不惜从几十公里以外慕名赶来。开店的第一个月,赵雪轻松赚了7000多元,超过了当白领时的薪水。从第二个月起,每月的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赵雪的“情趣屋”生意很火,看到赵雪的店每天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不少开“精品屋”“礼品店”的老板都羡慕异常,但苦于没有进货渠道,看到赵雪大把地赚“时尚钞票”,只能望“洋”兴叹。有的主动找到赵雪,请她发些货给自己,遭到婉拒后非常恼火,甚至扬言要给她点儿“颜色”看。

还是搞营销的男友聪明,马上为赵雪支了一招:先注册一家公司,然后让别人加盟,走加盟连锁的路子,大家共同发财。就这样,2005年,赵雪一口气在广州的天河城、花都、三水和丛化等地开了35家连锁店。平时,赵雪只负责组织货源,配货、送货等全部交给手下打理。

2006年,赵雪注册了“情趣屋”商标,准备把它打造成全国连锁的品牌店。

袁晓静:13年的“生意经”是“玩”出来的

女孩子都喜欢逛街,袁晓静自然也不例外。她本身是运动员出身,总是在家待不住,20岁时她从运动队退役,就回到了老家秦皇岛,每天逛街更成为她最大的乐趣。偶然的一天,她在大街上看到一家店主在门口张贴“本店出租一面墙”,出于好奇,袁晓静就与店主攀谈起来,“真有意思,墙面也能出租啊,一个月多少钱?”店主:“当然可以了,一个月1100元。”袁晓静想了想觉得自己反正也在家待着没事干,何不做点生意“玩”呢?于是她就对店主说:“我租了,先给你交100块定金!”

做生意没本钱不行,回到家,袁晓静就向一贯疼爱自己的哥哥“求援”。袁晓静的哥哥二话不说就给她取回来2万元。

选定了做服装生意,可是从哪里进货成了袁晓静发愁的事情,后来她决定,跟着同行一起去进货,就这样,她跟着一群服装老板踏上了去北京的大巴,“当时就像个‘跟屁虫’,人家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学着人家讨价还价,选衣服的时候,就随便选了自己喜欢的打包运了回来,第一次进货花费了2000元。”袁晓静说。

回到自己的店铺,袁晓静将自己进货的样衣一小部分挂在了墙面上,并选了一件穿在自己身上,开始了“活模特”式的促销,始料不及的是,袁晓静的衣服卖得出奇的火爆,许多顾客来了之后,看到她身上穿着的样衣就说“给我来件一模一样的”,最后,袁晓静不得不把自己身上的样衣卖给顾客,“当时,特别有趣的是,最多一天我换了8套衣服,换上一套就有人买走了,弄得同店铺的大姐们都羡慕地夸我是个服装销售的天才。”袁晓静说。

由于生意好,袁晓静天天忙碌着,进货卖货都是她一个人在做。一个月下来,算账结果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居然赚了8000元,相比之下,比其他同行赚的多出来一倍,自己这个小字辈的“销售冠军”着实让那些第一次带她去进货还笑她是“跟屁虫”的前辈们叹服“后生可畏”。

袁晓静以为自己就在这每月1100元的店铺里“奋斗”了,结果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将她带到了石家庄市,在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后,袁晓静花光了自己创业挖到的“第一桶金”,于是就想在石家庄市接着做服装生意。一次,袁晓静去一个朋友家玩,朋友家的孩子天真活泼,令袁晓静着实喜欢,于是,隔三差五买上几件漂亮衣服送给朋友的孩子,时间久了,袁晓静就想“我自己为何不开家童装店呢?”

由于袁晓静已经是个做服装的行家,选址、进货全部一个人操办,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她的“好妈妈童装店”就在省会桥西区开张了,为了节省开支,她还将自己的公公婆婆请来做了“店员”,平时自己去进货的时候,公婆打理店铺,自己可以很放心。由于袁晓静的童装店商品价格公道、样式新颖,深得附近居民的喜爱,小小童装店开得红红火火,用袁晓静的话来说:“每月的收入比工薪族多多了!”

看着生意蒸蒸日上,袁晓静并没有满足,决定开家童装连锁店,分为桥西店和桥东店,在定位上,她觉得桥东更适合经营成品牌店。于是,在与几家品牌经销商接触后,在桥东繁华地段开了一家精品童装店,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由于定位准确,精品童装店的销售额也渐渐步入了上升轨道。“我的目标是,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让自己的连锁店在省会处处‘开花’。”袁晓静说。

胡飞:点米成金 微刻聚财

2003年,从大学毕业后,胡飞应聘到香港某企业就职,成了一个令人艳羡的金领。高薪、星级酒店办公、公司配别克轿车,胡飞全权负责外部事务,前途不可限量。但干了不到一年,胡飞自动辞职了。

胡飞的项目是家传绝学“米上刻字”,在普通的米上刻上客户要求的文字后,再将其装入精美水晶工艺瓶中,配以各色好看的薰衣草,制成精美的米雕饰品,使之成为永久性的纪念品。

胡飞的创业地选择了广东。

初创工作显得异常艰难。为节约成本,从寻找供应商、产品制作到销售全是胡飞一人包办。每天早上6点起床,与同事一起探讨一天的销售情况,制定第二天的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

刚开始的时候,胡飞和几个朋友在超市门口,步行街边制作边销售,一天的销售额有2000多元,也没思考太多的将来。有一天,有位浙江的老板过来与胡飞谈了很长时间,原来他是到这边来考察,做饰品生意的。发现胡飞的米上刻字生意特别好,就想跟胡飞学技术,愿意出10000元学此技术。10000元对于胡飞来说不是小数目,但那位先生有条件,浙江的市场是他的,经过考虑再三,胡飞没有答应,既然人家看好一定有市场,为什么自己不做呢。

说干就干,回来后胡飞在产品设计及形象上请广告公司做了很大的修改,做了全套的VI识别系统,使“炫米儿”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同行竟相跟风。胡飞随后准备向全国市场发展了。说来也巧,就在2006年4月,CCTV7《致富经》栏目报道米上刻字后,各媒体地方电台都争相报道,全国各地想做的人很多。通过先后“征战”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胡飞与他的伙伴们搭媒体顺风车把米上刻字的销售迅速推向了全国。五一节,胡飞先后在广州市上下九步行街,东莞市沃尔玛购物广场,深圳罗湖商贸城,深圳世界之窗公园,顺德,中山,珠海等地同时销售,仅“五一”一天的销售额就达5万元。

为了做大市场,胡飞把米上刻字技术外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技术的传承和发扬,也让经营者赢得了财富。由于各地市场空白,米上刻字一经推出,大受人们的推崇,而销售者赚钱也就相当容易了。福建张先生学习了米上刻字技术,并听从总部的营销建议,与饰品结合起来开店,每月的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张先生说:“有时一天挣的钱比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为了让每位学员都学好米上刻字技术,而且轻松起步,总部推出很多优惠,如;免费为学员提供最新的海报广告设计,免费技术升级,免费经营指导等。

目前,米上刻字连锁的各项业务都已上了轨道。胡飞说,将来全国会有更多的人加盟米上刻字,“因为只有一个行业整体发展了,才会做大市场”。

有一天,有人从台湾打电话来说可不可以在象牙上面刻字,而且在拇指大小的地方要刻上100多个字,近看是字,远看是观音图像。胡飞想材质不一样,工具也不一样,自己也从没做过,而且难度之大,考虑再三,胡飞还是答应了。又是查资料又是买东西,忙得不可开交。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终于做出来了,而且客户非常的满意。更让胡飞想不到的是,每个月还要定几万个米雕产品,尝到甜头的胡飞又开始开拓国外市场了,经过努力,现在有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客户加盟合作,在积极参与全球的经济贸易中,“炫米儿”真诚与海内外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发展。

美国GDD饭店的赢利来自色彩

20世纪初期,美国GDD饭店出现了生意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周围新开了几家饭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老板詹姆斯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他派人到那几家饭店摸了一下底,发现他们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刚开业,价格便宜了一些,再就是新的门面显得舒适整洁。“那么他们的墙壁怎样?”他问。

“洁白如雪。”回来的人回答道。

詹姆斯心里有了底。第二天,他宣布停业一天,将饭店四周的墙壁涂上了淡雅的浅绿色,因为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地也是刚刚吐绿,这种色彩会给人一种如置身于大自然里的感觉。詹姆斯还将饭店摆上了很多时令鲜花。果然,此法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就餐,生意又好了起来。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环境舒适雅静,很多客人用完餐后,仍在这里闲聊不愿意离去,影响了新客人的就餐,又不好意思赶走他们,为此詹姆斯很是伤脑筋。

于是他去请教一名色彩学专家,专家告诉他说:红色、橘黄色是能让人兴奋的颜色,还能刺激人的食欲;而绿色、蓝色、白色等能起到安定人情绪的作用,其中绿色是最让人舒服的颜色,尤其是在春天,客人不愿意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样,詹姆斯又有了新的想法。

回到饭店,他将大一些的雅座涂上了红色或橘黄色,小一些的仍用绿色或淡兰色。果然到红色或橘黄色房间就餐的顾客不仅食量大增,而且吃完就走,因为没有人愿意在这色彩浓烈的环境当中久留。而对那些情绪暴躁的顾客,詹姆斯就将他们请到涂有绿色或蓝色的房间里。与时同时,饭店又增加了许多特色菜系,服务上也更加周到细心。

没过多久,GDD饭店的营业额就位居同行业的前列了。

许燕:从个性喜糖开始

“每桌婚宴只需增加十几元钱,就可以让婚礼充满浪漫和甜蜜的气氛,还可以让每一个参加婚宴的人得到一盒个性喜糖。”说起自己正在经营的个性喜糖,许燕满是兴奋。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中鲜有女孩的身影,许燕的出现让自主创业的人眼前一亮,她和她经营的个性喜糖一样充满浪漫色彩。

1985年出生的许燕身上有着许多80后年轻人的特质:个性、创新、潮流。2006年许燕去青岛参加一个朋友婚礼时,摆放在餐桌每个盘子里的喜糖令她惊喜不已。喜糖都是放在制作精美富有个性的小盒子里,每个人都有一份。那是许燕第一次看到个性喜糖她爱不释手地不舍得吃,而是将盒子拿回家当作装饰品来摆放。

之后,每每参加朋友的婚礼,她都会想起在青岛看到的个性喜糖。周围一些在北京、上海等地见过这种喜糖的朋友们也挺喜欢,但却不知在哪里能买到。那时,许燕就有了经营个性喜糖的想法。

2007年,许燕决定开家经营个性喜糖的公司。这个想法得到了两位同学的认同。几人东拼西凑了2万多元成立了“巧媳妇艺术家居生活馆”。所谓的个性喜糖主要是指外包装,一个普通外包装价格从0.8元到几元,里面的糖果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品牌和数量,价格也因此不等。

2007年10月1日,许燕的个性喜糖上市。

因为资金问题,她们除了借助网络宣传外,也与鲜花店、礼品店、婚纱影楼、婚庆公司等合作,让其帮忙代售。然而,事实与大家设想的相差甚远。许多人都觉得不实惠,由于利润较低,婚纱影楼、鲜花店等也都不感兴趣。

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许燕决定也可单卖外包装。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连个咨询电话都没有,更别说订单了。“我们经常跑一整天也拉不来一个客户,当时的感觉很复杂,对这么好的东西得不到认可感到不理解,也特别伤心。”

2007年底,一个同学结婚时,许燕将600多盒个性喜糖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同学。“当时就想先从影响身边的人开始,没想到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整个婚宴,大家都对这些喜糖啧啧称赞,司仪和一些亲朋专门留下了许燕的电话。这一切都给了许燕莫大的信心。

2008年情人节,许燕和她的合伙人向咖啡厅推荐她们的产品,她们建议咖啡馆买下她们的个性糖果当礼物送给就餐者。价格低廉包装精美的糖果受到了咖啡厅的欢迎,销量不错。

随后,询问个性糖果的价格和品种的电话也在不断增加,也有了第一个上门看样品的客户,并接了第一笔订单。

现在客户越来越多了,每个月都有几笔订单。他们也开始与饭店合作,希望将个性喜糖加入到婚宴当中去。“一盒装有6块品牌糖果的个性喜糖最便宜的是1.6元,一桌只需16元就可以增加婚礼气氛,也可以为饭店吸引客源。”

除了普通的个性喜糖外,新人还可以在喜糖外包装上加入自己的照片和签名,也可以定做喜糖制作的花束放在家里,即可观赏也可食用。个性喜糖的外包装从厂家邮寄过来时都是纸板,新人也可以在折叠过程中体会甜蜜和幸福。“当然,如果客户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折叠好。”现在,许燕一直盼望着怀特礼品城的店面尽快装修完毕,有了实体店面后,工作就更好开展了。

许燕希望用两年的时间,让她的个性喜糖进入省会的每个婚宴。打开市场后,许燕还希望做自己的品牌,自己设计生产外包装,有自己的品牌糖果。如果条件成熟,她会考虑向河北各个地市发展。

许燕说,自己的整个创业过程还算顺利。个性糖果在河北虽是首家,但在上海等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运作之前,她参考了其他地区个性糖果的运作模式,并从中借鉴了不少经验。糖果虽然利润不高,但成本也低,又是订单性销售,给自己减少了不少经济压力,在创业初期开拓市场时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克莱克玩具公司:“领养出售法”

椰菜娃娃是美国克莱克公司推出的一种以领养方式出售的布娃娃。它不像其他布娃娃那样被摆在货架上,而是放置在小小的婴儿床里,随身附有出生证明,上面写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地点。有心来“领养”的小朋友们先要办好领养手续,才能将“自己的孩子”抱回家中。

1983年,椰菜娃娃刚投入市场,迅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椰菜娃娃就销售出300万个。椰菜娃娃很快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连环画、儿童读物里的主角,甚至成为“爱”和“成功”的代名词。

有营销专家研究分析认为,椰菜娃娃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即赢得市场,风靡美国,与克莱克公司独特的促销计划和公共关系活动是分不开的。

1982年底,克莱克公司市场部、公共关系部和公司最高领导人与爱德华广告公司、威纳尔公共关系公司的顾问一起,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推销计划,计划包括四项内容:

1.对椰菜娃娃的出售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出供顾客“认领”的方案。

2.尽可能快地让玩具经销商们了解椰菜娃娃的性能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经营兴趣。

3.把有子女和多子女家庭作为宣传的主要目标,唤起他们的购买愿望,在圣诞节前夕,掀起一个销售高潮。

4.在促销过程中,突出宣传认领卡片,使消费者充分认识到椰菜娃娃的与众不同之处。

为了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销售宗旨,克莱克公司还编写了《椰菜娃娃父母领养指南》和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宣传材料。

1983年2月的纽约玩具交易会,为椰菜娃娃的促销活动揭开了序幕。在这次交易会上,人们发现一个个圆头圆脑、憨态可掬的小家伙躺在模拟的婴儿室的小床上,等待着人们前来认领。这种新颖的构思和巧妙的设计,立刻引起了新闻媒介的关注。

自同年2月中旬开始,《纽约时报》率先对椰菜娃娃做了报道,其他各报紧随其后,对椰菜娃娃进行了连续报道。一时间,这种玩具娃娃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椰菜娃娃的销售量大增。

到了仲夏时节,玩具零售商们反映这种娃娃十分好销,其销售量明显超过了其他娃娃。

接着几乎全美国的电视网也开始对椰菜娃娃进行报道,一连持续了几个星期。许多报纸、杂志也纷纷刊登介绍椰菜娃娃的文章,当时,对椰菜娃娃进行报道的电视台和其他各类媒体超过了50家。

1983年10月至11月间,椰菜娃娃的销售达到了顶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形。

此时克莱克公司的公共关系人员利用人们对椰菜娃娃的偏爱心理,巧妙地调整了宣传内容,设计了椰菜娃娃为社会做贡献的主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新的层面。

他们重点宣传的实例有:当时的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在纽约的一家医院里向动过心脏手术的韩国儿童赠送椰菜娃娃;巴尔的摩城以抽彩的方式出售椰菜娃娃,筹资2.5万美元,为一家儿童医院购买了一台透析仪。在宣传过程中,克莱克公司还穿插着介绍了一些有关椰菜娃娃的趣闻:美国肯萨斯城一位急于为孩子购买娃娃的消费者,在商品脱销之后,专程乘飞机去伦敦“领养”椰菜娃娃;卡特宝石店的老板在椰菜娃娃的身上镶嵌了贵重的钻石和绿宝石,标价10万美金,卖给那些出手大方的富翁。至此,克莱克公司的促销活动告一段落,公司的营业额越来越高,名气自然也越来越大。

张掖:玩出来的音响店

俗话说玩物丧志,但数十年的爱好已经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变成行家,而当爱好转化成为事业或职业时,创业门槛对这样的人就几乎失去了阻挡作用。

张掖是广州一间食品厂的前食品检验员,他的业余爱好是玩音响,并且是属于音响发烧友中从原始的矿石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一直玩到芯片时代的人。

数十年的音响发烧友资格让张掖不但熟悉国内国际上各种音响器材的质量、性能,而且对爱好音响的人的各种需求了如指掌,从营销的角度讲,能够掌握顾客购买需求的人往往在商战中占有先机。

但在张掖年近50岁下岗时,他还没有发现自己的经商才能。

无所事事,整天在各大商城附近游荡的他很快发现由于广场促销模式的兴起,广州音响市场开始急剧扩张: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各个商业广场上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而广场促销必不可少的设备就是音响设备。

在广州开一间音响店需要投资50万元,而5年前张掖创业时,他的全部积蓄只有10多万元,当别人把钱花在装修豪华的门面上时,张掖花了8万元在自己的音响店里装修了一间高保真试音室,然后将自己家中的旧音响搬入店内。他说,玩音响的人并不看重门面,而是要看一间店的专业水准,他的音响店虽然门面简单,但“只要进了试音室,十有六七会成为我的顾客,因为我的试音室能听到最逼真的叮冬泉水和鸟鸣”。张掖很是自信。

有一名拥有数亿元净资产的投资者曾说过一句投资格言式的话:钱不是用来投资的,而是用来在投资过程中吸引更多资金的,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最高的人生智慧。

每个人对音响的感觉都不同,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同,音响是一个十分讲究个性化的产品,但现在的音响产品几乎都是从流水线上按照统一的工业标准生产出来的,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由于个性化的需求,一台好的音响并不是用价格能够标出来的,市场一台10万元的音响,可能并不比两三万元装配回来的音响让顾客满意,这就为音响店留下了市场空间。

经营音响实际上是经营销售的产业链,有人买了一台高品质的喇叭,但高品质的喇叭并不能保证音响的高保真输出,这时就需要一条高品质的输出线,而一条高品质线材的价格往往是普通线材的数十倍,如一条普通的线只要10多元,但一条镀金或镀银线则要100多元。有了高品质的喇叭和线后,又要有好的音源,要求高的人又想有好的试音室。

后来兴起广场促销后,安装和出租音响设备就成了张掖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到周末和假日,就是张掖这些人最忙碌的时候。

刘海玲:破版卖报卖出100万

5年前,怀揣着计算机专业本科文凭和四级英语证书,刘海玲准备干一番事业。

然而,几番应聘下来,屡屡碰壁的刘海玲对自己选择的岗位标准一降再降,由最初的非事业单位或三资企业免谈,一直屈降到营业员、导购员……最后她应聘到一家个体打印店工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打工妹。

让刘海玲心理有些失衡的是,店老板是一个比自己还小两岁,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小姑娘。想想自己大材小用成了一个打字员,况且还是在一个年龄、学历都不及自己的小女孩手下打工,她的脸上实在有点挂不住。

更让她窝火的事情还在后头。到了月底发薪的时候,老板给其他两位打字员每月400元工资,刘海玲却只拿到了200元。她感到一种莫大的讽刺和侮辱,一气之下,刘海玲辞职了。

回到家里,刘海玲越想越窝囊,气恼之下,她把房子里的一只脸盆当作发泄物,一脚踹了出去。飞出去的脸盆正好砸在了来小区送报纸的投递员身上。投递员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兴师问罪,可一推开门,见刘海玲正泪流满面,便坐在她的身边询问起来。在这位大姐姐一样的投递员的追问下,刘海玲不禁说出了自己大学毕业后求职的种种难处。

这位大姐一听,便开导她:“小妹呀,不要工作不顺心就悲观失望,只要你有信心和耐心,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的。你看大姐我,当初也是大学毕业,在厂子倒闭前还是一个科级干部,可现在下岗了,也没有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以送报纸为生,虽然每月只有300多元钱收入,可生活得也还算充实。”

听这位投递员大姐一说,刘海玲顿时豁然开朗。第二天,投递员大姐又来的时候,刘海玲从她口中得知《大河报》目前正在安阳招聘发行员,月薪200元。刘海玲便立即去报了名。

从此,刘海玲的送报生活开始了。每天早上7点钟,刘海玲从发行站批发报纸出来,推着一辆自行车,逐门挨户地投递,顺便还要沿街叫卖。卖完报之后,其他的投递员都回家休息了,刘海玲还四处奔跑,寻找客户。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刘海玲的报纸发行量遥遥领先,仅零售报纸的收入每月就高达400多元,加上报社200元的工资和订户提成,她的收入一下子到了800元,这让刘海玲感到非常兴奋,也看到了做报纸发行的希望。

刘海玲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没多久,她和几个小区的住户都熟悉了。那些住户对她也很友好,放着报亭的报纸不买,情愿晚买一会儿,也要等着她来。一些住户订报也不去找邮局而是让她代理,不知不觉中,她的业务量一路飚升。半年之后,她的发行量已经名列第一,每月的收入轻轻松松达到千元以上。

《大河报》是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每天有40多个版面,内容五花八门,包括国内、国际新闻、军事、经济、体育、娱乐、股票等,虽然每份报纸只卖5毛钱,可对于一些下岗工人或在校学生来说,天天买报纸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一些人对报纸上的40多个版面,往往只对其中的某个版面感兴趣,如关心股票的只对股票版感兴趣,爱好体育的只关注体育版,其他版面只是粗粗浏览,有的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其他的版面对这类读者来说掏钱购买纯属浪费。

为了迎合这种特定读者的需求,刘海玲灵活经营,打破中国报纸发行的惯例,拆版卖报,每版1毛钱即卖。这样一来,一份价值5毛钱的报纸,被她卖到了4元。她卖一份大河报的收入,比整卖40份还划算。

就这样刘海玲每月额外又多赚500多元。

从卖《大河报》中尝到了甜头的刘海玲,把《南方周末》等其他厚报也破版出售,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现在,她的资产已达到了100多万元,拥有了2辆报刊配送车辆,15个书报亭,一个报刊批发门市,手下雇用的员工达33人。

费涅克:高价卖流水声

费涅克是一名美国商人。在一次休假旅游中,小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带上录音机,专门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游逛。他录下了许多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然后回到城里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出售。想不到他的生意十分兴隆,尤其买“水声”的顾客川流不息。

费涅克了解到许多城市居民饱受各种噪音干扰之苦,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奇妙的商品,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使那些久居闹市的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还可以使许多失眠者在水声的陪伴下安然进入梦乡。

商机在于积极发现。商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俗话说得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其实许多商机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商机,留意身边的潜在商机,这就是流水声也能热卖给予我们的启示。

在我们抱怨生意难做之时,却有无数的商机在我们身边溜走或等待我们去发掘。发掘新的商机,比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更具发展前景,因为谁是新商机的发现者,谁就是市场的独占者。

李不二:情侣手套,一冬天狂赚10万元

2011年初冬的一天,石家庄市气温很低,李不二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溜达,不时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他看见在凛冽寒风中,有很多年轻情侣依偎着携手并行,其中有一个镜头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一对对帅哥靓妹一只手各戴着手套,另一只手却没有戴手套,而没有戴手套的手却彼此紧紧地牵拉着,尽管被冻得又红又肿,但却始终不愿意松开。目睹此景,李不二在感叹爱情之火如此炽热之余,灵感之火也被倏地点燃。何不发明设计一种能使情侣共同携手的联体式手套,这种款式的手套肯定会受到热恋男女的喜爱。

于是,李不二喜形于色地回到家后,立刻就坐在案桌前,用笔和纸设计绘制出了这种三只装联体式情侣手套,即将四只手套改良为三只手套。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司空见惯的、只有一只大拇指分开的儿童手套式样,其中的两只手套仍然保持儿童式样,另两只手套则予以了大胆改进,将两只手套“合二为一”,紧紧地“贯穿联合”在一起,戴上之后,一只手和另一只手能进行“零距离亲密接触”。

第二天,李不二根据网上的资料,按图索骥地找到了一家属于街道管辖的小规模手套作坊,将自己这种创意向老板说了,同时拿出所绘制的图样给经理看。那个老板很有市场意识,看了以后连连击掌叫好,毅然拍板“友好合作,盈亏二八开”。上市之前,大学生出智力,手套作坊出财力物力,并签下相关协议。

时令商品就要适时上市,次日,手套作坊老板就开始安排员工“依样画葫芦”剪裁缝制。一个星期后,制作社就拿出了1000副棉质的“情侣手套”,放置在临街门市部作为“投石问路”式销售,尽管这样一款棉质“情侣手套”要卖10元,还是没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

首战告捷后,李不二和手套作坊又尝试着开发生产绒质、线质、皮质等系列的“情侣手套”,手套外面还绣着“携手到老”“一生牵手”“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吉祥祝福语,这些手套投放市场后,也受到了情侣们的青睐。

一个冬天下来,这款“情侣手套”系列给这位大学生带来了近10万元的利润,他自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富翁”。

如今,他将“情侣手套”所赚来的钱,在当地开了一家创意咨询公司,并聘雇了两位伙计,自己当上了老板。

刘静:巧克力女孩的创意财富

1979年,刘静出生在洛阳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父母希望她长大后能成为一名教师,可是后来刘静报考的是北京一所商业学校,因为她对经商很感兴趣。

第一年寒假时候,刘静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应聘到一家乳业公司做牛奶推销员。

刘静拿着广告宣传单,提着奶产品在居民区转悠了两天,人跑得精疲力竭,可是连一瓶鲜奶都没卖出去。

第三天,刘静打扮得利利索索,又戴着大学的校徽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向每一位过往的家长讲解奶产品的性能与营养,还特别针对胃肠功能较弱的幼儿讲解了一套奶产品的营养保健学。家长们觉得很有道理,纷纷订购了牛奶。那一天,她卖掉了300多袋(瓶)鲜奶,赚了100多元钱。

第四天,刘静趁热打铁,把公司的宣传海报贴到医院的每个角落后,再次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向过往家长进行解说。这一天,又大获全胜,刘静共卖掉1000多袋酸奶,竟赚了300多元。

就这样,短短的一个寒假过完,她口袋里已经有了厚厚一叠钞票。

这一年,卡通饰品风靡京城,闲暇时刘静又在校园里推销起了Kitty猫、流氓兔等大受女孩喜欢的小玩意儿,尤其一种多功能电动狗,简直被刘静卖疯了。

刘静不仅赚取了学费和生活费,还成了校园里的小老板。

在经营中,刘静发觉自己身上蕴藏的“财商”很发达,只要动动脑子,总能发现赚钱的门路,以致毕业时还没走出校门,银行卡上就有了3万多元的存款,这在大学生中的确算个小小的奇迹。

2001年随着毕业的日益临近,刘静想到创业,通过不断挖掘自己的“财商”,干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哪怕它暂时还不是公司,而是一个小店。

但商业市场上的投资风险,又让她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她只有3万多元的本钱,输不起。一天,刘静从网上看到,近年来纯手工巧克力在欧洲大受欢迎。情人节时尚男孩送给女友的往往不是玫瑰花,而是亲手为她做的富有创意的个性巧克力。因为承载着浓浓爱意,女孩们又浪漫地称它为“甜蜜梦幻”。

因为现做现卖十分新鲜,几乎每个手工巧克力店的生意都火爆异常。尤其看到网上那些可爱的时尚巧克力样品,刘静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之余她灵机一动:虽然北京的一些大型超市里也出售德国“德芙”、瑞士“瑞士莲”等著名品牌的巧克力,但它们大部分是包装好的,由于是工厂批量生产,款式单调不能张现时尚个性。而且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也不新鲜。

自己何不开家“巧克力DIY吧”?刘静心想

让年轻人亲手为心上人做巧克力,还能自己设计造型、花纹,并刻上表达爱意的文字,多棒啊!对于DIY这个近些年风行世界的时尚新概念,她并不陌生,广州前两年就已经出现了DIY陶艺吧、DIY美容吧,北京还出现了DIY电脑吧,DIY漫画吧等,她也亲自去体验消费过,的确乐趣无穷。她又了解到,纯手工巧克力店2000年已经风靡日本和韩国,2001年夏天才被引入中国的台北和香港。

经过市场调查,刘静注意到京城还没有一家这样的DIY店,所以要想吃纯手工的新鲜巧克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只有到北京饭店等几家五星级酒店的高级西饼房订做,价格十分昂贵不说,还特麻烦。这里面肯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后,刘静把店址选在了海淀区商学院附近的一个安静角落,与两家大型花店为邻。店内空间虽不算太大,但装修几乎和三里屯有名的“卡萨布兰卡”主题酒吧相同,墙上贴满了《卡萨布兰卡》的海报和剧照,小小的吧台上方悬挂着一架螺旋桨飞机的模型,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早晨,《时光流逝》的钢琴曲准时响起:“叹息一瞬间,甜吻驻心田;任时光流逝,真情永不变……”马上就让人联想到了大西洋边摩洛哥温暖的海风,深蓝的海水和一排排高大的棕榈树。这一切都显得高雅、浪漫而又充满异国情调。

做巧克力的模具有心型、玫瑰型、手掌型、动物和卡通型等20多种。来自巴西的“老巴布”可可豆,以及西班牙老牌COCOA等原料,衬托出了小店的品位与格调。

由于是独创,刘静的“爱情巧克力DIY吧”,引得情侣们和大学生及时尚白领成了她店的常客,就连驻京的一些外国人也偶尔会来享受一下自己动手的乐趣。

仅仅不到一年的光景,刘静就已从她的“爱情巧克力DIY吧”获利30万元。

曾荃英:玩天文玩出财富来

25岁的曾荃英是个活泼开朗、喜欢追求时尚的女孩。

2008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广州,凭着出色的表现,很快加盟了一家外资公司,做业务销售。工作之余,曾荃英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天文爱好者相互切磋。

转眼,到了2009年,曾荃英去姐姐曾莫英那里玩耍,遇到了姐姐的同事钟志龙。钟志龙是湖南桃江人,性格开朗,喜欢旅游。两人一见钟情,很快陷入热恋之中。

同年4月22日,宇宙中会出现一场视觉盛宴,地球、金星、火星在东方低空近距离相遇。这天正好是农历二十八,一弯残月犹如镰刀。天空中会出现两个“弯月”的奇观。这是天文爱好者期待的一天。曾荃英早就盘算去衡山观赏,和钟志龙说后,两人一拍即合。

4月21日,曾荃英向公司请了一周假,两人带着望远镜、观测仪,登上了去衡山的汽车。在衡山玩了一周,两人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广州。

尔后,曾荃英又将目光锁定在7月22日的日全食,这可是500年难遇一次的机会。

7月18日,曾荃英再次向公司请假,请假未准。眼看自己即将与日全食擦肩而过,曾荃英经过一夜思考,决定辞职。为了筹集旅行经费,她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块瑞士手表低价卖了,刚买的笔记本也折价卖了。

7月19日,曾荃英和男友钟志龙一起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到达时已是7月21日了。因为旅途劳累,曾荃英病了,住进了医院。这一待就是两天,有关日全食的消息,她只能在报纸上看到。

7月23日,从医院出来,曾荃英依然愁眉苦脸。男友钟志龙若有所思地说:“这样来回奔波也不是办法,为什么不弄一个俱乐部,足不出户就观看到各地的天文奇观呢?”曾荃英先是愣了一下,继而一拍大腿:“对,就这么干。”

曾荃英打听到,在国内,北京和上海有两家天文馆。很快,她和男友来到上海,一到上海,就扎进了天文馆。经过两天的仔细考察,曾荃英不仅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也弄清楚了天文馆的操作流程。与参观者的交流,也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天文也有大市场,绝对能受到都市人的喜爱与追捧。

2009年8月13日,曾荃英用男友家里资助的5万元,在广州火车站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开了自己第一家天文俱乐部。俱乐部分两层,楼上是天文观望台,有一台望远镜,两台天文观测仪,一书架的天文书籍。楼下分三个小房间,一间天文景象展厅,一间投影室,一间交流室。室内装饰全都仿照上海天文馆设计,如果不是地方太小,观众会以为真进了国家级天文馆。

广州开了家民间天文俱乐部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开业第一天,小店里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因为消费不高,又时髦,许多年轻人喜欢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前来转转。考虑到南方很多人没有看到完整的日全食过程,曾荃英动用朋友的力量,将他们传来的影像资料,找了家专业摄像馆,进行剪辑和整理,制作了一个完整的日全食视频,又在门口贴了一张2009年天文观测指南。

生意就这样一天天好了起来。

2009年9月17日,将上演天王星冲日奇观;9月23日,用望远镜能观察到4颗完整的著名的伽利略卫星。对于这个一月双喜的事情,曾荃英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9月1日,曾荃英推出了“天文爱好者会员制”,一旦加入,会员们就可以把自己观测拍摄的视频传过来,收入按照三七分成。这对于世界各地的天文发烧友来说,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短短一周时间,通过网络、短信报名的人数就超过了1000人。很多会员提出不要回报。对于他们来说,能把自己的视频与更多人分享,就是最大的快乐。

随着生意的火爆,客源更广泛了,既有上至80岁的老人,也有小到3岁的孩子。曾荃英特意准备了一个意见簿悬挂在墙壁上。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建议:能不能制作一些科普性的宣传小册子,给孩子阅读。顾客的建议引起了曾荃英的注意,她联系厂家,赶制了一批天文科普知识图册,低价卖给顾客。因为图册内容充实,且图文并茂,一问世,就受到了顾客的喜爱。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离开仍不忘带一本。有位母亲反映,自从孩子来了一次后,天天缠着要学图册上的文字,还表示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一名科学家。

一本小小的读物,能起到这么好的激励作用,曾荃英自然万分高兴。短短三个月,曾荃英的账号里就有了15万元存款。去掉投资的5万元,净赚10万元。

2009年11月15日,曾荃英的店里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乔治·泡森。泡森是美国塔夫斯大学的教授,资深天文专家。这次他特意带来了一台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两箱珍贵物品。第一箱为仿制文物和仪器,有丹容菱镜等高仪、清代漏壶、氢原子钟等等;第二箱为中外天文学杰出人物的照片和近现代运用观测仪器所拍到的成果,比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拍摄到的太阳黑子照片,弥足珍贵。

此时,距一年一度的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只有两天了,曾荃英正在为缺少深度望远镜发愁。泡森教授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在曾荃英的盛情挽留下,泡森教授待了三天,主讲了三场天文知识兴趣讲座。离开时,他伸出大拇指说:“一个弱女子,就能办出这么高水平的天文馆,真令人惊讶。中国女人,很了不起!”

此时的曾荃英已经不满足于仅靠参观和展览来积累财富。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荃英创意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专门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天文产品为主,比如“狮子座双星兔”,小巧玲珑的情侣兔子上缀满流星雨的图案;“追日太阳帽”是以2010年1月15日的日环食为背景图案,既时尚,又实用;粉红色的“双月映日”抱枕,由于采用高质量棉絮,抱着它睡觉,既前卫,又耐用……上百种与天文奇观有关的天文产品一下就迷住了进店的顾客。有的顾客为了收齐2009年一整套天文产品,不惜向其他顾客高价收购。

对于2010年的日环食景观,曾荃英早就拿出了自己的计划。她决心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一次大理追日行动,以弥补去年的遗憾。为了提高人气,活动还设置了三个奖项,最高奖项是一架价值万元的天文望远镜。曾荃英的追日计划一公布,立刻受到了天文迷的追捧,短短一周内,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000人。曾荃英最终挑选了50人组团去大理茶马古道开展科普旅游及观测活动。为了让其他天文爱好者也能够观赏到这一天象奇观,所有的视频资料同时传到俱乐部的电脑上,进行同步直播。

在曾荃英的努力下,俱乐部每天都精彩不断。如今,俱乐部每年创造的纯利润达到40万元。曾荃英兴奋地对男友说:“没想到,我这个比男孩子还野的女孩子竟然也能把天文爱好转变成生产力,而且越做越大。”

孟小五:用摄影爱好创造财富

孟小五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大学时期喜欢上摄影,起初玩得不专业,毕业后,成为各大摄影论坛中活跃的一员。

2009年,无意间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开了一家以“时光”命名的照相馆。

尽管已经大学毕业6年了,但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孟小五像是在说昨天的事一样:“我上大学时候学的是建筑专业,对视觉和角度考虑得要比其他人多很多。”

孟小五从大一开始,他就对镜头感兴趣,闲暇时候就用自己的一个胶片式照相机去拍些商业楼盘。

大二的时候,孟小五的父亲去日本旅游时给他买了一个小数码相机,因为方便携带,他也是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2004年,孟小五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去找工作。闲暇时间多的他就成为很多摄影论坛里的一员,论坛里有什么活动,他都踊跃参加。每次和论坛里的人出去外拍,孟小五才知道,他所懂的那点东西太业余,而且装备也不专业,所以他就跟那些高手们学习,并念了一个视觉传达专业。

当时因为孟小五不是摄影科班出身,所以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给建筑行业做动画,当时第一个月工资开了2000元,发工资的第二天,他额外添800元,花2800元买了一个镜头。

用孟小五的话说,要想摄影技术不断增长,装备器材要不断更新换代,所以他为了自己的爱好,每月都是“月光族”。

孟小五每次和论坛的朋友出去给人外拍都是免费的,他很单纯地把这叫作“玩”。

单纯的摄影,感兴趣的人不会太多,但把摄影与化妆、造型融为一体,大家就有兴趣了。

孟小五在摄影论坛里结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韩韩和欣欣,两人都是海归,想法都很潮。韩韩是“70后”的男生,但有着“80后”的外表和思想,和孟小五在拍摄时能够动静结合,互补得非常好。欣欣则是“80后”的女孩,有着一手好的化妆功底,懂得抓住四季中的潮流装饰。

三个人每次外拍时配合得非常好,而且都非常喜欢摄影。

2009年的一天,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以“时光”命名的照相馆,孟小五是管理者。

当时,孟小五把自己准备结婚用的婚房也“牺牲”了出来,准备按照工作室来装修,孟小五的父亲很赞同,却遭到了孟小五母亲的极力反对。后来,孟小五每天都劝说母亲,母亲的同学也是摄影爱好者,也天天来当说客,母亲看儿子是真喜欢,也就同意了。

刚开始创业时,三人共投入了5万多元,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摄影设备上,剩下的钱用来买服装和道具了。

当时,沈阳的影楼和照相馆很多是定制服务。那些影楼和照相馆都有一个统一的套系,从照片背景或是动作来看,内行点儿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哪家拍摄的。而孟小五他们要做的就是和别人不同:注重个性化拍摄,为客户单独服务,按照客户的想法和每一个故事,抓拍每一个瞬间,而不是拘谨摆拍。

个性化订制拍摄使得孟小五和他的合伙人们赢得了沈阳市场。

“我们的顾客特别多,都是朋友介绍来的,这也让我和我的搭档充满了自信。”孟小五说,他们的第一桶金是给一个楼盘拍商业片赚到的,当时很辛苦,拍了一天,一共500多张,以为客户能从中挑选几张,但是客户对照片非常满意,最后挑选了50张,他们一天下来赚了15000元,看着挣来的辛苦钱,他们都激动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