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手做实验丛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指导
8353900000014

第14章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4)

、培养21世纪创造型人才的目标来衡量,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化学教育思想不够端正。由于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使中学化学教学一直存在只重理论,轻视实践;只讲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强调学生接受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动手实验,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的能力等问题。二是建国后历届高考内容从未涉及实验的动手考核,受升学率压力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实验搬到黑板上做,挤出课时应付高考,造成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三是实验工作的基本建设亟待加强。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实验室或“缺仪少药”

,有相当一批学校不能开出或开全大纲规定的实验,一些学校的学生实验多人一组,学生动手机会不等,许多学生成了“观察员”,教师又不便指导,学生收获甚微。另外,现行中学化学通用教材,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线原则编排的,实验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一套以实验基本操作为主线的完整的教学编排方案。已编入教材的实验,演示实验多以获得感性知识来配合教师讲解类实验为主,学生分组实验则以重复演示实验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同时,实验习题编选偏少,八个学期中只有53题,平均一个学期不到7个题,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机会进行“科研性”的实验。教材中初中实验较为适宜,高中实验数量偏少,初中实验(122项)占高初中实验总数(331项)的40%。这样编排教材,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四是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实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像对理论和概念问题那样深入的研究和实验探索。1997年,中国化学会主办了由参加全国青年化学竞赛的50名优胜者为营员的夏令营。在这届化学夏令营中,进行了两轮实验操作竞赛,竞赛题目完全立足于基本内容,只是着重考察了实验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竞赛成绩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参加人数:8739及格人数:319及格率:356%23%全国竞赛的优胜学生,在竞赛中仍然表现出动手能力差,对与实际操作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对最基本的实验重视不够等问题,造成及格率的偏低。另据部分高校统计,最近几届高校新生,如按大纲规定的实验技能标准来衡量,大体上完全合格的约占三分之一,基本合格,但还有不少缺陷的占三分之一,不合格的占三分之一。这些数字不能不引起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随着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贯彻实施,高考制度,教材编写的改革会逐步得到解决。

积极开展改革的实验和研究

(1)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改革演示实验列宁同志曾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化学演示实验,正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认识物质变化的实质,经过综合概括,形成理论和概念,从而使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根据教学论的思想,为使学生善于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形成能力,应当改革目前常规的演示实验的方法。①增加探索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实验证明,学生对于“一切现象和变化都在预料之中”的实验,远不如以发现者的身份,操作比较困难的探索性实验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基于探索性实验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是必要的。例如高中二年级所学的金属电化腐蚀,对于腐蚀的原理学生往往很不理解。

在教材处理时,教师改变满堂讲、学生记的教法,增设由铜锌原电池至不纯金属与稀酸反应,最后到铁钉电化腐蚀的三个探索性演示实验,可使学生通过观察生动的实验事实,在认识上完成由原电池反应到电化腐蚀原理的飞跃,悟出电化腐蚀是无数微电池反应造成的道理。

②用定量方法改进演示实验。将某些定性实验改为定量实验,既增强了说理性,又使学生学到了怎样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从而有利于解决通用教材定量实验偏少的问题,符合现代化学由定性向定量过渡的特点。例如将高中二年级做的二氧化锰催化剂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演示实验,改成在原有仪器基础上连接量气管的装置,实验结果既可定性反映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可定量测定并计算出速度增加的倍数。③用演示实验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学生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对那些有兴趣,思想上有触动的事印象深刻。把握演示实验使用的时机,巧妙地把演示实验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愤悱”状态。例如在做演示实验前,不妨让学生“猜想”演示实验的结果,或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当学生产生疑问,争执不下的时候,再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用事实印证自己得出规律的正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想得多看得细,也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④搞好演示实验的“尾音”处理。做完一个演示实验,不仅要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说明实验原理,还应要求他们课后尽可能设计类似的实验装置。当学生提出各种改进的设计后,可组织“设计论文答辩会”,评出优秀设计方案。可能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使一个实验变成了多个实验,大大加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2)增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列性实验通用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多数为叙述性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缺乏系统性,规律不清,记忆无从入手。同时对教师在教学中罗列一个又一个物质的性质、用途,普遍感到乏味。但教师若能遵循结构、性质、用途、制法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根据结构推断可能有的性质及用途,再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学生的设想,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现象,由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则能发挥实验的作用,加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增进记忆效果。

(3)搞好复习阶段的综合性实验目前,在各种阶段复习里,实验所占的比重过小,基本操作没有经过反复巩固,也是影响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搞好各阶段的化学实验复习,可以加强实验技能系统化、综合化训练。例如用综合实验组织单元总结,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学生通过一单元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已获得大量感性知识,他们开始思考单个实验的内在联系和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教师可在单元总结课上,兼顾实验技能的培养,把重点知识配上验证性实验,再把彼此孤立的单项实验按知识内在联系综合起来,由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其间和最后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实验报告。由于这种复习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整体的理解,也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另外,处于实验复习阶段的实验习题课,也具有“综合性、探索性、科研性”的特点。改变目前教师将每个实验习题的解法详尽地合盘托出,剥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的做法,突出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分析找出问题结论的方法,是改革实验习题课的关键。教师在把握住设计、操作、讨论三个环节的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交流、操作、研讨,在不断探索中得出正确结论。

(4)必须增加实验的数量目前,许多国家中学化学实验课时均占该门课总课时的20%以上,而我国现行教学大纲中实验课时仅占化学课总课时14%左右。英国中学化学课程规定要做120个实验,我国通用教材仅规定要做49个实验。由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各类实验,许多重要实验“一次学成”,使学生实验技能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国家教育部门改进通用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外,每个教师都应借鉴和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开出更多方法新颖、现象鲜明的各类实验。当前,尤其应该增加化学理论教学中的推断、验证性实验,改变学生对理论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对于条件较好,学生程度较高的学校,应适当向学生介绍现代的实验理论、仪器和方法,增开学生分组定量实验。这样不但使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同时也使优秀学生得到个别指导和提高。

(5)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做好这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就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不同年级培养实验技能的要求。例如选择仪器能力的培养;使用仪器能力的培养;使用药品能力的培养;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等。针对这些目标和要求,一方面要做好通用教材的实验,特别是对培养实验技能的重点实验要有针对性地反复做;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适当地针对各年级实验技能的培养目标,补充一些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各种复习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实验技能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