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倾国倾城之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建立攻城略地之功。
不要永远眉头紧蹙,要知足常乐,试着用小满足来熨平你紧皱的眉头。
富兰克林曾说过:“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坐着是舒服的。”因此我想告诉每个人,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
知足,是精彩挥洒后的无怨无悔;知足,是寂寥人生路上一曲充实的歌。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你想拥有快乐吗?那么,请学会知足,因为——知足常乐。
如果没有知足之心,那么,诗人刘禹锡身居高官为什么还向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清静生活?试想一下,假若当初他贪图富达,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唯吾德馨,斯是陋室”的乐天知命?如果没有知足之心,居里夫人为什么选择将她的研究成果与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共享?试想一下,假若当初她不这样选择,她又怎么会在获得成就和荣誉的同时又获得高尚的灵魂……
然而,也有一些人,被名利熏黑了,被贪婪淹没了,被纸醉金迷了,被灯红酒绿了。他们丧失了知足之心,总是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牟取私利,甚至不择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为,见小利而忘大义我必先。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是由于不知足,杨国忠才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在一系列的“提拔”中平步青云,唐朝的衰败也由此开始;正是由于不知足,秦桧才非要将精忠报国的岳飞除去,以致造成了岳飞惨死风波亭这一令人扼腕悲叹的悲剧;正是由于不知足,李林甫才最忌恨杜甫,把他挤出朝廷,使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政治抱负只能在漂泊中慢慢稀释。
朋友们,虽然有人曾慨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是不要忘了,那些以权谋私、损人利己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让我们用一方水土种植我们知足的种子,用一阵春雷洗礼我们知足的信念,用一抹晨光铸就我们知足的意志吧!因为——人生在世,知足常乐。
一只健壮凶猛的猎豹在以8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狂奔之后,满足地看着爪下颤抖的羚羊。一只纤弱微小的蜘蛛,在徐风中安逸地休憩了半天后,缓慢地爬向挣扎的蚊蝇。
安逸者和奔走者概括了整个世界。有的张开血盆大口,有的龇出狰狞的尖牙,有的埋藏在厚厚的沙子中,有的守候在摇曳的枝头。它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着。
在沙滩边,富人鄙视地望着渔夫:“何以虚度光阴?”渔夫振振有词:“吾已得吾之快乐。”
在此,我们不敢妄评富人的精干或是渔夫的“无为”,毕竟,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活着。但是,人仅有的一生究竟应在什么信念的指导下生存,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意义呢?
汉朝的班超年轻时曾替人抄书度日。一天,他毅然掷笔于案头,叹息道:“大丈夫应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怎能在案头虚度过一生!”后来,班超奉命入西域,他果断地带兵斩杀了匈奴的使者,为汉朝和鄯善王国的联盟打下了基础。
法国著名的画家高更,宁愿呆在大溪地岛的家中,支起画架,靠冥想创作。而饱含热情的梵·高却像蚂蚁一样,走遍了法国南部的村庄。在他的画布里映出了一张张黝黑的脸,凝结了晒麦者和阳光完美结合的自然景色。
当然,我们不能把一生都和安逸绑在一起,我们需要“读万卷书,行千里路”,靠奋斗干出一番事业。奔走,固然是劳累的,那位在海滩边晒太阳的渔夫也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更愿意把自己融入粒粒细沙中,任海浪抚摸他的肌肤。他认为这就是人生最终的目标。是的,如果不去奔波,一个人怎么能获得像《马可波罗行记》那样广博的见闻,了解《徐霞客游记》那样缤纷的风土人情呢?
渔夫认为活着平凡清淡,舒服就行;而富人认为奋斗后的享受才是最幸福的,甚至奋斗的过程也是无比快乐的。一个在平静中获得快乐,一个从奋斗中品味人生。
究竟这两种答案哪个更正确呢?我们是该像剑侠一样孤独,四处习武,还是应该像金庸先生笔下的武林人,静居世外桃源,远离尘世?是要学孔子一样周游列国,还是要学庄子一样“以日月为礼,以天地为棺”?
心存大志向,懂得小满足,或许这才是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