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生而知之,当然也就不会有天生的老板。经常有人喜欢说“我天生不是一块老板的料。”其实,“天生”的东西总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老板都是通过后天努力培养出来的。
就像《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情商胜过智商
凡是有“天生不是老板的料”这种潜意识的人,一旦失业,他们宁愿闲荡在家也不会想到去个人创业,白白丧失了发家致富的好机会。
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做老板也是一样。创业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靠求神拜佛不行,靠瞎子算命不行,迷信财商高低之类的也不行。
据美国公布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近20年来美国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
《英才》杂志推出的“十大性情老板”——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总裁石怀成、甲骨文CEO拉里·埃利森、思科总裁钱伯斯、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红桃K总裁谢圣明、TCL集团副总裁吴士宏、金山软件总经理雷军、长城宽带总经理杨宇航、实华开总裁曾强——就证明了性格的力量为什么会成为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故事表明,最深厚的影响力来自于他们自身思想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这也就是我们看到有些企业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有些企业的员工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们的老板、有些老板为什么放荡不羁和嚣张独裁却照样能迷倒一大批人的原因,其中就存在着一个人格魅力的问题。
老板的面孔都长得什么样呢?既然不是天生的,那么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最初进入创业阶段的创业者都是哪些人就不无意义。
最初创业的创业者类型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考察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最初进入创业阶段时的身份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政治家和具有宏观经济管理才能的人才
这些人大都具有在管理学院读书的经历,非常善于研究中国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
这些人在政府机关和研究院呆上几年后,逐渐看清了国家在市场开放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发展轨迹,于是纵身一跃投入商海,悠然自在地搞起了实业,成为真正的个人老板。
看看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上面的游宪生就是其中之一。有人称他们是“高台跳水”,实际上他们的从政经历使他们具备了过人的眼光,而这种眼光也是一种“生产力”,非常有利于取得创业成功。
第二种是技术专家,也就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他们依靠自己的本事本来也有饭吃,但是由于所处的环境不理想,或者想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长处,因而便干脆把自己的技术长处投向市场。
这种人一旦投入商海很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他们的技术本来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虽然他们可能不处于研究院所,但是他们与市场结合得“天衣无缝”,他们的技术虽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却是最实用的,因而具有最强的市场潜力。
第三种是职业经理人,包括在大企业独当一面的部门经理
职业经理人在我国的历史还很短,他们虽然不能称为企业的所有者,但是他们对工作极其投入、“视为己出。”
民营企业在解决资金问题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具有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有了这样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就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些职业经理人自己出来搞企业,同样会搞得很好。当然,这时候他就不是职业经理人身份了。
第四种是一开始就从商场上摸爬滚打起家的,逐渐从小老板做到大老板
这种老板起家的过程,非常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个人素质。
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五六年,“寿命不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老板没有想到、不敢用胜过自己的、独当一面的人才。在企业发展思路上,看不到比常人高明的地方。
第五种是半路出家的后来者,例如目前的失业工人
他们本来没有自己做老板的人生规划,只是由于某种外来因素而被迫自己创业。
限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从最基本的行业做起,经过模仿、革新、创造这样一个奋斗过程,同样有可能取得巨大成功。
他们的创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本身是否具备良好的经营素质和人际脉络。
第六种是学生创业,包括大学生创业,也包括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中学生创业
这些人中存在着这样两个误区:一部分人认为读了书就具备了知识,就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另一部分人则相反,因为自己读书不多无法创大业,就只能做些“小生意。”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读书确实可以学到一些过去的“知识”,但不一定就能学到“智慧。”在当今社会里,要做一个成功的老板仅仅读书是不够的。
这不但是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容量有限,更在于知识天天在更新。“今天”出来的新经验、新知识,在书本上是看不到的,只能从实践中加以学习。如果拒绝接受每天发生的新东西,就无法使自己大智大慧。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真正的老板是读书读出来的。
老板脸上荡漾着智慧法则
不管你属于以上哪种类型,成功的老板脸上都写满了“智慧法则。”
智慧法则要求创业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创业者如果时时处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他的成就必定会大一些,即使是企业发展遇到困难,也会把困难降到最小程度。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非常多,所以,智慧法则也可以分成各种类型。作为一名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其中的“农场法则”和“森林法则。”
农场法则
所谓农场法则,就是创业也和农民种田一样,有一个播种、施肥、除草、耕耘、收割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这是前提条件。无论怎样的环境,经营企业都不应当违背农场法则。例如:
有些创业者没有播种、不去施肥除草、不想耕耘,却想直接收获,最好还要取得大丰收,这样的好事从哪里来呢?
也有的人虽然去播种了,可是所选的种子不当,结果“播种的是真理、收获的是跳蚤”;
有的人种子倒是选的优良品种,可是播种的季节不适宜,明明是“夏季作物”却在冬季播种,当然最后也是颗粒无收;
有的人虽然也懂得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可是却把其中的顺序搞颠倒了,当然也不可能取得理想业绩。
所以,一个成功的创立者必须研究和遵守农场法则。
森林法则
所谓森林法则,是指一棵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上天入地。”
“上天”是指要尽可能地长高,以争取更多的光照;
“入地”是指要尽可能地深入地下,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另外,自然界的法则是“独木不成林”,越是树林茂密的地方(例如原始森林),就越会出现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树、奇树。
森林法则告诉我们,创业者不要害怕竞争,而是要充分利用竞争给自己创造加速发展的有利机会,把自己的企业长成一片树林中的参天大树。
可以想见,任何一个社会具有以上“面相”特征的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根据这一点来听目前社会上的两种声音,自己就会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种声音认为,许多人在这个社会上创业成功了,可是成功机会总不属于我,抱怨命运不公平。这种观点通常流行于北方和西部山区。
另一种声音认为,现在社会上处处充满了机会,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自己当老板。这种观点通常流行在南方和东部沿海。
这两种观点当然都不无偏颇。因为任何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必须根据农场法则和森林法则来衡量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方面,目前社会上确实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创业机会,但是并不能由此就认为每个人都要做老板才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机会来了就要紧紧抓住,而不要等机会过去了再抱怨幸运之神不光顾自己。要知道,虽然社会上的创业良机层出不穷,但适合于你自己的机遇并非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