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暖口味心理学
8345300000032

第32章 充实自我,让生命不空虚(3)

换个角度来想,不同的科目领域也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多方涉猎,将有助于我们不至于走入某一个想法的死胡同中,同时还可以激发出无穷的创意。

用读书丰富你的精神世界

人是需要读一些书的,尤其是在现在富了物质穷了精神的时代,许多人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通过读书可以把自己从物欲名利中超拔出来,塑造美好的生活观念。

古今中外名人对读书都有极精彩的话语,唐朝皮日休赞美读书的好处:“惟文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英国莎士比亚谈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代作家贾平凹说得更为精彩:“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强自立不畏不俗不谄。”

当然,读书最快乐的境界莫过于进入美感境地,我们没有功利目的,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书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心游万仞,目极八荒,愿人们在书海中遨游,捡拾美丽的贝壳,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

读书而且读对人有积极影响的好书是一生中的幸事,有可能从此你的世界观会有很大的不同。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生经过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

当阅读时,你会抛开一切的烦恼,悄然地被作者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你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

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会慢慢融入到你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你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你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你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学会欣赏美并去创造美,你将踏着智者们的思想阶梯逐步达到一定的领悟境界,认知到宇宙自然的博大和自身的渺小。

有人把一生不爱读书的人比做囚徒,他们囚禁在自我和无知的牢笼里,他们会经常地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他们一定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地关注于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彩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这种损失是非常可怕的。

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想必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吧。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阳光、空气,同样,离开书本的日子也会是最乏味的,与书相伴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懂得生活的人就会懂得书中的美妙,愿我们都珍惜读书时间,随手拿起一本心爱的书阅读吧,开始彼此的阅读人生。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于是,世人甚爱读书。

读书有如下妙用。

1. 增加知识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读书,便能读懂历史,明了世界,于是古人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

2. 陶冶情操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可以显现出内在的涵养。

3. 调整心情

不同的书,看时是不同时间与心情。吃饭的时候,适合看杂志;白天能挤出时间的时候,适合看小说;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适合看散文、诗和词。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在忙碌而焦躁的生活里,在寂寞的风雨的夜里,书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和充实。

当你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事时,应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翻一翻你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改变心态,冷静情绪,减少精神痛苦。

4. 寻找高尚的朋友和指引

书可以成为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和一个幽婉的安慰者。

雨果曾经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能有指挥若定的挥挥洒洒,如范仲淹“胸中自有十万甲兵”,如诸葛孔明悠然抚琴退强兵。

当人们的心理状态趋于不平衡时,常常会出现烦躁、紧张、苦闷、愤怒、猜疑、忧郁等情绪。用阅读童话来调节自身情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艺术中发现你的才情

致力于养成一种高贵的性情,虽然你贫穷,但总有一天你会得到报偿。

在各种美好的艺术中,生活的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像文学一样,它也属于人文科学。它是一种能使生活方式变得最有价值的艺术——充分利用每一件东西。它是一种从生活中获取最高的快乐并由此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一门艺术。

要想生活幸福,不运用某种程度的艺术是不可能的。像诗歌和绘画一样,生活的艺术主要源于天赋;但所有的人都能培养和开发它。它可以由父母和老师来培育,通过自我修养而得到完善。没有才智,它就无法存在。

幸福并非是一颗美丽、难以寻觅的巨大的宝石,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也无法找到它;相反,它是由一系列普通而又细小的宝石所组成的珠串,它们散发出快乐和优美的情趣。幸福就是散布在普通生活道路上的各种不太起眼的快乐,这些快乐通常在我们热切地追求某些宏大而动人心魄的快乐时容易被我们忽略。在我们诚实而正直地履行普通职责的过程中,幸福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生活艺术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不妨看下面的例子。

两个各方面条件相同的人,其中一个懂得生活的艺术,而另一个人则不懂。

懂得生活艺术的人具有好奇的眼光和充满才智的心灵。在他面前,大自然永远是崭新的,充满了美好的事物。他生活在现在,回忆着过去,幻想着美好的未来。

对他来说,生活具有一种深刻的意义,它要求诚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告慰自己的心灵,这样,生活也就快乐了。

他不断地完善自己,按照自己的年龄角色而行动,帮助那些绝望的人摆脱困境,积极从事各种美好的工作。他的双手永不会疲劳,他的心灵永远不会倦怠。他愉快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帮助别人成了他生活的快乐。不断增长的才智使他对人、对物每天都有新的领悟。

他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无数的荣誉和祝福,他的最大纪念碑就是他曾经做出的美好行为以及他在自己的同胞面前树立的有益的榜样。

而另一位不懂生活艺术的人,他的生活是单调的。在他的生命走向结束以前,他也没有达到真正的人的状态。

金钱为他贡献了一切,然而他却觉得生活空虚无聊、枯燥乏味。旅游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因为对他而言,自己的经历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他活着只是为了向小旅馆老板和服务员收取佣金;即使在大山深处旅游多日,他也会觉得索然乏味;在乡间行走,面对辛勤的农夫和大批的羊群,他不会去搭讪和欣赏,而是把自己龟缩在车中。

美术画廊在他看来是令人厌恶的东西,他之所以进去看它们,那是因为看到别人也在这样做。这些“乐趣”很快就使他厌倦了,他对生活彻底地感到乏味了。

当他年老的时候,他成了一群赶时髦的闲荡者中的一员,生活中已没有任何能让他提得起兴趣的地方,生活成了一场化装舞会,在舞会里他只认识流氓、恶棍、无赖、伪君子和吹牛拍马的阿谀奉承之徒。

尽管他已不再热爱生活,然而他还是害怕失去生活。然后,他的人生舞台终于落幕。尽管他财富丰厚,他的生活却是一场失败,因为他根本不懂得生活的艺术,没有它,生活就不会有乐趣。

财富并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热情,只有思考、欣赏、品位、修养才能带来生活的热情。在所有这些东西当中,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和一个有感悟力的心灵是必不可少、无法替代的。具备了这些品质,人们就能变得有福,劳动和辛苦也会与最高尚的思想和最纯洁的品位密切相连。许多劳动者也许会因此而变得高尚和高贵。蒙田认为:“所有的道德哲学就像它能适用于最辉煌壮丽的人生那样,也能适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每个人身上都拥有人类生活的全部形式。”

即使在物质的舒适方面,良好的情趣既是真正的节俭者,也是快乐的促进者。每当你经过朋友家门前的台阶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要观察一下他的屋子里是否具有某种情趣。例如,家里是否有一种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优美文雅的氛围,它会给人们带来愉快的感受,虽然这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看看窗台上是否有鲜花、墙上是否挂有绘画,这是一个家是否有品位的标志。一只鸟在窗台上歌唱,家里摆满了书,而家具尽管是普通的,却很整洁宜人,甚至可说是精致,这就是有情趣的标志。

你可以在乡村小屋的家中看到这种情况,贫穷的生活因为充满了情趣而变得甘甜可口。他们选择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邻居作为自己的朋友,在那里,空气是纯净的,街道是干净整洁的。乍一看,门前台阶是泥沙铺就,然而窗格玻璃却是一尘不染——也许正在盛开的玫瑰或天竺葵透过玻璃而在屋内散发着清香呢,屋里是佃农,但无论他有多贫穷,他都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制造生活的情趣。在别的地方你会看到与此不同的情景:臭味难闻的乡村小屋,脏兮兮的小孩在街沟里玩耍,邋遢的女人懒洋洋地靠在门框上,弥漫在整个房屋周围的是沉闷贫困的氛围!从每周的收入上讲,那个富有情调的乡村生活的主人也许没什么巨额收入,甚至比后者的收入要少。

所以,一个人也应当学会幸福生活的艺术。即使是最穷苦的人也可以通过这种艺术获取巨大的快乐和幸福。

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我们的心智都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我们应当愉快地珍惜那里生长出来的思想;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节和驾驭我们的性情和气质;我们可以教育自己并开发出我们天赋中最美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大部分人身上都处于沉睡状态。