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羊皮卷胸中成功路
8376400000045

第45章 成功无捷径,但是有途径

千百年来人们最想发现的路,可能就是成功之路了。但是,成功却是无巧可取的。这样的结论听上去很令人沮丧,有人不禁要叹息:那发现之眼对于成功又有何用呢?

诚然,成功无捷径,但却是有途径的。现在先和你分享一下下面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想要去征服前面的一座高山。上山的路有三条,年轻人往四周看了看,发现山脚下有一处亭子,亭子里有一位卖茶水的老人。年轻人就来到老人面前,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问道:“老大爷,我要上山去,该走哪条路才近呢?”老人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根手指头,反问道:“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一条?”年轻人想了想,回答说:“左边。”“左边的路,坎坷不平!”老人说完,闭上了眼睛。年轻人二话没说,就出发了。

过了许久,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轻人再一次出现在了老人的面前。“老大爷,我都爬了半天了,怎么也走不出那些坎坷,您能不能再指点我一条上山的路呢?”老人又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根手指头:“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条路?”“右边的。”年轻人声音很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右边的路,布满荆棘!”老人说完,又闭上了眼睛。年轻人呆呆地望了老人一会儿,欲言又止,再次出发了。

时间又过去了很久,年轻人第三次来到老人面前。他放下背包,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老大爷,我必须上山啊!可是走来走去,老在原地打转,怎么也走不出迷惑的荆棘,请您老人家无论如何帮帮忙,告诉我上山的路吧!”老人还是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根手指头:“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一条路?”“我想走一条平坦的路!”年轻人这一次毫不犹豫地回答,脸上掠过一丝笑容。“平坦的路是没有的啊!”老人说完,眼里充满了期待和鼓励。

年轻人突然明白了老人的用意。他背起背包,重新上山了,一步一步,坚定地向上攀登着。终于他领略到了山顶绮丽的风光。

通往成功的终点不正像爬这座高山吗?我们不要对成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成功就像爬山一样,需要的是一步步向上的坚持的精神。一个人要走近成功,虽然可以寻找到很多条通往山顶的路,但从来都没有捷径,只有途径。是的,成功原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成功是必然与偶然结合的产物。就个人的成功而言,没有必然性的因素,当然无所谓成功,没有偶然性的因素,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必然性可以总结也可以遵循,偶然性就不同了,它是人们所无法预测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无法预测就无法总结,无法总结当然也就无法遵循了。对历史稍作总结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朱元璋从一个小和尚做到了明朝的皇帝,就其个人来讲,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天下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显得更成功的呢?朱元璋的成功有必然性——他有做皇帝的雄心壮志(说是野心也未尝不可)和相应的基本素质。也有偶然性——他曾经衣食无着,当过乞丐,人称“饿出来的皇帝”。的确,没有这“饿”的折磨,朱元璋的皇帝梦可能就不会变为现实。就朱元璋的成功来说,我看就没法总结出规律来,因为他有当乞丐的偶然因素。如果我们机械地把这一因素也视作某种规律,盲目地说“没有当乞丐的经历就不可能成就大事,就当不了皇帝”,这样的理由显然只能作为笑料。

再比如说越王勾践。他忍尽世间的奇耻大辱,“摧眉折腰”侍候吴王夫差,为其当马夫,尝大便,终于得到了夫差的“信任”,把他放回了故国。最后他消灭了吴国,杀了夫差,报了仇,雪了恨。对于勾践来说,这无疑是重大的成功。这一成功,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机结合的结果,没法总结,没法复制。复仇之心,人所难免,知耻而后勇,这些都是勾践消灭吴国的必备要素,舍此,就不会有复仇之举。但仅此是成就不了勾践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偶然因素——当初,夫差打败越国时没杀了勾践,留了他一条性命;后来,夫差没看透勾践的心计,误以为勾践已经从心底里归顺了自己,因而,一时高兴就把他放回了越国。如果没有这些偶然因素,也就不会有勾践复仇的成功。同样,这也是毫无规律性的东西。

任何成功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时空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所以成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像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而人的因素不同,成功的方式也就不可能复制。不同的人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不同的成功也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实现,但不可能有任何两项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成功没有捷径,“按图索骥”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人们对成功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结果的看法往往会有分歧,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有人认为是成功的事情,有人则可能认为是失败的。对成功的认知不统一,当然就没法划定走向成功的路线图,也就没法把完成成功大业的步骤规定得一清二楚。这样又何来捷径之说呢?

然而,想要成功的你也不要因此而垂头丧气,因为,羊皮卷里面指出:成功无捷径,但是有途径。

是的,成功有道,但这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能靠“领悟”而不能靠“规范”。成功没有捷径可循,张三的成功路径,李四再重复去走一次就可能成功不了,因为时、空、人都不同了。对于成功学所讲的道理和事例,我们只能心领神会而不可“刻舟求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信书是愚蠢的,全信书则更加愚蠢。任何人的成功都只从自己探索前进的过程中获得,离开了探索与实践,一切理论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