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8346500000022

第22章

求职者在求职时,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优点的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则希望能招到优秀的合作伙伴。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面试交谈过程中,雇佣双方都想在短短一席话中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说出恰当的话或立即表现出很棒的反应,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所以有人将面试看作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玩的一场智力游戏。双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会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面试官为了保证尽可能多地把最优秀的人才招收进来,有时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探测求职者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求职者只有注意这样的语言陷阱,才能小心巧妙地绕开它,不至于轻易落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面试中常见的语言陷阱。

1.用激将法开场

面试官用来淘汰求职者的惯用手法就是激将法。采用激将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如:“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求职者,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等等。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求职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面试官所“激怒”,如果你被面试官的话“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应对呢?

(1)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单位,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2)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求职者,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3)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求职者碰到此种情况时,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应该以相应的策略应对,不必气恼。

2.向应聘者发出挑战

有时,面试官会以向应聘者发出挑战的形式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类提问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求职应聘人员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出现问题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求职者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故意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是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3.诱导求职者

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求职者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他满意。这时候,求职者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果面试官问:“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单位更好的地方吧?”

求职者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单位更好的单位,但别的单位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单位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单位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单位,但我想,珍惜已有的是最为重要的。”求职者这样的回答其实是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求职者此时切不可中了面试官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求职者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自己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求职者可以这样组织语言:“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误导式陷阱。面试官早有答案,却故意对求职者说出相反的答案。若求职者一味地讨好面试官,顺着他的错误答案往上爬,面试的结论一定是: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自然被列为淘汰之列。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求职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此来博得面试官的赞赏。

4.虚构情境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求职者给自己列举出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你不具备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求职者可以绕过去,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求职者可以这样说:“对于这一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单位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的对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面试官抓住把柄,再度反击。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岗位,如家庭钟点工),即面试官明知故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上。

求职者可以这样表述自己的态度:“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这句话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招聘方的用人心理。

5.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是各种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比如,你前去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一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上了圈套,掉进了陷阱。因为抛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正是以此来测试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你可以这样回答:“我想您的问题只能是一个如果,我确信像贵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是不会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当然,如果您非要求我那么做的话,我也只有一种选择:辞职。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诚信都是我做人的第一原则。”

又如,你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此时,你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这一思路说下去。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必败无疑,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还暴露了你的狭隘。

6.询问到岗时间

在面试的过程中,有时求职者会被面试官问道:“你什么时候可以来上班?”

一般情况下,听到这类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已经被录用了,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面试官在考察你的责任心。通常一个人想离职,必须要将手中的工作交接完毕后才能离开的。因为这里肯定会有许多客户关系、办公用品上缴、财务报销、同事关照、保险手续等多方面的业务交接,而所有这些都要耗时日的,你若是急不可耐地说马上或随时可以上班,则会被认为是缺乏责任感,有可能会使面试官因对你的不信任而失去机会。

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会尽快做好原单位的交接工作,按时前来报到的。”或是“我原工作的交接手续已经办好了,可以随时听候您的安排。”

在面试中,面试官会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陷阱,求职者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各种语言陷阱都会被我们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