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接迂回式赞美
含蓄地表达赞美意向,从而不露痕迹地巧妙地称赞对方,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融洽气氛的感染。比如间接地赞美某一个游客时,可以从他的职业、籍贯、民族、习俗等方面进行。
比如,可以赞美游客:“到底是教师啊,素养就是高。”“真是天堂出靓女呀,杭州的女孩子就是漂亮。”“听说您的母校非常有名,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您是山东人呀,山东真是太厉害了,中国一些大名牌都让你们山东给包了。”这些赞美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游客,但有时候比直接赞美游客的效果更好,受到赞美的游客一样会喜不自禁、眉开眼笑的。他们会生出一种自豪感,为自己的职业、家乡、民族和习俗等感到由衷的骄傲。
间接赞扬的语言,是指巧妙地借用日常交流语言,使其附带赞扬的意味,或者赞扬的倾向。无论直接赞扬的语言,还是间接赞扬的语言,都要有内容、不空洞。在常用的赞扬语言之外,还要清楚表达赞扬的依据、原因、理由等具体内容,从而使赞扬显得真实、诚恳和由衷。要赞美一个人的心灵,有时要借用其他的事物来衬托对方的赞美点,或要赞美一个人的幸福或家庭,要借用其他的人来点缀,这就是间接赞美法。
在一个家属区,当我拜访第三户人家时,一位老太太开了门,她和我说了几句便把我请进了屋里,让我坐下先喝茶,我非常高兴。
“你们小小年纪干这个业务不容易,东西我不要,歇歇喝口茶吧!”
“阿姨,你让我喝着你倒的茶,真的好感动。”我看墙上有好几张照片,想着应该是她孩子。我说:“这个女孩穿着这身博士服,好威风,好神气,让人羡慕死了。”
“这是我女儿,现在韩国工作。”阿姨很荣耀地告诉我。
“阿姨,真是,难怪你一看这么有知识,又慈善,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不简单,真的不简单。”
“姐姐经常给你寄照片啊!肯定特别孝敬,阿姨真幸福。到时候,把你接到韩国住一住,您也得先学点国际知识,有个准备啊,阿姨。”我盯着她的眼睛告诉她。
“没事儿留一本书看看吧!给我随便挑一本。看你这么懂事。”她让我挑一本书给她。
“恐怕我这辈子都给我妈争不了这口气。阿姨,您女儿这么争气,现在为您创造了去国外的条件,你应该趁此机会,好好享享清福啊!”阿姨送我走出家门,很亲切地叮咛:“慢点儿,注意交通安全!”在间接赞美中,母亲以子女为荣,企业家以办公室为荣,老人以年轻为荣,年轻人以个性为荣,采购员以采购为荣。赞美一个母亲的子女比赞美她自己还幸福;赞美一个企业家的办公室比赞美他的潇洒更爱听;赞美一个老人年轻比赞美他的拐杖漂亮更高兴得多;赞美年轻人有个性比说他年轻要兴奋好几倍;赞美一个采购员会采购比说他会卖东西要高兴得多。
2.转弯抹角式赞美
赞美还要选择时机。先用言语做一个铺垫,等待对方给你说出赞美的机会,或者由你创造一个可供赞美的话题。
又是一家店面,老板娘接过书就说:“你坐,先喝点茶,我看看有没有我需要的。”我想:“做推销这一行,顾客自动买书的很少很少。我得想办法转弯抹角地赞美她。”
“干我们推销这一行,天天就是跑啊跑,好辛苦,碰上几个说怪话的气都会气死。你们这儿真好,还有空调,环境真好,姐姐是本地人吧?”
“不是的,我也是外地人。”
“那你肯定在这儿读书毕业的?”
“不是,也是打工,以前我也干过推销。”
“不会吧?你也干过推销,像你这样有气质,漂亮的姐姐,也做过销售?不信,我不信。”
“如果不是做推销,我现在生意也做不好的,好多顾客的心理都是我做推销时摸索出来的。”
“姐姐难怪今天能当上本店的老板,原来你做每件事都很认真,能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将这些经验积累下来,并且随时能调用这些经验,真令人佩服。我一直不想干推销,刚进门时,我还埋怨这份工作呢。今天,你真是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
“不过做推销员就是蛮辛苦的。”
“姐姐挺会安慰我,你放心,今天开始,我再也不喊苦喊累了,一定好好干。”
“再给你倒点水吧!”她站起来说。
“不用了,不用了。”她笑了一下,又继续看书,问我哪一本书更适合她,我开始一一给她介绍,心想,这次转个三百六十度的弯,现在终于回到正题上来了。
对没有智慧的人,我们可以从正面赞美他,说服他。对于有智慧的人,我们则可从侧面,从反面来说通他。总之,没有说不通的人,只有不正确的方法。
3.外围突进法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高岛阳先生说过:“上门推销,开始就从推销商品单刀直入的人只能是二三流的推销员。”
这从侧面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办公室里接待客户或者是上门推销,从外嗣进攻要比单刀直入更容易奏效。无论是面谈还是电话联系,都要尽可能了解对方,洞悉对方心理,把话题由外围逐渐向中心靠拢。
首先,谈话可以从几句机智的寒暄开始。寒暄的真正作用就是扫清你和客户之间的障碍,使他没有戒备地听你讲话,甚至饶有兴趣地与你交谈。即使是一些事业心强,阅历丰富,看似面孔冷峻严酷的人,也有其内心丰富的一面。
有位推销员到一家世界有名的电器公司推销产品,两句话后,推销员看见那位业务主管的手指很有节奏地叩着柜台,他便问道:“您也很喜欢音乐,是吗?”那位业务主管吃惊地看着他,问道:“你怎么知道?”
“从你的手指上可以看出。”
这一下,那位业务主管一改严酷冷峻的神情,开始颇有兴趣地跟他长谈,话题的内容自然是从音乐开始,逐步过渡到他推销的产品上。这位推销员就是凭借他的细心和机敏,灵活地绕开了那堵冷峻难越的高墙,使之自行“转阴为晴”。
然而,有经验的推销商并不是一开始就切入主题的,而是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从外围包抄,旁敲侧击,避实就虚,最后才在达成一定默契的基础上一举突进,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