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对方关键人物
有时候,你要说服的对象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核心人物的团队。此时如果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就比较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你必须尽可能地说服对方的核心人物。
不管对方有多少人,决定权总会把握在他们的核心人物手里。所以,我们只要先攻下了这个核心人物,对于其他人则就容易得多。当然,集体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也不可因此而忽略对方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
宇文林扬是一家公司专门聘请的谈判高手,是公司对外谈判的主要力量。这次谈判的对象是一个重要的大客户——由一所学校领导层组成的采购团,他们要从宇文林扬的公司采购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配备给所有老师。领军人物是该学校姓封的副校长,既“顽固”又“吝啬”,很难说服。
谈判开始,宇文林扬就领教到了封校长的老练,因为他不仅调查了整个北京市场笔记本电脑的零售价、团购价,还调查出每个业务员能够有多少提成以及运费需要多少等等。所以他给宇文林扬定了一个价位,如果不同意的话,他们就打算换一家公司。
确实,这让宇文林扬很为难。怎么办?难道答应他们?可是他们的价位远远低于公司规定的底限。谈判中止了几次,后来采购团放话出来,再给宇文林扬最后一次机会,否则立马换公司。
有一天,宇文林扬看到封校长在一家电脑培训中心打听什么,于是就跑去问电脑培训中心,得知他在寻找培训老师。于是,宇文林扬就有了办法。
他立刻找到封校长说:“封校长,你们学校是不是需要电脑培训老师?”封校长说:“现在市场上的老师要价太高了……”
于是,宇文林扬趁机说:“那好办,我帮你们找,但是你必须按照我们的条件办。再说你看我以前提出的要求也不是很苛刻,只是你自己认为价钱太高。相信经过你那么严密的调查,也应该知道我们没有赚多少吧?”
封校长说:“那你那些老师的技术水平怎么样,薪水怎么算?”宇文林扬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封校长。原来,宇文林扬一位朋友的公司里,多招了三位技术员,正好可以叫他们去帮忙。就这样,封校长同意了,而其他成员也觉得挺好,也没有反对。
像这种谈判,我们就应该像古时攻城那样,只要先拿下城外要塞,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内城,这个比喻是非常形象的。而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对方的核心人物时,就应该改弦易辙,先去动摇其他团队成员的军心,然后再借助他们动摇核心人物的立场。
说服对方的核心人物是关键,但是要注意“有变化地反复说明”。因为对方的所有成员往往不止一次地听过你的主张,如果你总是拿同样的理由进行游说,他们自然不会有多少兴趣。所以,不管是先说服谁,你都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陈述方式,改变说法。
“擒贼擒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顺着对方的意思
善于说服的人,知道在适当的场合抓住适当的时机,有时候,我们可以采取“顺着对方的心思说”的技巧。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就会明白其中的内涵。
周末,某公交车站有两位擦鞋的年轻人在招揽生意。其中一个说:“先生,你的鞋脏了,我帮你擦擦吧?”
另一个则说:“先生是去约会吧?穿一双干净光亮的鞋去见女朋友,多清爽!”
听了这两个年轻人的话:相信你更乐意选择第二个年轻人。虽然你知道他这样说是为了说服你擦鞋,但他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擦鞋的目的的确是为了让女朋友高兴。
第二位年轻人就是因为摸清楚了这些青年男女的心思,才有此一言。就这样,一句“穿一双干净光亮的鞋去见女朋友,多清爽”,就传达出了他对顾客的关心。
我们应该从这里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顺着对方的心思说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去,这样就更容易说服对方。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顺着对方的心思说话”?首先,在知识渊博、具备丰富经验的谈判高手面前不能自作聪明,尤其是不能不懂装懂,而应该据实以告,这样对方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
其次,对于那些刚愎自用的人,最好选择激将法,让他“丧失”理智,疏于思考。再次,对于那些疑神疑鬼的人,则不可以轻易妥协,以免对方怀疑你在给他设置陷阱,而应该尽可能地“说一不二”,消除对方的疑虑,让对方信任你并认真地和你交谈。
刘康亚受某公司委托去谈判,目的是说服对方购买该公司经销的电视机。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刘康亚发现对方在家电方面是个专家,同时也是个非常自负、目空一切的人。因为这个客户实力雄厚,所以公司要求刘康亚一定要把这笔生意谈成。
于是,刘康亚在带领客户在公司看样品时,时不时地夸赞客户的专业知识渊博、眼力好,到最后谈判时,刘康亚直接说:“公司希望能够按照每台电视机2000元的价格成交。”但是,刘康亚随后又加了一句:“虽然公司这样说的,但只是希望而已。我知道你是位专家,里边有没有水分,也瞒不了你。所以,最后的价格由你决定,我们不会更改,相信你也不会让我们吃亏。”
对方一看刘康亚这样称赞和认可自己,十分爽快,决定以1800元的价格成交。
在这个故事中,刘康亚之所以轻易地说服对方,就是因为刘康亚在顺着对方的心思说话,说到了对方的心坎里。
顺着对方的意思说才能使双方的沟通更融洽,进而达成共识,尤其在对方掌握谈话主动权或者决定性的权力的时候。
无论怎样,听对方讲完
在与别人交流时,每个人都不喜欢只做听众,都有“说”的欲望。这时,如果你适时地为对方提供一个说的机会,对方会很高兴,你的说服工作也会进行得很顺利。对此,某自然食品公司慕容先生有切身体会。
虽然自然食品已风行好长一段时间,但一般家庭对此产品认识不足,都不愿贸然购买这种产品,使得慕容先生的业绩始终不见起色。
一天,慕容先生一如既往地向顾客介绍芦荟精的功能效用,对方同样表示没有多大兴趣。慕容先生自己嘀咕:“今天又无功而返了。”准备向对方告辞,突然看到阳台上摆着一盆美丽的盆栽——一种紫色的植物。慕容先生于是请教对方说:“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少见到。”
“确实很罕见。这种植物叫嘉德里亚,属于兰花的一种。它的美,在于那种优雅的风情。”
“的确如此。会不会很贵呢?”
“很昂贵。这一盆就要800元呢!”
“什么?800元?”
慕容先生心里想:“芦荟精也是800元,大概有希望成交。”于是慢慢把话题转入重点:“每天都要浇水吗?”
“是的,每天都很细心养育。”
“那么,这盆花也算是家中一分子喽?”
这位家庭主妇觉得慕容先生真是有心人,于是开始倾囊传授所有关于兰花的学问,而慕容先生也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刻钟以后,慕容先生很自然地把刚才心里所想的事情提了出来:
“太太,您这么喜欢兰花,您一定对植物很有研究,您肯定也知道植物带给人类的种种好处,植物带给您温馨、健康和喜悦。其实我们的自然食品正是从植物里提取的精华,是纯粹的绿色食品。太太,您为什么不试一试我们的自然食品呢?您就当自己又买了一盆心爱的兰花吧!”
结果太太竟爽快地答应下来。她一边打开钱包,一边还说道:“即使是我丈夫,也不愿听我嘀嘀咕咕讲这么多;而你却愿意听我说,甚至能够理解我这番话。希望改天再来听我谈兰花,好吗?”这一天,慕容先生可谓受益匪浅。
古希腊有句民谚:“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也有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倾听是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济世名言。这些话告诉我们,有时功夫并不在“说”上,相反,却是在“听”。
给对方一个说的机会,自己多听一听,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此,很多时候,倾听别人说话,远比自己滔滔不绝地说话来得更重要。
启发式问答,让对方作肯定回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让对方说“是”是最有效的说服方式之一。如果在说服过程中,你能“诱导”对方从一开始就说“是”,这就说明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如果你能连续让对方说“是”、“就这样”,那么你的目的就基本能够实现了。
那么,你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有没有让对方不断地说“是”或者点头赞许?如果没有,你就应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战术。大量事实证明:说服他人过程中,“不”、“不行”、“不可以”的出现,就代表着说服遭遇了瓶颈;如果对方连续否定你的言辞,就表明你已经得不到对方的认同了,此时最好立刻结束你们之间的对话,或者转换话题。
因此,在说服过程中,你应该首先提起双方都赞同的话题,然后再在双方有分歧的地方,找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部分,如此往复,就能不断缩短彼此的差距。差距缩小了,你再与对方商讨,那时双方合作的机会将大大提高。
在电气公司做业务的克拉克,就是通过多让对方说“是”的方法,做成了一笔许多人都想做却没有成功的生意。
克拉克说:“我们公司一直非常希望和纽约的一家公司做生意。可是,我们的业务员已经和这家公司谈了2年,没有从那里拿到一笔业务。我接管纽约区后,又继续和该公司谈了半年,还是没有丝毫进展。于是,我只好采取蘑菇战术,终于谈成了一笔小生意。虽然数额不大,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相信以后应该不难再继续下去。”
半个月后,克拉克兴致勃勃地回访这家公司,接待克拉克的是这家公司的技术总监普拉西多。但是他刚见到克拉克,就说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克拉克,我不能再买你们的发动机了。”
“为什么?”克拉克感到非常惊讶,“我们的发动机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再合作?”
“因为你们的发动机实在是太热了,我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它。”普拉西多回答。
克拉克知道,如果仅仅与普拉西多逞口舌之能是没有用的,可是又不能直接说“我来试试”。忽然,克拉克想起了让对方说“是”这一说服方法。
“普拉西多,”克拉克接着说,“如果发动机真的太热,当然就不能再买了。那么,你这里应该有符合电气制品标准的发动机吧?”
克拉克得到了第一个“是”。“符合标准的发动机,其温度可以高于室温华氏72度,是吗?”克拉克又问。
“是!”普拉西多又同意,“但你们的产品还是太热。”
“请问车间里的温度是多少?”克拉克不理会他的拒绝,继续问。
“约华氏75度左右。”普拉西多回答。
克拉克接着问:“假如车间内的温度是75度,再加上发动机的72度,那就是147度了。那你把手放在147度的水龙头下,会不会烫伤呢?”
“会”。普拉西多不得不这样回答。
克拉克建议说:“那你是不是最好不要把手放在发动机上呢?”
“是的。先生,你说的对!”普拉西多只能如此回答克拉克。
在这个过程中,克拉克没有和普拉西多争论过一句,而只是普拉西多回答“是”、“会”、“是这样”,最后问题就顺利解决。当然,他们继续合作了,普拉西多与这家公司签订了价值10万美元的订单。
戴尔·卡耐基认为:人是不可能被说服的,之所以他去做了你想让他做的事,是因为他自己想去做这件事。而让他自己想去做这件事的唯一办法,就是你必须让他认为——你说的是对的,让他认为他是为了遵循对的东西才这样做的,而不是被你“说服”的,不是为了遵从你的意志才这样做的。运用好这一方法的前提,就是必须把要说的话说对。
不妨耍个小聪明,更利于沟通
这天,父亲又因为儿子回家晚而与儿子吵了起来。两个人又是拍桌子,又是摔东西,正当儿子准备开门离去的时候,忽然改变了主意。
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们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我能不能请你把我刚刚说的话再重复一遍给我听?”“啊!”父亲根本就没有想到孩子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结结巴巴地说:“你说……你刚才说……你说做父亲的太能干,当然看不起儿子。”
“不对,你再想想看,我刚才是这么说的吗?”
浑小子,那你怎么说的?
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为什么不再说一次?
儿子突然间笑着说:“你看,我说什么你都没有听进去,你就说我攻击你,那些话完全是你自己想象的,我根本就没有说。我刚才说的是,父亲很能干,儿子一方面会佩服,一方面怕自己跟不上,心里多少有点压力。”
父亲冷静想了一下,觉得儿子说得很合情合理,自己怎么会那么激动?结果,这天晚上,他们父子俩竟然可以谈上两个小时而不吵架,这个效果让父亲很惊讶,原来一直以来不能很好沟通,是自己的原因。
第二天,父亲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不觉想起了儿子的话,“重复一遍别人说的话”,因此,在讨论未来所要采购的价值一千万的机器的时候,不是像往常那样自己一锤定音,而是在工程师说完以后总结地说:“总工程师,我来重复你的谈话要点,你看我说得跟你的意思是不是一样。日本制造的机器,价格虽然便宜,东西也不错,可是将来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要他们来做售后服务,问题就来了,因为语言问题无法直接沟通,而请来的翻译对精密仪器又是外行,机器坏在哪里,我们无法充分了解,下次再发生同样的问题,还是要请他们的人来,说不定还会耽误时间,如此算下来,买美国货还是比较便宜!”
听着老板的重复,总工程师的眼睛渐渐地亮了起来,他打起精神,再次补充,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应该懂得重复别人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和别人的正面的冲突,也给了自己充分的考虑时间,让你在反击或者下结论前,把对方的意思消化一下。此外,还可以让对方放心,知道你们之间没有什么误解。
如果你是想要吵架,彼此只顾反击对方好了;如果是要解决问题,那么请安静下来诚心地去理解对方的想法,顺着对方的意思,重复对方的话。
看对人,说对话
察言观色是我们说服别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如果一个人不会察言观色的话,就等于船夫不知道根据风的方向去转动舵柄,如果不懂得随机应变,甚至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被人“踢出局”。
察言观色,像是看云识天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个人的衣着、姿态、手势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他的喜好、心情、文化素养等大量信息。然而,有的人城府很深,从不轻易喜怒形于色,他们有的是“笑里藏刀”,有的则是笑靥如花,心却在滴血。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说服中,利用观察到的细微“颜色”,随时改变自己的策略。
马子健去向朋友借一笔钱做点小生意,朋友也拿不出那么多,就给马子健介绍了一个银行的朋友万俟某,说可以贷款给他,具体事可找万俟某直接谈。
马子健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因为第一次见面,而且还是求人家帮忙,马子健不知道说什么好。进门寒暄之后,沉默了半天,终于,马子健问:“你贵姓?”
对方很吃惊,来找我办事,怎么开口这样问?但是又不好表现出来,就回答:“万俟!”又是沉默,马子健才说:“你这个姓,百家姓里好像没有?”对方一听,不高兴了:“怎么会没有?”
于是马子健又问:“你老家是哪里?我怎么觉得你普通话不怎么好?不是北京人吧?”
对方一听,更不高兴了,于是没好气地回答:“广西。”
“哦!怪不得呢。但是你到北京那么多年,怎么还没学会普通话?”
对方一听,开始生气:“你是哪里人?”
“浙江。”
“是吗?浙江人都很有钱的,你怎么还找人借钱?”
马子健一听,这才发现原来对方已经满脸怒气,赶紧往正题上扯:“不好意思,我今天是来和你谈贷款的事情的……”
可是,对方却硬邦邦地回答:“不好意思,我今天很忙,改日吧!”说完,就自己站起来了,做了个“请”的手势。就这样,马子健被赶了出来。
马子健因为不会察言观色,连说服万俟某给自己贷款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其实,我们在和对方交谈,尤其是有求于人时,一定要会察言观色,这样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这不仅是种本领,也是一种技巧。
明明对方心不在焉,却非要和对方谈出个结果来,这样对方肯定不会轻易让你占到便宜的。明明对方不喜欢,你却偏要说服对方去做某事,这不仅会增加你说服的难度,甚至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
看对了人,才知道该说什么话。在说服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对方的脸色随时调整话题,还要根据对方的心情随时调整策略,这样说起话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
每个人都是“戴高乐”
一位老师,她弟弟因为一场纠纷,被人告上了法庭,而接案的法官恰恰是她昔日的得意门生。一天晚上,这位老师前往学生家,希望他能念在师生的情面上,帮帮她弟弟。法官显然有些为难,既不能枉法裁判,又不能得罪恩师。于是,他说:“老师,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您一直是我最钦佩的语文老师。”
老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啊,每一个老师都有他的长处,都有他的优点。”法官接着说:“您上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尤其是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一堂课,至今想起来记忆犹新。”语文老师很快就进入角色了:“我不仅用嘴在讲,也是用心在讲啊。薛蟠犯了人命案却逍遥法外,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黑暗现实。”
法官接着感叹:“记得当年老师您讲授完这一课,告诫学生们,以后谁做了法官,不要做‘糊涂官’,判‘糊涂案’,学生可是一直以此为座右铭呢。”
本来这位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一大套的说辞,但是听到学生的一番话,再也不好意思开口了,自动放弃了那些不合理的请求。这位法官用的就是赞美的技巧,先用恭维的话,满足了老师的荣誉心,终拒人于无形之中。
赞美是一种生活需要
克鲁尼是美国的大企业家。1960年,他决定在芝加哥为他的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为此,他出入了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他决定先上马后加鞭,他用自己设法筹集的500万美元,聘请了一位承包商,要承包商放手进行建造,自己好去筹措所需要的其余500万美元。假如钱用完了,而他仍然拿不到抵押贷款,承包商就得停工待料。建造开始,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克鲁尼恰好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饭。他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想激起这个主管对兴建大厦的投资兴趣,自己的贷款就有着落了。他正准备将蓝图推在餐桌上时,主管对克鲁尼说:“在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主管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提供抵押贷款时,克鲁尼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为这样的贷款进行承诺的先例。”主管回答。克鲁尼把椅子拉近主管,并说“你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能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不试怎么会知道呢。”
主管满意地笑着说:“让我试一试吧。”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克鲁尼在自己的钱花光之前的几小时拿着到手的贷款回到了芝加哥。
这就是赞美对方的妙处。谁也拒绝不了那种突然拔高的感觉,比如当遇到某些顽固而又爱美的女性,不妨直接将她的美丽夸赞一番,这样她会更加飘飘然,说服她也就不难了。而要想说服男性,比如你的领导、你的客户,或者你的朋友,先赞美也能提高说服的“效率”。
婉转地指出对方的错误
婉转指出他人犯的错误。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你永远不要这样开场:“好!我要如此证明给你看!你这话大错特错!”因为这无异于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想法,你得听我的。”这种做法无疑会引起反感并有可能爆发一场冲突,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改变对方的观点根本不大可能。所以,为什么要弄巧成拙?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应该不着痕迹,很技巧地去做,让事情能够圆满解决。正如著名诗人波普所说:“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克洛里是纽约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承认:多年来,他总是尖刻地指责那些大发脾气的木材检验人员的错误,他也赢得了辩论,可这一点好处也没有,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因为那些检验人员“和棒球裁判一样,一旦判决下去,他们绝不肯更改,更别谈耐心接受与改正了”。
在克洛里看来,他虽然在口舌上获胜,却使公司损失了成千上万的金钱。因此,在卡耐基讲习班上课的时候,他决定改变这种习惯,不再抬杠了。下面是他在讲习班上的报告:
一天,一位愤怒的主顾打电话,抱怨我们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的公司已经下令停止卸货,请我们立刻把木材运回来,以后再也不会找我们合作了。
放下电话,我立刻去对方的工厂。在途中,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常,在那种情形下,我会以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来说服检验员。然而,我又想,还是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为人处世原则运用一番看看,实验下结果如何。
到了工厂,我走到卸货的卡车前面,要他们继续卸货。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格的木料挑出来,把合格的放到另一堆。
看了一会儿,我才知道他们把检验规格搞错了。那批木材是白松。虽然我知道那位检验员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但检验白松却不够格,经验也不够,而白松碰巧是我最内行的。但我能以此来指责对方检验员评定白松等级的方式吗?不行,绝对不能!我继续观看着,慢慢地开始问他某些木料不合格的理由是什么,我一点也没有暗示他检查错了,反而是很虚心的口气。我强调,我请教他只希望以后送货时,能确实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
以一种非常友好与合作的语气请教,并且坚持把他们不满意的部分挑出来,使他们感到高兴。偶尔,我小心地提问几句,让他自己觉得有些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格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让他认为我是有意为难他。
最后,他向我承认他对白松木的经验不多,而且问我有关白松木板的问题,我就对他解释为什么那些白松木板都是合格的,但是我仍然坚持:如果他们认为不合格,我们不要他收下,我们尊重他的决定。检验员终于到了每挑出一块不合格的木材就有一种罪过感的地步。最后他终于明白,错误在于他们自己没有指明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等级的木材。
结果,在我走之后,他把卸下的木料又重新检验一遍,全部接受了,于是我们收到了一张全额支票,事情得到完美的解决。
就这件事来说,讲究一点技巧,尽量控制自己对别人的指责,尊重别人的意见,就可以使我们的公司少损失150万美元,而我们所获得的良好的关系,绝非金钱所能衡量的。
抓大放小,不拒绝无关全局的要求
人际关系中,如果你能暂时吃点亏,往往就能获得较大的利益,但是,起到这种效果的关键,就是你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表面上尊重对方的利益,其实是为自己的利益开道。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时,对于对方提出的不重要的小要求,我们不应该计较,这样,对方就会信任你,认为你慷慨大方,和你交往不仅不会使自己利益受损,而且可能有利可图。
程方开了一家百货商店,生意很好,节假日更是红火。问起他的生意经,他说:“不要计较客人提出的小要求,能满足他们的话就尽量满足他们,如此一来,你就能获得更多。”然后,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程方的公司刚开张时,生意并不是很好,对此,程方很郁闷,也很忧愁。这天,程方刚打扫完毕,就进来一位顾客。过了一会儿,这位顾客竟然一共挑拣了两千多元的货物。这可是大买卖,程方很高兴。
结账的时候,对方说:“老板,我买了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可以打个折扣?”程方认真地看了看他买的货物,说:“这没问题!冲您这么豪爽,我就当交个朋友,给你个吉利数字,八八折怎么样?”
对方看了看:“才八八折?再减点?以后我会常光顾的哦!”程方知道,这大客户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于是,又认真地算了半天,说:“先生,不能再便宜了,我这是小本生意,没多少赚头的!”
谁知道,那顾客还是不付账,只是用手翻拣那些货物,在等待和犹豫什么。
好不容易碰上个大客户,程方也不想错过!于是,又掏出计算器,算了半天,说:“先生,真的不能再便宜了,我给你的是最低价了。”
那顾客一看,可能确实不会便宜了,于是就指着柜台上的护发素说:“那就送我两瓶护发素吧,这应该没问题吧。”
程方一看,两瓶,二十多块钱。不多,可以送。否则的话,生意肯定成交不了。于是,故意一咬牙,说:“先生,折扣真的不能再打了,因为我真的没赚多少。但是,这个护发素可以送,就算是交你这个朋友。你看以后……”“好的!那结账吧!”
就这样,程方开业以来的第一笔大生意成交了,虽然只赚了100元钱。然而,这位客户却成了程方的回头客,随后也带来几笔大生意。
不仅是小本生意如此,大生意更应该这样。如果你想说服对方,就要知道不要计较对方提出的不重要的小要求。不计较这些,根本上就是尊重别人观点与利益的表现,这是我们说服他人成功的最有力法宝。可是,现实中有许多人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即便别人已经动心,也会因为你的吝啬而改变态度,最终你也会得不偿失。
“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点,对于别人不重要的小要求做让步,把目光定格在最终的目标上,这样的说服才会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掌握移花接木的技巧
说服他人,往往遵循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双方争论的必须是同一话题或者概念,这样对方才会清楚你要说什么。而移花接木却是偷换概念,表面上看与你们所谈论的话题无关,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移花接木的说服技巧,要求说服者勇于发动反击,所以说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的“说服”战术。尽管如此,“移花接木”的说服力由于比一般的说服技巧“强硬”,往往能够达到让对方不得不听从的效果。
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移花接木的策略运用,往往是通过寻找对方的“不是”,换上有利于我们的观点,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姜瑞天和柳春兰结婚9年,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人都非常孝顺父母,每月都会给远在乡下的父母寄钱,而这件事情都是由家里的女主人柳春兰做,姜瑞天平时很少参与。但是最近姜瑞天无意间发现,妻子每次都给自己的父母寄400元,却给婆婆寄300元,就与妻子说了几次,于是柳春兰表面上答应了,也寄过几次400元的。然而没过几个月,她又像以前一样只寄300元。姜瑞天不想因为这事和妻子吵架,以免影响和气,于是就左思右想,终于有了主意。
以往姜瑞天回到家,都是先抱抱2岁的儿子,然后再帮柳春兰做点家务事。可是这天,姜瑞天下班后直接抱起7岁的女儿玩,而且还说去给她买玩具,逗她玩,小儿子却在婴儿车里“哇哇”地哭,想让爸爸抱自己。
正在准备晚饭的柳春兰看见了,急忙大喊:“孩子都在哭了,你还不去逗逗他?”姜瑞天却像没有听见似的,依然和女儿说笑。
柳春兰只得又叫他去哄小儿子。叫了半天,姜瑞天才扭头说:“我才不抱那300元钱的呢,我要抱400元钱的,以后女儿孝顺我,儿子养大了也不中用,抱也没用。”
听姜瑞天这样一说,柳春兰顿时脸红了,急忙道歉说:“好啦!好啦!以后儿子、女儿都是400,行了吧?”就这样,姜瑞天的一席话把柳春兰拉进了自己设好的“圈套”里,柳春兰根本无从反驳,只好服从了姜瑞天的意思,事情到这也就算圆满解决了。
如果姜瑞天“逼迫”妻子以后一定要给婆婆寄400元钱,结果不一定理想,柳春兰可能会找许多理由来搪塞他,或者这个月寄400元,下个月仍然寄300元。难道姜瑞天会因为这点事情和妻子大动干戈、影响家庭和睦不成。
采用移花接木这个办法,则巧妙地让柳春兰自己就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看到姜瑞天的不满。这既是移花接木的方法,也可以理解成善于谈话,巧妙解决问题。
避开别人忌讳的话题
善于谈话的人从来不会去碰触别人忌讳的话题,而是换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而达到自己的谈话目的。
有很多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有时候都是一些别人致命的忌讳的话题,比如,个头矮小、皮肤黑、脱发、大肚子、老花眼、肥胖、年龄、容貌等等,只要你细心,你会发现平时也许我们自己不介意的问题都是别人的敏感话题,也是禁忌的话题。
同样的意思,用更加睿智的方式说出来,这对你更有裨益。
有一个著名的电视台主持人,需要到某精神病院去采访一个曾经是全国模范教师的女病人,当这个女主持人拿到采访提纲的时候,发现已经拟定好的问题是:“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你怎样发现这个问题的?”主持人感觉到这样的问题会刺激患者,于是就改用委婉亲切的问法:“您在医院住了多久了?”、“住院以前觉得怎么不好呢?”几句和蔼可亲、婉转温和的问话,一下子缩短了交谈双方的距离,那位原是小学教师的精神病患者感到来访者的亲切可信,回答问题时也显得自然恳切,事实证明,采访很成功。
所以,不讲人家忌讳的话,也是和别人有效沟通要注意的。但是有些人却分不清楚什么是别人忌讳的话题,认为自己不在乎的就肯定不是忌讳的话题。有时候别人说一些忌讳的话题,只要无关于他人,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一定不要跟着别人说。
如果你的上司对你说:“最近,我头发掉得都快秃顶了呀!压力太大的原因吧。”如果你也跟着说:“是啊,你真的快成秃头了,怎么办呢?”这样你的上司很快就会反感你,不但有损于你在他心中的印象,也会对你以后的工作有所影响,甚至因此而丢掉这份工作,并且自己还浑然不知。
要达到你的谈话目的,不但要学会移花接木,偷换概念,也要学会灵活地避开别人所忌讳的话题,这是谈话的根本修养,也是你受别人欢迎程度的一个明显的标准。
用身份影响对方
在与我们交往的人中,若以身份地位划分,则有三类人:对方身份比你低、与你差不多、比你高。在身份平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许多说服技巧。这里我们主要讲讲存在身份差别时的说服技巧。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的身份高,说服对方时会占点优势,对方通常会对你保持敬畏的态度,只要你的意见没有越过他的底线,不让他特别为难,对方都比较容易按照你的意见去做。所以你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点优势,居高临下、速战速决地完成说服工作。
如果对方身份比较高,难度就比较大。按照常例,身份越高的人,他的时间越宝贵,很可能他正在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身份优势“压服”你。但你可以转换说服方式,提一些“多、杂、难”的问题,让说服过程变得复杂混乱起来,他被逼无奈,为了节省时间会很快给你答复。只要你的要求、条件不算苛刻,对方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深入思考,你就能顺利达到目的。
一次,小健想和一家公司的经理朋友秦某借点钱做生意,但是这人比较小气,就算是借了钱,没几天就会找上门来要,催促他快点还钱。可是小健这次需要一年之后再还他,而且需要3万元。他知道秦某肯定不情愿,所以自己得想个办法才行。
小健想,作为一家公司的经理,事务繁多,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如果我故意拖延他的时间,等到他迫不及待地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再单刀直入地告诉他借点钱,然后在阐明其中的利弊,那时他应该不会再为难我了。
就这样,小健在中午吃饭时间,去了秦某的公司。果然,当时秦某空闲,见到小健这个朋友很高兴,双方就开始天南海北地聊。
聊天的过程中,小健说自己有个门路,想进军某市场,并且做了充足的调查,让秦某帮自己分析一下可行性有多少。秦某一听,求自己来了,于是也乐意帮忙。就这样论证了半天。
忽然,秦某看了看表。小健一看,急忙说:“老秦啊!我现在做这生意,缺点钱,你可不可以支援点?我们慢慢来商量下吧!”
秦某刚要开口,小健又接着说:“你看,刚才我们也分析了,这个行业确实有发展前途,有利可图。可是我现在就缺资金,你应该可以帮我的忙,咱们详细来合计一下吧。”
“可是,我现在有事情,下次见面再说吧。”秦某着急地说。
“我知道,所以我们赶紧谈好了,否则就更加浪费你的时间,这个计划是这样的……”小健“善解人意”地说。
“你要多少啊?你直接说吧!”
“3万,盈利后就马上还你。你放心,我会守信用的!”
“可是那样最起码要一年呐!”
“我知道,但是我保证盈利之后尽快还你!如果你到半截就让我还,那我就肯定赚不了,你也知道资金运转需要时间,还有……”
正在这时,桌子上的电话响了。秦某接电话说:“马上就来。”
“老秦,你放心吧!我保证……”
“好啦好啦!你尽快写个字据,我开支票。”小健终于如愿以偿地借到了钱。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身份差异必然会导致谈话的一方占上风,阻碍谈判成功,但是如果善于利用的话,一样可以谈得很成功。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利就有弊。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巧用身份差,让身份帮你说话。
不怕被拒绝
在某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很“透明”,让对方一眼看清楚我们的动机,说服对方往往就比较难。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给对方一种神秘莫测的错觉,故意摆个“迷魂阵”、“八卦阵”什么的,在表面上迷惑对方,对方可能就不知如何应对。
马先生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因为公司业务扩展,想引进最新的生产线。正好日本一家公司想向我国出售此生产线,经过一番考察后,马先生决定亲自和该公司的代表酒井谈判。
经过一周的技术交流后,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酒井首先说:“我们销售的这种生产线,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所以价格比较高,整套设备价值280万美元。”
而马先生则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反驳他,因为我国其他省市也进口过该生产线,价格在150万美元左右。略微思索了一下,马先生才说:“据我所知,你们这套设备的性能与日本某公司提供的设备完全一样,可是对方的成交价仅相当于你们的一半,所以请你再考虑一下。”酒井一听,没有回答,谈判只好暂时结束。
第二天,酒井给出了该生产线的各类设备的详细清单,开价170万美元。经过激烈争论,价格终于降低到150万美元。此时,酒井表示已经到极限了,不能再压了。
随后又谈了5次,双方也互不妥协,结果陷入僵局。但是马先生还想再进一步压价,因为以公司的实力,这个价钱还是不能承受。
回顾整个谈判过程,马先生发现,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让对方以为自己抱着必买的劲头与他们压价谈判的,因此,对方的价格肯定不会再降了。马先生决定换个方式谈判,采用《孙子兵法》中“示形于东而攻于西”的策略,于是就联系了另外一家美国公司。
很快,酒井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当即主动把价格降低了10万。按说,这价格已经是原来的一半了。但是,马先生已经知道现在还有几家欧美公司也在本市销售这种生产线,决定再压压价。
但是马先生仍然没有签这个订单,终于惹恼了酒井:“马先生,我们几次请示、压价,才从原来的280万降到140万,已经是原价的一半了,我们已经仁至义尽,可是你们还不签字,实在是太没有诚意了!”
马先生也不甘示弱:“你们的价格水分太多,我们不能接受,另外还有你的态度,我们也不能接受!”说完,马先生故意把自己的提包一甩,因为他故意没有拉拉链,提包里边的美国那家公司提供的设备图纸、资料掉了出来。酒井一看,急忙道歉:“马先生,让我再考虑一下。”马先生故意寸步不让:“我再说一遍,这价格我们不能接受。”说着,转身就走。
果然,两天后,酒井就通知马先生暂时不要和美方谈判,公司正在努力协调,尽量满足马先生的条件。第四天,酒井终于回答:120万,绝对不能再低了,否则谈判只能告吹。
马先生看到酒井异常坚定的表情,明白这真的是最后价格了,于是慨然与酒井握手成交,但是却又提出运费、安装费用由酒井的公司承担。这样又节约了不少资金。
其实,声东击西这一策略的运用,在于对方不知道我们的真实意图,而把注意力放在了我们不感兴趣的地方;而我们呢,则乘虚而入,攻击了他防守薄弱的环节,所以就轻易取胜。此时,即便是对方发现失误,也已经迟了。
抛砖引玉
我国古代兵法家曾有如下精彩论述:“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意思是说,在古代战争中,用来迷惑对方的方法不计其数,但是最妙、也最有效果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采取能够以假乱真的方法。比如,用旌旗飘摇、鼓声震天这种方法迷惑、引诱敌人,很多时候都能被精明的敌方将领识破。如果换成用老弱残兵或者遗弃粮草这样的方法引诱敌人,效果就比较好,这种方法就是“类同”法。
在我们实际的运用说服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用“抛砖引玉”这一策略,其实抛砖引玉就属于“类同”法,对手也是因为看见了你抛出去的小利,才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丢出自己的“玉”。可是没有想到,你这只是一个诱敌手段。
甲公司想以5万元的价格购买乙公司开发的一套新机器。甲公司希望速战速决,时间上拖不起。乙公司正好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弱势,故意抬价。就这样,谈判进行了两个月都没有结果。无奈,甲公司的经理与助理只好重新分析双方的情况。助理说:“已经谈了这么久,对方肯定也很着急。我们不是还和他们有其他交易吗?我们可以在其他地方让点利,把关系搞得像兄弟单位似的,这样一来也就好继续谈了,然后在谈完其他生意之后再马上跟进。”
刚开始,经理还不同意:“他们怎么会上当?我们不能给了他们好处拿不回来,这样太吃亏了。”助理说:“我们先要求双方不要换谈判代表,这样的要求根本不算什么,他们会同意的。然后让我们的谈判代表小森和对方的关系搞好,利用这关系这套机器就能按照我们的价格买下来。据说,对方的谈判代表小赵比较浮躁、讲义气,还贪图小利。我们主动送上这样香甜的钓饵,他还能不上钩?”
经理听完,决定试试。果然小赵觉得小森很讲义气,不在乎那点小利益。小森趁机说:“其实我们那套机器的生意也该结束了,都谈了那么久了,再拖下去对双方都不好了。”
小赵说:“是!我们尽快结束它,好去做别的事情,都别影响接下来的工作了。”
小森故意套近乎说:“大哥,我知道你们那套机器确实质量好,但是价格太高。我们公司曾经去国外问过,给出的价格也让你们赚不少,为什么你们会不同意?都为这事谈这么久了,你看,我们在其他谈判也都很有诚意,不就是想和你们长期合作吗?现在你们也不能总那么固执地按照自己的价格行事,对吧?总要为以后多做打算嘛!”
小赵想了想,说:“可是谁都想多赚点,不是吗?”小森进一步说:“是这样!我们已经让你们赚了。如果这次不按照我们的价格算的话,谈判就终止吧!也没有意义继续下去了。你们太不讲义气了。”小赵不说话,陷入了沉思。最后,他终于说:“好吧!按照你们的价格。”
在我们的现代谈判艺术里,“抛砖引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往往是战术中的主角,如果能和其他技巧搭配使用效果会更为显著。你要明白,那些只为小利就无视、抛弃大利的人并不多,所以在使用“抛砖引玉”这一技巧进行说服时,还应该在思考一些其他的策略办法,运用灵活多变的组合战术,才能彻底打消对方的疑虑,让其为我所用。
善用机智的语言
从前,在遥远的西方国家,有一名聪明的王子,运用机智的语言死里逃生。
霍尔莫赞是波斯帝国国王的一位聪明的王子。在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远征波斯时,霍尔莫赞在鏖战中被俘。当军士将他押解到倭马亚王面前时,国王下令立即斩首。这时,王子霍尔莫赞请求说:“主宰一切的陛下,我现在口渴难忍,陛下当开怀大度,让你的俘虏喝足了水,再处斩也不迟啊,您能满足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吗?”
倭马亚王假装宽容地点了点头,示意左右给王子端过一碗水。王子接过这碗水,刚送到嘴边,竟不敢喝下去,用惊恐的眼神环厥四周,双手也渐渐发抖起来。
“你怎么不喝呢?快点喝下去。”一个阿拉伯士兵粗暴地呵斥。
王子颤巍巍地说:“我担心,当我正品味这碗沁人心脾的清水时,会有人举刀杀死我的!那我就没有办法安心喝最后一碗水了。”
“放心吧!”倭马亚王再次显出宽宏大度的模样,安慰王子说,“谁也不会动你的!你放心喝吧!”
“既然无人伤害我,”王子请求国王说,“陛下总该有个保证啊,这样能让我放心下来。”
“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倭马亚王郑重地说道,“在你没有喝下这碗水之前,没有人敢伤害你,谁敢动你,谁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倭马亚王话一停,王子霍尔莫赞毫不迟疑地将这碗水泼到地上。
“狂妄!将他推出斩首!”倭马亚王厉声喝道。王子霍尔莫赞平心静气地问国王:“陛下!刚才您庄严地向真主发过誓,不是要保证我不受伤害吗?您还记得吗?”
“我只是保证你没喝下这碗水之前,谁也不会伤害你的!”倭马亚王说。
“陛下所言极是!”王子说道,“可我并没喝下这碗水,并且再也喝不到这碗水了,因为它已滋润了您的土地,此刻,陛下理当履行君主的誓言,可不能言而无信。”
倭马亚王这才知道中了王子的圈套,但话已出口,不好改了,只得放了王子霍尔莫赞。
智慧永远都是我们最好的武器和保护伞。
红黑脸都要有
说服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说服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讲究策略。如果一味心慈手软,不仅对方不会听令于你,甚至会反戈相击,但总是黑着脸搞强权或者白着脸玩阴谋,又会加重彼此的对立,不仅会让对方处处防范自己,甚至会“敌人”满天下。
所以说,一个高明的说服者,肯定会懂得“红黑变脸术”,运用软和硬两手抓的巧妙策略去说服对方。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又唱黑脸,让对方捉摸不定。
其实,所谓的扮黑脸,就是拿出自己的霸气,灭对方的威风;所谓的扮红脸,就是拿出自己的宽容,给人一个台阶下,圆满收场。像这种说服策略,我们最好不要随便用,只能运用于那些“小人”身上,因为这本来就是小人常用的手段。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
1963年,因为遗产继承问题,曾宪梓在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到了泰国。此时,曾宪梓的叔叔曾桃发误以为曾宪梓到这里来是和哥哥联手对付他的,于是决定把曾宪梓“骂”回香港去。就这样,在曾家发生了下面的事情:
一天早上,曾宪梓的三位叔叔去了曾宪概的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茶叙旧,于是曾宪梓就和他们一起来到叔叔的公司。大家刚落座,叔叔们却一改刚才的亲和面貌,开始责骂曾宪梓:“你看看自己像什么话,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到泰国这么久了,都不来拜见我们。你这算什么?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当天,就去拜见了这些叔叔,可是现在何以他们又埋怨自己?曾宪梓一头雾水地愣在那里。叔叔们见曾宪梓不说话,认为他真的大逆不道,于是就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了一顿。
这下可激怒了自尊心极强的曾宪梓,他决定想办法杀杀他们的威风,但是又不能得罪他们,毕竟是自己的长辈嘛!
曾宪梓装作忍耐不住的样子,大发雷霆:“你们也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谁叫你们是长辈呢?可是你们这样血口喷人,玩弄这种骗人的小把戏,根本就不配得到我的尊重。”
说着,正好有个小孩路过,他又“火上加油”地说:“我这个人,只尊重那些讲道理的人。就像这种小孩,如果他懂得做人要讲道理的话,我就尊重他。可是像你们刚才那样,叫我凭什么尊重你们?”
本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小辈就不应该在长辈面前撒脾气,尤其是不能发怒。但对于那些刁蛮耍横、倚老卖老的人,如果一味地回避、退让,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得寸进尺。
就这样,曾宪梓一番有理有据的“刚言”,就灭了叔叔们的气焰。如果对方的气焰已经被打下去,你就要注意“收嘴”,而不能“信马由缰”,没完没了,否则,你原有的优势就会转瞬即逝。
曾宪梓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他换了一种平和的口气,说:“叔叔们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有了现在的事业,那是叔叔们的本事,我从心底里佩服你们。现在,你们何必为了财产这点小事情而破坏自己的形象?你们是我的长辈,有事情只要招呼一下就好了,何必动气?”
就这样,叔叔们不仅消除了误会,也不再为刚才曾宪梓“责骂”自己的事情生气,反而惭愧地说:“侄子说得对,说得对!”
所谓的说服,必须达到这样的效果才算是成功,也就是不仅在表面上让对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得让他在心里也对你感到认同,认为你说的对,说得有道理。所以说,当我们平时面对那些不可一世、气势汹汹、油盐不进、不讲道理的人时,这种人实在不好对付,所以我们也应该学着正当地运用“红黑变脸术”,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彻底说服对方,征服对方。
打一巴掌揉三揉
被人们真诚地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以他用人的技巧而知名于世的。他责骂部下的方式就非常巧妙,此中的“巧妙”即责骂后的处理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黑脸变化”。这种技法并不简单,需要对人性有着透彻的了解才可以。
三洋电器的前副董事长后藤清一在供职松下公司时,因犯了一个小错误而惹怒了松下。当他走进松下的办公室,只见他正拿着一把火钳气急败坏地敲打着桌面,而此时的后藤清一更是被骂得不是滋味。
正要悻悻离去时,松下突然说道:“等等,刚才因为我太生气了,不小心把这把火钳弄坏了,麻烦你把它弄直,好吧?”
后藤无奈,只好拿了把铁锤拼命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敲打声渐趋平稳。当他拿着敲直的火钳交给松下时,松下说:“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就高兴地笑了。
责骂过后,反以题外的话来称赞对方的方式,是很容易消除反感的。更精彩的还在后头。事情发生不久,松下就给后藤的妻子打电话说:“今天你先生回去时,可能脸色会很难看,希望你能好好照顾他。”
本来,一个人在受到上司的责备后,便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松下的做法,反而使后藤感动得五体投地,决心效忠于公司。
责骂一般来说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骂人的一方在骂过后,紧张的情绪就会慢慢消失,待理性恢复后,就有后悔的感觉。明知会有这种反应,但如果不予责骂就是姑息别人,事情便不会有所改进。所以责骂归责骂,只是在责骂后你要使对方了解“并不是你对他失去信赖”,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就完全要看领导在责骂后的处理方式了。
松下先生的赞许和关心就属于这种典型的类型。下意识地用间接方式透露些有关情报给第三者,更是他独到的技巧。因为他知道这位第三者一定会透露给对方,对方自然会想到“原来董事长是对我好”。如此不但不会引起对方反感,反而会感激,更愿为他效力。如果觉得这个理论并不好记,可以记我们国人千百年前就总结的一个谚语:“打一个巴掌给一个枣儿吃。”
管理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当属下做错的时候,责骂和惩罚都是必要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要知道更重要的是责骂后的处理方式。我们要学习松下先生这种巧妙与人沟通的方法,在责骂别人的情形下也能真正实现和谐双赢,有着这样的思想,成功离我们也就不会远了。
讲道理避免苍白无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的确,善于比喻,是驾驭语言能力强的表现。说理时运用贴切、巧妙的譬喻,可以生动地表情达意,增强说理的魅力。
公元前598年(周定王九年),南国霸主楚庄王兴兵讨伐杀死陈灵公的夏征舒。楚师风驰云卷,直逼陈都,不日就擒杀了夏征舒,随即将陈国纳入楚国的版图,改为楚县。楚国的属国闻楚王灭陈而归,都来朝贺,只有刚出使齐国归来的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表态。楚王派人去批评他说:“夏征舒杀其君,我讨其罪而戮之,难道伐陈错了吗?”申叔时要求见楚王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申叔时问楚王:“您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抄近路经过别人的田地,践踏了一些禾苗,这家田主十分气愤,就把这个人的牛给夺走了。这件事如果让大王来断,您怎么处理?”庄王说:“牵牛践田,固然是不对,然而所伤禾稼并不多,因这点儿事夺人家的牛太过分了。若我来断,就批评那个牵牛的,然后把牛还给他。”申叔时接过楚王的话茬儿说:“大王能明断此案,而对陈国的处理却欠推敲。夏征舒弑君固然有罪,但已立了新君,讨伐其罪就行了,今却取其国,这与夺牛的性质是一样的。”楚王顿时醒悟,于是恢复了陈国。
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手法。用比喻的方式更能形象地进行说明,可谓说辩艺术的精华。在讲述道理时,如果比喻得当,可以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物的描绘糅合为一体,既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说服别人,善用修辞
毛泽东说话的时候就比较喜欢使用比喻。1941年11月,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向共产党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党内有些同志很不理解这一建议,甚至还怀疑李先生提出这个建议的动机。毛泽东慧眼识良策,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还写了一篇名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专文,阐述与推广这一政策。文中写道:“目前根据地的情况迫切要求我们脱掉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应于作战,若此,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以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肠胃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全文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字,却妙“喻”连珠,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精兵简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赞赏。
毛泽东的比喻既有深刻而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又极富情感性,趣味性。虽然在这样比喻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误读,但无疑算是比较通俗易懂地说了一些问题。
讲道理的时候不直接讲道理,而是以打比方作为辅助,这样会有很多好处,一个就是比较含蓄委婉,还有一个就是比较讲明道理,另外用这样方式说话,会比较有说话的艺术,而比喻本身就具有其特殊的模糊性,可进可退。因此,说服他人时不妨采用适当的比喻,这种方法,既对说服有很大效用,又能体现一个人说话的艺术感。何乐不为呢?
狐假虎威,巧借外力
聪明的狐狸当年借助老虎的威风震慑了森林里的大小动物,甚至连狮子都对自己刮目相看。其中的根源绝不仅仅因为狐狸聪明,更因为老虎实在太强大。
我们在说服对方时,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让对方刮目相看,不妨学学狐狸站在老虎的背后,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磊去年开了一家小公司,专门生产、销售劳保用品。不久前,通过渠道,他听说市里有四家较大的企业准备采购一大批劳保用品,就想趁此机会向他们销售,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于是,王磊就派遣公司的业务员程某去洽谈,结果谈了四次都没结果,原来是嫌王磊的公司太小,够不上与他们合作的等级。怎么办?公司刚建立没多久,不可能一下子就发展壮大。可是程某不甘心失去这次绝佳的机会。于是就紧急集合,让大家想办法。结果,还真有了个好方法。原来,他们要借某些力量完成这项任务。
公司准备组织一次大型的慈善会议,向市里几家敬老院、福利院无偿捐赠200套公司产品。并且届时将会邀请市里的有关领导和那些受赠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同时还邀请了市里几家很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参与,让影响力扩大化。
着手准备时,王磊预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作为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接着,他又给两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帮忙,在报纸上多宣传一下,并大肆报道公司的慈善事业。
就这样,王磊的慈善赠送活动轰轰烈烈地召开了,不仅有许多单位负责人来了,甚至市领导都来捧场,而新闻媒体自然也不忘吹捧一番。
最后,王磊亲自去拜访那四家企业的领导,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他们说:“虽然我们公司小,但是有许多人都支持我们,包括市领导,而我们的产品,更是受到许多大企业的青睐。所以,相信如果我们合作的话,一定有广阔的前景。”
结果王磊收到了那四家企业的订单。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的力量就不容忽视了。我们说服他人时也一样,毕竟“众口铄金”嘛!
人多力量大,只要看见成功的可能,就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一个也不能放过。
迂回更容易成功
金钱本身并没有铜臭,臭的是人类的欲望与肮脏的思想。所以,只要我们的目的正确,我们就可以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来实现它,金钱只是方法中的一种。
蒋介石先生去世那年,他的小儿子蒋纬国是中将,而且这已经是他当中将的第14个年头了。按照规定,如果再不晋升为上将,他就必须退役了,军衔也将随之取消;可是如果他能晋升为上将的话,就可以终身为将军。但他的哥哥蒋经国丝毫没有晋升他的打算。蒋纬国很不甘心,但是又不敢直接去找蒋经国“要”军衔。苦思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是,他就在宋美龄动身去美国的那天早晨,先于哥哥去见宋美龄。而且他没有像平时那样穿西装,而是穿了一套军装,并把所有的勋章都戴上。
进门,他就向宋美龄行了个军礼。可是,以前家里每次有重大活动或者重大事情时,家里人都仍然是只穿便服,以显其大气与雍容。可是这次为什么蒋纬国偏偏穿军装呢?宋美龄很奇怪。
蒋纬国却一本正经地报告:“因为过几天,我就没资格穿军装了,所以今天趁着给妈妈送行的机会,再让你看最后一次。”
“为什么?”宋美龄追问。于是,蒋纬国就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因为宋美龄很少过问军队的事情,所以现在才听说。于是就问:“那为什么敬之(何应钦)可以继续穿呢?”
“因为他是上将,是终身将军,而儿子不是。”蒋纬国急忙回答。
“哦,明白了!”
一会儿,蒋经国也来了。蒋纬国一看到他,也立刻敬了个军礼。这让蒋经国很不高兴,可是又不便发作,只好说:“在家里,不用拘礼!”此时宋美龄却在一边问了:“纬国做军人,还行吗?”
蒋经国不明白宋美龄怎么会问这么一句,就随口回答:“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也不错!”于是,宋美龄就问:“既然他干得不错,为什么还要报请退役手续呢?”
现在,蒋经国才明白事情的缘由,可又不好反驳母亲大人,所以只好顺水推舟地回答:“他中将的期限就要到了,还没有升为上将。不过,我马上会交代提升事宜的。”就这样,借助宋美龄,蒋纬国终于由中将升为上将。
这就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借力打力的例子,有时候在亲人中间也是这样。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人生本来就是如此。
保持语言攻势
有一辆大卡车在山路上行驶着,前方要经过一条蜿蜒曲折十分难走的小路。因为路上急斜坡很多,上上下下、歪歪扭扭的,让人晕眩。再加上司机是二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子,这更让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人,觉得胆战心惊、直冒冷汗。
可是,那位年轻的卡车司机却没有丝毫惊慌之色,而是凭着自己高超的换挡技术让车安全地通过了那条小路。司机的换挡技术实在是巧妙到了极致。看上去,他好像是仅凭直觉换挡的,上坡时没有减慢速度,而下坡时,也没有向前猛冲。总之,坐在车上的人,一直都感觉平平稳稳的。
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司机通过换挡把握了卡车行进的主动权,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说服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技巧呢?
其实,在我们进行说服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换挡”就是在谈判进行时想方设法改变中心议题。如果你改变中心议题的技术也可以像上面那个卡车司机一样娴熟,那么,不管谈判有多难,主动权都会掌握在你的手中。
秦奋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工会代表。不久前,刚刚和企业代表谈了一次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刚开始,企业代表泰勒一直咬定员工进入企业之前就已经签订了个人协议,而协议中已经明确表明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企业绝不会提高其标准。话说得很硬。
对此,秦奋也强硬地表示:必须提高员工待遇。就这样,双方僵持着,可是这样对谁都没有利益可言。于是,秦奋就开始主动言和:“好啦!我们先不谈这个。现在,我们国家实行‘五一’、‘十一’中长假制度,可是我们公司却还没有实行。你不认为这是不遵守国家规定吗?再说了,别的公司都放假了,就我们公司还在上班。到时候与其他公司沟通时一样会存在麻烦,所以,我们提议在休假问题上,要和其他公司一样,这应该没问题吧?”泰勒认真想了想,觉得可以,于是点了点头。
秦奋又说:“目前,几乎所有行业都调整了工资待遇,使得物价有所提高。公司给我们的薪水已经买不到以前所能买的东西了,难道公司想让业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却降低员工需求吗?如果真的那样,相信会有许多同事会跳槽的。所以,我提议公司增加一点补助给员工。”
泰勒听了之后,思索了半天,在小本子上记录了这一条。之后,秦奋又说:“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最佳保障,可是现在公司、社会因为诸多原因,使得我们的医疗总是得不到保障。我提议公司应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高一些待遇,否则的话,经常有人因生病而请假,也会影响公司发展。”
泰勒又记录了这一点。“最后,我再说一点。我们都是公司的员工,都希望公司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希望公司也能认真考虑员工的利益,这样公司才有发展的根本!”秦奋向泰勒表达着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就这样,秦奋从休假问题、补助问题、医疗问题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使泰勒从原本的强硬态势发展到答应考虑他的意见,最终答应考虑员工的福利待遇这一根本问题。
这个例子其实就明确地说明了什么叫做“换挡”技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接二连三提出问题,扰乱对方,让对方感到穷于应付,让对方明白问题的复杂性,这样做也许他会不满,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整个大方向的胜利。他却不得不答应对方的要求。这是非常明智的办法,实际上也是为对方考虑。但是在我们进行“换挡”的时候,应该留心,尽量使谈判可以继续下去,只有这样做才有机会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避重就轻,妙解刁难
从前,有一位国王问身边的大臣:“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杯水?”大臣回禀:“这种问题只要问一个小学生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于是一个小学生被召来了。“王宫前面的水池里面共有几杯水?”国王问他。“要看是怎样的杯子,”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应声而答,“如果杯子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
“你说得完全对!”国王说着,奖赏了小学生。这个国王突然心血来潮,要人猜测偌大一个水池中有几杯水,这实在是一个荒唐透顶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这个小学生不是直接作答,而是巧妙地设定“杯子和水池大小比较”等条仵,对这一难题做出了圆满的、无懈可击的答辩,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其实,这个故事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假设条件的方法看做是一种强有力的雄辩绝招。如果我们想要完美灵活地运用它,就必须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且在执行之前,要分析其中的条件联系,然后巧妙地设定条件。要想完美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聪明的才智和临敌应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训练才能达到。
避其锐气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孙武在兵书上曾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于用兵的人,都会懂得避开敌人旺盛的士气,而瞅准敌人疲于奔命的时机再出击,这样可以从士气上压倒敌人。
其实,整个正式的谈判过程,不应该仅仅是双方意见的简单沟通,而更应该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像是一个战场。所以,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学会如何运用计谋。
徐朝策是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一次被单位委派,与一家美资企业代表进行谈判。在那次谈判中,双方意欲达成一个技术引进的合作协议,然而因为采取的谈判方式各不相同,导致了后来截然不同的谈判结果。
谈判刚刚开始,美方代表麦克就拿出了一系列的数据资料、技术保证、开销费用等材料,滔滔不绝地表达着本公司的立场与意见,完全没有顾及徐朝策的反应。于是,徐朝策干脆不理会麦克的发言,只管自己低头做记录。
终于,麦克滔滔不绝地讲了三个小时后,才一本正经地问:“徐,你明白我们公司的意见了吗?”
其实徐朝策已经八九不离十地掌握了对方的想法,但是因为恼恨对方的不近人情,根本不给自己发言的机会,于是就决定运用“以逸待劳”的谈判技巧。
徐朝策摇摇头,不知所措地说:“你说得太快了,我还没有听懂呢!麻烦你再说一遍?”
“对不起!好的!”于是,麦克又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遍。在倾听过程中,徐朝策明白了对方的技术存在着一点缺陷,虽然问题不大,但是却可以以它为借口要挟对方降低价格。
于是,徐朝策在对方说完以后,说:“麦克,里边有些数据,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所以请给我一些时间准备一下。”
就这样,第一次谈判没有结果就结束了。一个星期后,第二次谈判开始了。麦克卷土重来一遍之后,徐朝策却说:“麦克,我们已经研究过了。现在仍然不能给你答复,因为价格太高了。请再给我一段时间考虑可以吗?”
麦克忍耐不住:“徐,你的工作效率太低了,而且没有一点诚意。你是不是对我们公司的技术不满意?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终止谈判。”
徐朝策则非常诚恳地说:“没有,我很认真。所以需要给我一次机会。我尽量在两周之内答复你。”就这样,第二次谈判,也结束了。
回去后,麦克向公司汇报一番后,该公司老板认为徐朝策可能不会同意这次合作了,于是就让麦克去做别的工作。
然而,10天后,徐朝策就紧急飞到美国,要求和麦克继续谈判。没办法,麦克只得在惊愕中仓促上阵。可是这次,徐朝策不像前两次那样迷糊了,他准确地掌握了麦克说出的技术数据,还详细地指出了对方技术数据及相关的资料的缺陷,所以要求麦克必须在价格上与他再次磋商。
可是,麦克却晕了,因为自上次谈判结束后,一直忙于其他业务,再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无奈的麦克只好按照徐朝策提出的价格签订了协议。
徐朝策的以逸待劳使对方的实力不断损耗,根本没让自己多费口舌,就把对方的刚强之势耗没了,结果让他束手就擒。
“以逸待劳”本是我国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而其运用在现代谈判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只是在运用此法时,自己也必须具备十足的耐心,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漫长的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否则就在你正需要说服对手的过程中,也会同时丧失掉很好的机会。
当对方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气势汹汹,假如我们无法抵挡,或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里,不如暂时避开,避其锋芒。顺便分析出对方的每一个弱点,总结出自己的看法,认真思考,最后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这种方法成功率最高,也是最专业的方法,几乎无往不利。
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
一个人要想成功说服对方,就要找出关键的那一点,在于我们的观点能不能让对方认同。有时候,对方的气势咄咄逼人,让我们无暇躲避,不要说说服对方,就连自己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不要慌,此时说服者就应该全力寻找对方的破绽,准备适时反击。反击能不能成功,关键就是要准确把握反击的时机。同时反击还应该注意对象。所以,“适时反击”战术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防御手段。
小芬是个保险推销员,虽然她家庭生活条件很好,后半辈子基本无忧,但她仍然愿意每天东跑西颠地去搞推销,因为她把推销保险当做一个很好玩的游戏了。
谈起第一次推销,她记忆犹新。那是小芬第一次找到工作,但是刚毕业的她很害羞,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没有真正地接触过客户。根据公司规定:两个月之内,如果还没有谈成一笔单子,该职员就会被辞退。而小芬此时就有这种危险。
那天,她去了一个高档写字楼,看看有没有好运降临。从虚掩的门缝里,小芬发现这房间里有人,而且只有一个,于是她就大胆地敲了敲门,进去了。果然,是个外国人。小芬正在踌躇,是用英语问候还是用普通话问好呢?这时对方抬起头来,冷冷地说了一句:“这么没礼貌?连个门都不敲?”接着又问:“你是做什么的,没看到我正在忙吗?”
小芬只好如实回答:“先生,我是某某公司的推销员,这是我的名片……”说着小芬把自己的名片双手递了过去。
可是,对方连看都没有看,就放在了一边,继续冷冷地说:“我们不需要,请你马上离开这里!”
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小芬只好讪讪地离开了。在出门的一刹那间,小芬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就发现了一个让她受不了的动作——对方竟然把她的名片丢进了垃圾桶里。
小芬觉得机会来了,于是马上回身说:“先生,不好意思!刚才你说过不需要保险,那么请把我的名片还给我。”对方一看,当时就傻了,红着脸说:刚才它溅上点咖啡,我就把它扔到了垃圾桶里。
“没关系,我可以擦擦。因为上面有我的职业和名字,而且我相信它们都不是可以扔进垃圾桶的那种,对吧?”小芬不卑不亢地说。
“是的。小姐,是我错了。很抱歉。那么,作为回报,我向你买保险可以吗?并且我向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就这样,小芬接受了道歉,并且得到了第一笔保险单。后来,小芬“教育”那些刚入行的同事时说:“做保险可能会遇到各种客户。如果想说服对方,就得有自己的办法。”
这个故事又教给我们一招,那就是正确的“适时反击”的效果是非常强烈的。生活中,那些对你“不客气”的、那些故意为难你、总是刁难你的的人,时时刻刻都可能成为你的“反击”对象,但是你还必须记住一点,在进行反击的时候务必有理有节,合情合理,不要做出过分的事情来,万万不可得理不饶人。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地让对方心悦诚服。才能达到真正地说服他人的目的,而不只是嘴上的同意。
步步为营,请君入瓮
反击是我们说服别人的时候一个比较常用,也是一个比较有力量的技巧性的手段,里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是掌握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最主要的是要能抓得住重点。
在明朝的时候,南昌宁王朱宸濠自恃是皇族后裔,一天到晚只知吃喝玩乐。而且还横行乡里,百姓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他的一只挂有“御赐”金牌的丹顶白鹤独自跑到街上,被一条狗咬死了。他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我这白鹤是皇上赐的,脖子上挂着‘御赐’的金牌,谁家野狗竟敢欺君犯上,这还了得!”
随即命令仆人去将狗的主人抓了来。可怜狗的主人只是一个卖豆腐的,随即吓得赶紧磕头认罪。但是,朱宸濠却不肯原谅这个可怜的人,而是向他索要大批的银子。这个人没有,于是就被捆绑起来,送交南昌知府治罪,并要求以欺君之罪处罚狗的主人,要给他的白鹤抵命。
当时南昌知府名叫祝瀚,对宁王府的胡作非为早已不满,就对宁王府的管家说:“既然此案交我处理,那么公事公办,请写个诉状来。”
管家听到这样的说法,就咆哮着说这是很明显的案子,需要什么诉状,赶紧把那个家伙给我斩首了。知府赶紧装作认罪说:“我们吃皇粮的都不容易,按规矩办事,才能继续做下去,您老就委屈一下,哪有审官司,没有状子的?”
管家听后没有办法,只得耐着性子,写了个诉状。祝瀚接过诉状,立即大拍惊堂木说:“来人,给我把凶犯捉拿归案。”
管家忙说:“人已抓到,就在堂下。”祝瀚故作惊讶地说:“状纸上明明写着凶犯乃是一条狗,本府今日要审狗,你抓人来干什么?”
管家气急败坏地说:“那狗不通人言,岂能大堂审问?将它的主人绳之以法就可以了。”祝瀚笑道:“贵管家不必生气,我想只要把诉状放在它面前,它看后低头认罪,也就可以定案了。”
管家这时候跳了起来,怒气冲天地说:“你这个昏官,走遍天下可有哪一条狗是识字呢?”这时,祝翰严肃地说道:“如果狗不识字,狗也就不能认识鹤脖上的金牌,也就谈不上什么欺君犯上;如果狗不是欺君犯上,就不能处治狗的主人。”
几句话把管家说得哑口无言,管家只好甩着袖子气呼呼地回去了。祝瀚在与管家的论辩中,运用了逻辑判断的方式,通过肯定第一个条件命题的前件“狗不识字”,得出了肯定最后一个条件命题后件的结论:“不能处治狗的主人”。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难能可贵的是,知府并没有攀附权贵,故意捏造事实,而是趁机对朱宸濠的横行霸道进行了一番提醒,可谓用心良苦。
在对我们的说服对象进行反击时,只要你确认道理在自己一方,那么不论对方如何权大势大,你都可以保持一副不亢不卑的态度,并且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事务,同时必须警告对方不要乱来,免得大家难堪,你要知道,那些违反公理的人,即便欺世盗名,那也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这些人从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做个有主见的人
人生在世,无时无刻都要与人交往,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个简单的“不”字,或许会难倒很多人。因为这意味着你不赞成老板的指示,意味着你对上级的反对,意味着对手将要受到你的“挑衅”……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都有拒绝的权利,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怎样对别人说“不”呢?一些成熟自信的人一般都喜欢使用“三明治法”——“先肯定、后否定、再安抚”。即使别人说的话不正确,我们都要先用肯定、积极的回答来作为回应,然后视事情环节的轻重向否定过渡,最后再以自己积极的态度作为对别人的“安抚”。
德克斯是美国某电子公司的总裁,但是七年前,他不过是这家公司的一个普通职员。晋升如此之快,应该不是凭借自己的“硬件”,因为公司里专业技能比他高的人比比皆是,仅博士就二十多个。那德克斯是怎样在公司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的呢?
其实只不过源于几件看似没有什么奇特的小事情。德克斯是个喜欢较真、认死理的人。就是这个“坏”脾气让他尝尽了人间辛酸,一次次地被上司教训、同事排斥、老板开除。但是德克斯本性难移,依然我行我素。
进了这家公司不久,他就发现公司存在严重的帮派现象。公司总经理对自己一派的人格外关照,而对于市场部的人却分外挑剔,使得市场部的工作人员怨声载道。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向高层反映情况。因为总经理是个锱铢必较、有仇必报的人物,再加上传言他将是下一任的总裁接班人,所以没有人敢惹他。
这天,德克斯刚刚把工作交接完毕,准备下班,被总经理叫住了。总经理说:“德克斯,今天晚上,我们有个聚会请你参加,希望能早点到。”
那天,总经理让德克斯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要太为邦德——公司副总卖力,因为邦德太自以为是,不会给德克斯发展空间的。
没错,邦德确实很自以为是,但是他却是个非常正直,讲原则的人,不像总经理那样表里不一,喜欢搬弄是非。于是,当公司总裁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新的任命并征求员工意见时,德克斯第一个说“不同意”。
总裁看着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饶有兴致地问:“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总经理升职为总裁而你却反对呢?”
德克斯大声说:“如果从业务上看,总经理确实是不二人选,但是他喜欢搞小集体,对员工不能平等相待,致使公司员工貌合神离。这样长久下去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利,而副总虽然业务上没有他精通,但是,业务方面是可以学习的。而如果不得人心,公司就没有发展前途了。”听到这不同的声音,总裁笑了,问:“那你认为自己适合做总裁吗?”
德克斯微笑着说:“我的业务知识相差太多。不过如果我再努力两年就应该差不多了。”
于是,总裁宣布结果,让德克斯辅佐副总,并指定德克斯为下下届总裁。但是,虽然没能当选为总裁,总经理也明白了,总有人敢在老虎嘴边拔毛的。于是,就大大收敛了自己的“恶行”,终于在德克斯当选总裁的那一年,他成为副总裁。
而在现实生活中,像德克斯公司总裁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他容忍了德克斯的当场“造次”。而在许多情况下,说“不”也要讲心计、场合,就像人们常说的句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简单的一个“不”字处处体现着说服的高超水平,在不同情况和具体位置下,用“不”来恰到好处地反驳对方,所体现的就是你的主见。
在我们对别人进行说服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说服运行到那一个步骤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别人从容地拒绝,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说服者,如果为了成功地说服,就只是一味地屈从于对方的苛刻要求,那到底是谁在说服谁呢?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生在世,每一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来等待我们去处理,事情千变万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自然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说服他人也一样,技巧可能相同,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会一样,因为你所处的时间、所要处理的事件、所针对的人都有变化。
其实不仅仅是批评和赞扬需要看场合、看情况,那只是两种极端的说话方式而已,既然能适用于极端的,也就必须适用于一般的。而其他事情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内向腼腆,你就不能靠对方打开话题,而应该自己想办法;如果对方外向开朗的话,你就得同样爽快干脆,不能拖拉犹豫。
小李与客户谈判,谈判进入第二轮时,对方忽然通知小李,今天谈判终止,下个星期再谈。原来是对方人事发生了变动,需要换人。
第三次谈判,地点选择在对方的办公室。那天,小李提前到了客户的公司,向前台客服询问了一下新任经理的基本情况。谈判准时开始。当小李如约到达对方的办公室时,发现一切都变了。以前,这个办公室杂乱无章,可是现在整整齐齐的,办公桌上一尘不染,各种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而新的谈判对手则严肃地坐在对面,等待小李。
于是,小李就果断地确定了前台的话——新经理性格内向。于是,他不再采取上次的谈判方法,而是换了一种。
在坐下去时,小李装作不小心的样子,把手里的文件夹掉在了地上。然后他把文件夹拣了起来,用纸巾擦干净,又把纸巾丢到垃圾桶里,然后才笑着说:“不好意思!”谁知,客户却看着小李的一系列动作,笑了。
看到对方情绪缓和了,室内的空气轻松了。小李就开始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产品质量以及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且对双方的合作前景进行了一番预测。
对方听着频频点头,就这样他们的谈判一个回合就结束了,而小李的条件,对方基本上同意了。
从以上这个例子中,我们经过冷静分析,可以得知小李的谈判对象一共只有两个,但是他们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一个外向一个内向。这样不同的情况必须分别对待,就像温度不一样,我们穿的衣服也要不一样。对于第一个,开场白根本不用小李说。第二个就不一样了,他严肃、爱整洁,小李就得逗逗他,也表示出爱整洁的倾向。结果,懂得灵活转变,针对对手,自然可以轻松打开对方的话匣。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这样自然能够加快工作效率,更容易出成果,但是首要条件是要知道对方是怎样的人,否则不可随便“出招”。只有这样的人才相对来说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