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DIY打造财富人生
8355300000013

第13章 成功与财商高低无关

当老板是不是就一定有财商?甚至财商还一定要高?回答是否定的。有人之所以迷信财商高低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自我解脱。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赵松青的创业案例。

教书先生先断退路再创业

赵松青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的一所中学教物理,人称“教书先生。”说到教书先生,人们历来有一种错觉,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殊不知,书生也不是天生的,只要具备适当条件谁都可以自主创业。

赵松青在教学过程中很投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有责任感而缺乏激情,“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20年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这样的日子过了2年后他有些坐不住了,怀揣着5000元积蓄盘算着怎样创业。没想到,一位朋友听了他的设想后笑得抬不起头来:“5000元在北京连做一个小买卖都很困难,还说什么做一番事业?”

朋友的哈哈大笑令他受到了莫大侮辱。

其实,说是要创一番事业,赵松青的确并没有想好要干什么。1997年的暑假过后,在全家和朋友没有一个人赞同的情况下,赵松青辞职了,准备先断了退路再说。

一摔抽屉发现了灵感

作为一名老师,赵松青这时对5000元钱到底能做什么并不清楚,平时对市场又没有多少研究。

无奈之下,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星期,翻遍了所有报纸、杂志和看过的书,希望能从中找到灵感。结果,这些项目不是投入太多就是需要有研发过程,完全不能适合自己。到了第6天夜里,赵松青心里默默地同意了其他人的看法:自己不是一块创业的料。

情绪不好的赵松青,猛地一把拉开写字台的抽屉狠狠地摔在地上,想借此发泄一下心中的愤闷,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没想到,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屁股底下发出了一种怪声,就像抽水马桶抽水时所发出的声响一样。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从美国带回来的一种冰箱贴,制造成马桶的样子。拿手一摁,就会发出抽水时的声音。

突然,赵松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自己动手搞样品

第二天,赵松青就去买了一份《精品购物指南》报,从上面的分类广告中找出几个希望承接制造礼品的小工厂的电话,联系了几个都不理想,只有门头沟有一个小厂已经好久没生意了,所以厂长在电话里反复强调只要有一点蝇头小利就干。

赵松青过去一看,所谓工厂实际上是一个村办小作坊。管他呢,双方彼此彼此,一对难兄难弟。

当天晚上,凭着自己学物理的功底,赵松青硬是拿出了制作工艺图。可是,怎样才能发出抽水马桶的声音来呢,心里实在没底。

天亮以后,赵松青手里捏着图纸跑到大兴一个玩具厂,谎称自己是中学老师、想在课外活动中教学生一点有用的东西,所以前来请教咨询。没想到厂方非常热情,还专门叫来了一个老技师进行讲解。讲解以后才知道,其实这东西非常简单,只要将声音模拟到一个小模块上就行了。

与此同时,老技师还热心地给他介绍了一个生产模块的工厂。赵松青跑去一看,对方报价每个模块0.32元,如果生产3000个3天就可以提货。赵松青二话没说就订了货,然后马上跑到门头沟去,对方报价每个成品1.22元。

第一桶金赚了5万元

现在看起来这事真有点悬。为什么?因为这么一个小玩艺已经把赵松青的创业资金全部砸进去了,如果这东西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出去、或者在制造过程中工艺太差,就一点退路也没有了。

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天,赵松青就开始跑各个商场的玩具柜台,因为实在不知道这个产品该销往何处,只好一家一家地跑。

后来“高人”指点说,这种既没有商标又没有谁看见过的“三无产品”怎么能够放在大商场里卖呢?还是放在私人摊位上代销最合适。

赵松青一拍大腿,马上转向跑北京的所有小商品批发市场。结果,这些小老板们特别感兴趣,6元钱一个,3天以内就订出了1000多个。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赵松青马上又向生产厂家追加制作1万个。对方自然是高兴万分,因为批量大了,对方主动让出0.2元的毛利。

就这样,在不到2个月时间里,赵松青一共卖出了1.3万个“抽水马桶”冰箱贴,刨除所有开支和制作费用,一共赚了5万元。

乘胜追击5万元变成了70万

后来赵松青见好就收,因为有几个工厂已经在模仿生产这个玩意了,市场价格也一下子跌了一大半。

就是凭着这“第一桶金”5万元,赵松青马上开始了其他新产品。经过资料分析,赵松青预测第2年(1998年)夏天酷暑难熬,所以把这5万元全部投入了“冰枕”产品。

果然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可是由于几个厂家同时推出这种产品,相互压价非常厉害。而赵松青的产品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1998年8月,赵松青的5万元已经变成了70万元!

29岁时70万翻成1000万

至此,赵松青用这70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商贸公司。冒了一次险以后,赵松青再也不敢把所有资金全部砸在一个项目上了。他陆续开发了5个项目,到了2000年末就已经赚到了600多万元。

眼看自己利用这些小项目进行原始积累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从2001年起他开始开发一个发展前景更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环保产品项目,而把原来商贸公司的业务交给了副经理,让他全权负责继续寻找短平快项目。

今天的赵松青虽然只有29岁,可是已经拥有了2家企业,个人资产1000万元。

说他极富“财商”实在是牵强附会

回想自己短短的三四年奋斗经历,赵松青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背水一战。”当年人人都预测他不是一块做生意的料,可是他偏偏成功了,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那个听说他要用5000元创业笑岔了气的朋友,现在竟然说他是一个极富“财商”的人。

财商?什么叫财商?每次听到这两个字,赵松青都不知道点头还是摇头才好。

为什么?因为所谓的“财商”是指理财的智慧,可是想当初的赵松青不要说连财务报表看不懂、至于理财的概念一点都没有,对于怎样管理一个企业更是摸不着头脑。

如果说这也叫极富“财商”,那不是恭维也是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