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羊皮卷胸中成功路
8376400000040

第40章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

羊皮卷认为,成功来自积累。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生长发展的规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会遵循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人生下来先学爬,再学坐,再学走,如果他走都不会又怎么会跑呢?就如一棵植物,没有破土萌芽怎么会有抽枝展叶,没有抽枝展叶怎么会突然有一天就开了花,没有开花怎么就会有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就像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一样。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面也深含了成功是从积累开始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人们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甚至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就会自动自发地去学习它、钻研它,不是年年月月想,而是天天想时时想甚至是分分秒秒都在想。苏轼曾因为写字专注而吃过墨汁,米蒂曾因深深留恋墓碑上的帖子而在深更半夜睡在坟墓的旁边,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为求真解曾砍了父亲栽的樱桃树……他们后来都成了一代名人,都成功了,然而他们的成功只是来自那一时的心血来潮吗?苏轼总是手不释卷、勤于攻读,米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寻访当地的书法高人,华盛顿更是在后来的人生长河中,在他宽容开放的父亲的引导下对一切事物都去加以思考。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一次他遇见了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大铁棒子,很是奇怪,就跑过去询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呀”?“磨针。”老婆婆答道。“这么粗的一根大棒子怎么能磨成那么细小的针呢?”李白又问。“一天一天地磨下去,终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顿悟,从此发奋读书,勤于积累自己的知识,最后写出的诗篇气势恢宏、浪漫多姿,被后人赞为诗仙而芳名驻世。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也因此而来。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不用请师傅”,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能厚积薄发、能信手拈来、能游刃有余、能如有神助的畅快境地。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

在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文集里,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仲永五岁就能写诗,堪称奇才,但后来因为其父亲贪图眼前小利不再让他继续静心学习,而是领着他东游西走到处卖弄赚钱。致使仲永十一二岁时已和常人没有什么差别,成了一个普通人。这就是不注重后天积累的结果。

拔苗助长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听过吧。大家都知道禾苗是要一天天来长的,不能心急。可那个宋人他等不及啦,结果在某一天他就给他的禾苗统统拔了个高。可想而知啊,他心爱的禾苗全都呜呼了。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在你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你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既不要裹足不前,又不能急功近利,要沉住气,要慢慢来,要一步一步地走。许多人在看到自己的努力一时失败或没有成果时,就会忍不住心浮气躁。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就应该懂得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有时候失败与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你坚持下去,积累下去,那么就会成功。成功从积累开始,可积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它是一种长期的转化。大家要懂得这个过程,要遵循这个规律,要既能把握机会,又能顺其自然,顺势而动。瓜熟自然蒂落,水到自然渠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试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一种偶然吗?看似偶然却存在着必然。当人们称赞他时,他说:“我不过是学会了怎样站在巨人的臂膀上,让自己更为高一点罢了。”虽然这是他的谦虚之语,但也道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学习了前人的积累成果,这使得他少走了许多弯路。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这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一种偶然吗?那是多少代人积累的结晶啊!

小到一个人的个人职业,大到一个国家的各项宏伟事业,再大到一个宇宙空间的发展,其间的成功无不渗透着成功来自于积累的论断。我们看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美国的比尔·盖茨先生、中国的李嘉诚先生,他们并不是生下来就是百万富翁,亿万富豪,有的甚至很穷。但他们不懈追求,不断积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罗马的辉煌也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劳作而来的。

成功从积累开始。朋友,请你记住羊皮卷中的这句话,我们学习,我们渴求一个成功的人生,那么我们就要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积累,处处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