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岁月回望
83566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实话实说,本书的文字有点像老百姓家里的生活流水账,没有多少文学讲究,登不了大雅之堂;又像是茶余饭后漫不经心的散步,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俯拾即是;所思所感,随手而记。没想到,日积月累,竟留下了这么一大本。

其中大多数是本人退休后特别是2003年癌症手术后的信手涂鸦。事先没有示人的打算,事后亦未做刻意的增删。于人,自无学习、借鉴、启迪的价值;于己,它的作用在于,再过若干年,我和老伴都走不动了,在家里相伴相依,偶尔翻开,就能想起自己曾经到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有过怎样的思考与启迪……仅此而已。

三年前,我的几个弟子看到这些文稿,便建议将其编印成册,我没有同意。除了上述自知之明,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是有事业的人,且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忙得不可开交,我实在不忍心他们为拙作劳心费力、耽误工作。他们却不改初衷,每次见面都要提及此事,并就文字编辑、装帧设计、印刷事务等做了周到安排。最后,他们陈述的理由是,在校念书时,是老师阅改学生的作业;如今毕业了,也该让学生看看老师的作文写得如何。此言有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读书人的行为准则。老师对弟子,要传道解惑、循循善诱,更要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与此同时,弟子对老师,亦可“责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批评指正的意思。为此,我不好再谢绝弟子们的好意。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毛主席也曾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师生之间本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何况他们是我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德才兼备,学识过人,皆为各界翘楚、社会栋梁。

“弟子事师,敬同父母”,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他们如此关心照顾一个年逾古稀的普通教师,令人感动。我庆幸有这样的好弟子,亦自愧心有余,技不精,枉为众位才俊今日之忘年交。

于是,我把所写和盘托出,交给他们全权处理,任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始生之物,其形必陋。”书中谬误在所难免,一概由我承担。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不当之处,诚请诸位朋友鉴谅。

熊淑阳

2014年8月6日于古城宝庆

为人师表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传道授业解惑;

三世情缘,四海弟子,安邦立国齐家。

无愧于心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育三湘英才,做四化基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千秋伟业,助万里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