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羊皮卷胸中成功路
8376400000056

第56章 被权威洗脑的人是可悲的

羊皮卷充分肯定权威的作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权威可能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认为那些被权威洗脑的人是可悲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霍夫特博士心中的好学生标准:“优秀学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素质——诚实、不折服于权威、任何时候都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老师讲的和书上写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保持一颗怀疑的心,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问自己“这是不是真的”。在事实与权威面前,要尊重事实,这样才可能有突破和超越。被权威洗脑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永远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敢于突破传统的天文观念,用“4个9年的时间”完成了长达六卷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第一卷论太阳居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行。第二卷论地球的自转,指出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它一方面以地轴为中心自转,一方面又循环着它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第三卷论岁差,即地球自转轴的运行使春分点沿黄道向西缓慢运行,其速度每年为 50.2 角秒。第四卷论月球的运行和日月食。第五卷和第六卷论五大行星。这就完整地提出了太阳结构的理论——日心学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只有月球绕地球转动,恒星则在离太阳很远的一个天球上静止不动。哥白尼把统率整个宇宙的支配力量赋予太阳,而各个天体则都有其自然的运动。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占统治地位长达一千多年的托勒密体系——地心学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地是静止不动的谬论。哥白尼在科学的殿堂里没有屈服于传统观念,为人类带来了宝贵的科学遗产。

但是,当时教会在波兰的势力极为强大,这种彻底颠覆传统地心说的理论一旦发表肯定会惹得教会动怒。哥白尼慑于教会的统治,怕遭到反对和迫害,迟迟不愿将《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值得庆幸的是,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他弥留之际,终于在病榻上见到了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样书。恩格斯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以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如果哥白尼慑于权威,至死都没能将《天体运行论》公诸于世,则不仅是他一生执著的科学精神的悲哀,更是全人类科学史上的悲哀。

在我国,华罗庚同样是这样一个不轻信权威,不断创造奇迹的人。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儿童时代的华罗庚非常顽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华罗庚逐渐懂事,进入金坛县中学以后,他开始用功了。他聪明的头脑中的潜力发挥出来了,老师教的课本知识他能很快地理解,而且他喜欢独立地思考一些问题,不盲目服从。

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他和同学们在假期里读胡适的《尝试集》,并要求写读后笔记。《尝试集》卷首有这样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认真研读了这首诗,发现胡适在逻辑上犯了错误。他分析说:诗中的第一个“尝试”是说,一试就成功的事情世界上是没有的;诗中的第二个“尝试”是说,自古以来的成功,都是从一次一次的尝试中得来的。两者的意义迥然不同,决不能把第一个转化为第二个,更不能用后一个“尝试”否定前一个“尝试”。他把这个有独到见解的分析写在读后笔记中,交给了老师。在当时,胡适已经蜚声文坛,而华罗庚才不过刚上初中。

华罗庚日后的成功不能不说和他对于权威的态度有所关联。正是这种独立思考、敢想敢干的精神,使得他不盲目迷信名家和权威,敢于对权威的著作进行大胆的怀疑、认真的剖析,使他最终站在历史的前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他自己也最终成为权威。

佛教有言: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这里的慈悲正是我们所说的爱。爱升华起来就是幸福,爱沉淀下去就是和睦,世间唯有爱能让我们行走得如此从容。爱是人与生俱来的人性特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爱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让我们都能够从掌上的羊皮卷中感悟到爱的真谛,激发自己爱的能力,懂得爱他人的美好意义。第九章掌握爱的能力,胸中为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